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行无奈逆回购 降准仍存变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0 07:20 来源: 新浪财经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又到年尾,中国人传统佳节的巨量现金需求,使得银行的存款规模越大,这一时点的资金头寸就越紧张。央行为了“救火”,已经在本周两次实施公开的逆回购操作,数量分别为1690亿和1830亿元。此外,据市场人士透露,国内某大行同时也获得了2000亿元的定向逆回购注资。

  实际上,每年农历春节前夕,这样的一幕都会上演。与调降准备金率相比,央行采用逆回购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解决商业银行在节假日期间的短期资金需求。简单说就是为了应对老百姓过于集中取现钞,可能对商业银行备付能力形成的冲击。

  我们知道,居民、企业等在银行的存款,将会通过信贷获得货币乘数的放大,放贷也是银行最大的利润来源。同时,央行为了平衡与抑制银行的这一利益诉求过分膨胀,会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将部分基础货币“锁”起来。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每年农历春节过后才是真正意义上新年的开始,这也包括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随之而来的,便是银行在一季度疯狂放贷的冲动,每年几乎都是这样。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央行每到年末流动性紧张时,都不愿意调降准备金率,而仅仅是给予银行14天或者21天逆回购。逆回购资金一旦到期,银行就必须将此悉数“归还”。

  反过来思考,如果央行在仅仅是因为季节性因素所致资金面紧张时下调准备金率,数千亿的基础货币一次性释放至商业银行,将很可能刺激银行在次年年首时放大贷款投放的冲动。今年的情况则是,通胀预期虽然已经见顶回落,但2012年仍存在反弹的担忧,这必将延缓央行频繁降准和大量释放流动性的步伐。

  此外,还有一个“面子”上的因素。本周两次临时逆回购的期限均为14天,利率分别为5.47%和6.05%,与当日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并不吻合。前者远低于当日Shibor,而后者却大幅高于当日Shibor,显示出市场在非常态下的利率扭曲行为。而央行若“如期”在节后下调准备金率,这些用扭曲利率获取巨量资金的机构,将二次承受心理上的不平衡。这是因为按照当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去计算,机构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就为这笔数量接近的资金的“一进一出”,付出了不菲的“手续费”——存在央行仅能获得1.62%的利息,从央行借来却需要付出超过6%的成本。据资深市场人士介绍,在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博弈中,这也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因素之一。当然,如果节后资金依旧紧张,央行将势必下调准备金率;如果流动性很快恢复了常态,或许市场期待已久的降准,又得延后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