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国标起草无猫腻为何不能坦荡示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9:11 来源: 新京报据《人民日报》报道,针对质疑声不绝的乳品新国标,11月30日,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国标系专家组定初稿、协调组和专家组共同完成,“绝不可能被大企业绑架”,并对有关专家、媒体关于“新国标制订过程不透明”的指责,和各界关于“公开标准制订过程中会议纪要”的呼吁,以“不属于政务公开范畴”为由回绝。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是真心希望乳品新国标有问题,不会真心相信那是一份被大企业绑架、降低了标准的“不规范的规范”。道理很简单,如果真是那样,对消费者、对社会没有任何好处。人们宁愿相信,新国标的制订程序科学、公正、完善,标准本身没任何问题,相关各方都是清清白白的。
问题在于,那位相关负责人,或卫生部网站所公布的23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事实上无法让怀疑者安心,让质问者闭嘴。一方面,要大家相信这份新国标是清清白白制订出来的,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当大家要求拿出证据,证明这个“清清白白”的确值得信任时,相关发言人又推三阻四,环顾左右而言他。
“不属于政务公开范畴”,不是拒绝披露与公众实际利益攸关、且与新国标争议关系重大的会议纪要的理由,因为,惟有这份“原始资料”,才能还原制订、讨论的全过程,程序是否正当,规则有没有被利益集团绑架,才能一望而知,谣言才会不攻自破。
问题还在于,舆论的质疑如今已很多、很深、很密集,且目前浮上表面的证据,似乎都对新国标不利:多达9人的企业代表跻身专家组,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指标比旧国标低。对此,有关负责人推出“底线说”,称“中国绝大多数乳品企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显然也并不足以说服怀疑者——“三鹿奶粉事件”前事未远,且既是“底线”,只有越来越高,岂有越来越低的道理?显然,如不公开会议纪要,让公众知道这条越画越低的底线究竟是怎么出台的,公众很难释怀。
或许,因为知道“不属于政务公开范畴”难以服众,有关负责人才称,“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应给予充分支持”,表示“公开必然是一个方向”“希望能在相关措施配套相对完善之后,逐步公开”。问题是,会议纪要可以等“相对完善后逐步公开”,问题重重、争议多多的新国标,就不能等“相对完善”后“逐步推行”吗?
同理,既然相关企业也坚称自己是清白的,为何也欲说还休,在回答质疑时仅仅以一个“只是初稿,不代表企业单方意志”应之?
按照信息公开条例,凡是“不属于政务不公开范畴”的,公众就有权提出申请,要求相关机构公开,而相关部门也应该主动将可公开的信息积极公开,化解民众的疑虑。既然都坚信自己是清白的,何妨坦荡一些,把可能有利于自己的证据都亮出来呢?
□陈在田(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