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电影票价最低七折优惠引热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10:38 来源: 北京晨报

  电影票价最低七折?

  电影局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可能对现在的电影票房产生最大影响的核心内容是,会员票、团体票不低于影院挂牌价格的70%。从目前的低价票可达的三四折回升到7折,对观众而言几乎是支出翻番。(《新民晚报》)尽管这个“指导意见”尚在征求意见,但引发的争议和口水委实不少。相当多的网友认为,这种以官方指导意见的方式干预票价的行为值得商榷。

  质疑   

  最低限价为保票房?

  当下,我国电影票价持续走高,一些普通工薪阶层看电影,仍是“奢侈的梦想”,出台建议性的指导价格,对电影票价实行调控,努力使其定价机制更为科学合理,显然是必须的。但规范电影票价,应当以观众得到最充分的实惠为前提,搭售行为应当管,优惠票价不该限。  

  一方面,调控电影票价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电影,以促进电影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成长。正因电影票价不断高企,很多观众看不起电影,影院为吸引观众才竞相优惠,影院也因有会员票、团体票等优惠票价,以与常规票价拉开较大差距为卖点,才迎来了空前的观影高潮。当此之际,电影限价,宜限高不限低。低于正价七成的优惠价能存在这么久,也说明,电影票原本值不了那么高的价格,仍有降价空间。

  另一方面,如何以低票价吸引更多观众,那是影院或院线自己的事,由市场说了算。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低票价与影院发展相辅相成,即使优惠价低于正价七成,只要商家仍有盈利,能存活下来,那就是有用的销售方式;如果优惠价低于正价七成,导致影院或院线不能存活,它自己也会调整票价,或拿出其他经营策略。有网友说,如果优惠票价不低于正价七成的规定,得以落地,电影票价会马上上去,估计观影人数也会马上下来,通过这几年的会员价和团购培养出来的电影市场,可能又会回归于不景气。规范电影票价不能仅为“保票房”。而优惠票价不低于正价七成的规定,却有“保票房收入”之嫌。

  何勇海

  评判

  票价调控不能一刀切

  一张电影票价,其价格应该由市场来衡量来决定,现在的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如果搞“一刀切”,伤害的是观众,会让不少观众远离影院。电影局的调控手段有一定的必要,但对其票价的制定不应做过多的干预,应该由市场决定。

  据调查机构对影院观看群体的调查显示,中国影院观众的年龄分布以中青年居多,年龄在19岁及以下的观众占整个调查人群的28.3%, 20~29岁占37.3%,30~39岁占到19.9%,40岁及以上的人群所占的比率较少,占14.4%。从年龄上看,青年观众成为中国影院观众的主要群体。所以,电影院的票价要看观众的分布层次因素,从调查看,中老年观众在影院的上座率并不高,要想提高电影票价,这部分观众都请不回,实施起来很难受到欢迎。

  从影院的观众分布城市看,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八大主要城市分布居多,其次就是一些二线城市,这主要是由于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在影院硬件设备和软性环境、大众对电影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影片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悬殊。

  不同城市的影院设备不一样,观众的观看效果和享受的服务均不一样,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也不一样,所以电影局对票价的调控是否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当然,比较关键的是会员票和团体票,这些是影院观众的主体,提高了票价的折扣率,使其观看成本翻倍,会不会影响观看的热情?虽然不能盲目下结论,但电影局是否经过严谨的调查,如果没有调查就发出指导性意见,可能会产生一厢情愿的结果。

  所以,电影局对电影票价“一刀切”的做法,观众持怀疑态度是事出有因的,如果因此降低了上座率,恐怕还得不偿失,好在现在还是征求意见稿,还有改进的机会,否则实施下去有可能会让不少观众远离影院。

  邓闽军

  分析

  限高比限低更有效

  阻碍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原因,一是好电影不多,二是票价太高。以目前的电影挂牌价来看,一般电影均为60至80元甚或更高,《金陵十三钗》甚至创造了黄金时段120元的超高票价纪录,而3D之类的电影则更是价格翻番。据有关资料统计,这样的电影票价,占普通人收入的1.6%,按人均收入计算,比美国要高出8倍。

  正是因为电影票价的高昂,才有会员票、团体票等形式的打折票出现,电影院变相降低票价,观众得到实惠,从而促使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实现“双赢”效果。电影院之所以敢以低折扣形式销售电影票,并非是在做赔本买卖。80元的票价降到40元依然有利可图,就证明电影票价的水分有多大,暴利有多惊人。实际上,如果一味提高电影票价,其代价必然是让更多的观众告别大银幕转而拥抱小荧屏。这对正在发育中的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个好现象。

  事实上,在电影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一直遵循的就是薄利多销的原则,其电影平均票价只占人均收入的0.2%左右。看得起电影的观众越多,电影市场才会越繁荣,这是个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如果限定电影票价不低于七折,看似是在帮电影院或制片方说话,但其效果却未必明显。要促进电影市场的繁荣,首先应该考虑电影的票价是否合理,是否公平。换句话说,作为管理部门,更多地应该是限高,而不是拒低。

  可以这样说,如果电影票价定在一个合理、公平,观众能够接受的水平,其水分不是那么多,观众何苦要去购买会员票、团体票之类。换句话说,如果电影票价中的水分可以再挤一挤,电影院也就不需要再费尽心思去搞什么会员票、团体票优惠的促销活动。让电影票价限定在合理的范围,遏制其暴利冲动,远远比搞什么不低于七折更有效果,也更有针对性。 

  邓为

  观察

  欠观众一个理由

  真让人不明白,难道只想看电影院笑就不管观众哭了?更何况,大家为什么跑去团购电影票?如果不是电影票价高得有点儿让老百姓肉疼,谁会为了买张电影票呼朋引伴费那劲儿?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根据美国国家剧院业主协会的统计,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的平均电影票价为7.94美元,创下了历史新低,仅仅相当于人民币50元,而在中国,每张电影票80元还算不上贵!

  如果这个数据还不足以产生多么强烈的震撼的话,那么如果结合国民收入来衡量的话,足以让国人好好地感受到什么叫羡慕嫉妒恨。就按照上面所列的电影价格,在美国,一场电影只占人均收入的0.2%,而在中国,看一场电影的支出要占收入的1.6%,足足比美国高出7倍,而且,这还是按照每月5000元收入计算。

  话说到这个份上,地球人都知道了,我们的电影票团购价格不是太低了,而是依然太高了。明说了吧,观众的确希望电影局能对电影票价做出规定,但绝对不是设定团购最低限额,毕竟,观众有一万个理由要求电影票降价。正因为如此,观众才更有理由对目前这样的拟议中的意见表示不同的看法,毕竟,我们还没有要求降低电影票价格,仅仅是希望能通过团购来省点儿钱啊。

  限制团购票价折扣,总得给观众一个理由,既然电影局有如此动议,那就应该有动议的理由。

  温国鹏

  ■三言两语

  ●这样做,可能会把收入不丰腰包不鼓的观众逼离影院,起到“棒打鸳鸯”的反作用。

  ——叶传龙

  ●有一点想不通:为何电影局要插手电影院的事情,为什么权力之手,非得伸到市场上去?

  ——刘鹏

  ●市场经济,电影票价自由浮动是常态,政府不应过多干预。规范市场,也不能牺牲影迷利益。更何况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并非物价部门,有何资格干预电影票价?

  ——杨国栋

  ●这份意见对电影制作方、电影院等获利方的“爱”明显多于对电影消费权益的保护,尤其对劣片的保护显而易见。

  ——曹伟

  ●相关职能部门在团体票上不应“故步自封”,而应采取放开的思路,对团体票不要“一刀切”,采取灵活的办法,让市场说了算,而不是“红头文件”说了算。

  ——徐志翔

  ●自由充分的市场竞争,要永远好过任何看似“设计完美”的票价机制,电影局应该做的是规范一些基础性的规则,而不是代替影院决定一张电影票应该卖多少钱。

  ——舒圣祥

  ●之所以很多电影票价低廉,除却电影院之间的恶性竞争外,还有电影本身的品质不行。最低限价难免会被人指摘为“变相涨价”。

  ——龙运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