王凤鹏:用人民币结算可掌握商品定价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16:55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中国银行与《21世纪经济报道》、《环球企业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2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高峰论坛——人民币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于2012年1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海尔集团欧洲公司财务总监王凤鹏。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凤鹏:我作为海尔集团的一员,我针对海尔公司发生的一些事情来讲一讲人民币离岸。
大家知道,海尔集团是中国海外业务的旗帜之一,现在业务发展得很快,已经连续三年是全球第一,每年海外业务增幅都在百分之三四十的样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业务发展不存在风险、困难,比较直接的就是说,你可以看到,去年9月份以来,欧债危机非常突出。再往前你可以看到,也遇到过金融危机。这些金融方面的危机给业务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很明显的一点就是说,从9月份开始,海尔海外业务的盈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欧元贬值的一个非常巨大的冲击。本身货币的影响给公司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是这跟业务本身其实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想如何能够规避这种风险。
当然,作为海尔公司我们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内控、避险的方式。比如说,我们在欧洲公司下属很多国家都有很大的业务,为了避险,就是外汇的风险,我们每个公司都索汇,我们在去年的时候都用过这种方式。但是索汇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把某种风险规避掉,但是也不能百分之百规避掉,这是以一个层级。
后来我们就想,每个国家做避险的方式,每个国家的人员跟各个银行的沟通也不尽相同,有时候索汇索做得也不够精准。现在我们就提升到第二个层次,各个国家尽可能用各个国家的货币,因为我们的模式是从总部,中国这边生产产品,然后海外采购。采购以后,然后在国外分销,这种方式跟国内交易用外币结算,我们进化到第二个层级,就是说由总部统一来进行索汇。各个国家从中国采购的时候,我们会这样,比如说欧元区用欧元,美元区用美元,日元区用日元,这样的话,相对来说把货币风险转到了国内。因为海尔集团非常大,总部有相对比较强的资金管理团队,统一进行索汇,有人进行研究,进行索回,进入到第二个层级相对来说更专业一点。
因为人民币不是硬通货,你只要用外币就是一种系统风险,你可以想尽办法去规避,但永远存在。现在就想了,怎么才能不存在呢?美国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它用自己的货币,它自己的经济发展也罢、不发展也罢,成长得快也罢,慢也罢,它货币方面的风险是零,它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经济危机转移给别的国家。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我觉得现在到了这个时候了。上一轮论坛很多嘉宾在讨论人民币的事情,其实我听的时候就考虑了一些方面,货币的基本属性其实也是一种商品,它仅仅是商品中的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就存在竞争,但市场之中取决于供求关系,跟普通的商品没有本质性差别。现在的供求关系是什么呢?现在市场贸易投资当中需要人民币,现在我们就有这种机会,有求我们就提供它。当然我们可以掌握适当的步伐,供求关系决定市场就是这样的。
还有一种,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货币也是一种武器。它有时候比枪炮更厉害,而且很合法。所以我觉得,如果人民币能够逐渐成长起来,那我们的产品就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定价权不取决于别人而取决于自己,用自己的人民币来进行结算。
还有另外一个层级,有一句话经常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的经济在发展,我们的货币在走强。什么是上层建筑呢?我觉得是这样的,话语权,货币是否能够走强了以后成为硬通货以后,这个规则是你制定的,这个规则就叫上层建筑。
我刚才又突然想起来,这个机会其实无时不在,但是有的时候非常突出。产品它可以去竞争,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它的竞争是一种什么形式呢?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大家现在可以算一下,哪一种货币比较强?当然,周围美元很强,因为它多少年了。但是它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走弱。欧元危机很严重,甚至欧元能不能寿终正寝这也是很难说的事情。我们的商品是人民币,人民币的对手是美元、英镑什么的。别人弱的时候就是我们起身的时候,我们的机会时时都有,但是在别人相对弱势的时候,如果我们把人民币走成国际化,它的成本可能是最低的。
我先说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