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这样流向餐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4 14:58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文/本报记者 杜洪雷
从下水道里捞取的泔水,经简单数道工序炼制成地沟油,再经过加工和包装,最后竟成为粮油经销店里的精制食用油。
有毒有害甚至可能致癌的地沟油为什么能流向餐桌?近日,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
大走访牵出地沟油线索
2011年3月,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在“大走访”开门评警中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伙人在各饭店高价收集餐厨废弃油脂。3月28日至30日,警方采取行动,先后抓获专门收购、粗炼地沟油的黄长水等6名犯罪嫌疑人。
宁海县桃源街道隔水洋村,沿着农田小道往里走数百米,穿过小树林和农作物,灌木丛旁一口盛满了深褐色浓稠液体和废物的大缸呈现在记者眼前。用来搭建简易炉灶的几块破砖已被熏得乌黑,蚊子满天飞。
据嫌疑人黄长水交代,他将收购来的地沟油转售给了江苏东海和山东平阴的商户,而且“来收购的人要对地沟油检测酸价”。
通常情况下,只有生产食用油才需要测定酸价。案情重大,浙江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侦查。案件上报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立即挂牌督办。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坚决一查到底,彻底摧毁犯罪链条,确保人民群众餐桌安全和生命健康。
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
谁收购了地沟油?
经过缜密侦查,线索指向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侦查中,警方发现这个披着“高新绿色企业”外衣的公司,戒备森严,人员行动诡秘;公司有来自粮油企业的多笔款项汇入,信息联络频繁;厂区上空飘散着生物柴油厂所没有的油香味;厂区有大量的“白土”运入。而“白土”,正是加工食用油过程中用于吸附异味的必用原料。
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7月4日,浙江、山东警方集结60余名警力,展开围捕,当场抓获格林公司实际主要经营者柳立国等犯罪嫌疑人9名,扣押利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成品、半成品70余吨。
7月14日,浙江、河南警方在郑州庆丰粮油市场等地抓获销售商袁一等5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查获箱装假冒品牌食用地沟油100余箱、油罐散装食用地沟油30余吨。
一个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6大环节于一体的地沟油生产销售“产业链”终于浮出水面,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全面证实。
揭秘现场:
厂区布满监控原料车间恶臭扑鼻
8月25日,记者赶赴格林公司进行了实地走访。记者在现场看到,厂区周围安装了铁丝网和密集的闭路监控。山东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张月波在现场告诉记者:“格林公司就是以此来防范执法人员的突击检查,并严格禁止外来人员出入。”
在最里侧的地沟油原料车间,记者拉起厚重的卷帘门,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大型储藏室映入眼帘,整个地面都是厚厚一层发黑的油污,恶臭扑鼻,令人作呕。
为防止企业的“产品”机密外泄,格林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有些至今仍贴在车间墙上。例如:上班期间严禁工作人员串岗,或带亲朋好友进入厂区,每隔半小时巡查,禁止工作人员对内、对外议论公司“产品”。
揭秘销售:
卖出时换名字每吨赚1000多元
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伟标介绍,犯罪嫌疑人为避讳地沟油这一“不雅”称谓,对深加工时的油称为“毛油”,出厂后称为“红油”,销售时称为“米糠油”“棉籽油”。应付政府监管部门时,则称为“饲料用油”。
据了解,目前消费市场上,正常的食用油批发价约为每吨1万元,以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每吨8000元至9000元,中间差价十分可观。
现查明,格林公司以每吨5500元至6000元的价格收购掏捞并粗炼过的地沟油后,加工为成品油,以每吨8100元至8300元的价格卖给批发商,最终流入食品市场进行销售,赚取巨额利润。
揭秘侦查:
“挂羊头卖狗肉”侦破得过两道关
从工商注册信息看,格林公司为年产4万吨生物柴油、1万吨油酸、1万吨硬脂酸的“新能源”企业,实际上则是“挂羊头卖狗肉”。
“这也是案件侦破的主要难点。”宁海县公安局政委范建富说,“地沟油若用于合法用途,是变废为宝。取得加工为食用油销售的证据,是破案的关键。”
案件侦破的另一个难点是食用油检测标准的不完善。“以目前食用油检测的色度、含水量、酸价指数等指标,对地沟油炼制的所谓食用油进行检测,均显合格。”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治安行动中队中队长冯伟峰说。
8月10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对浙江公安机关送检的油样出具了检测结论,指出格林公司用地沟油生产的食用油含有多环芳烃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副教导员洪聚峰说:“这两个难点的突破,使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事实越发明晰。因此,尽管涉案公司披着绿色高新企业的外衣,并使用了种种反侦查手段,仍没有逃过警方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