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摊贩称注胶虾存在已5年 多部门均称不归自己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16:22 来源: 山东卫视

  有天津市民反映在天津一些水产市场购买个头较大的虾时,发现在虾头和虾身之间有不少透明胶状物,这些虾被消费者称为“注胶虾”。“注胶虾”吃了对人会有什么害处呢?山东卫视《调查》栏目的记者近日就此作了一系列的采访。

  天津市民李先生下班后,在一家水产品市场买回了一些大虾,洗虾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些虾跟以前买的好像有点不一样:虾头位置有点发白,洗完以后把虾头掰下来,发现在虾头的位置,流出来一些白色的像胶一样的物质,平时买的虾里面应该是鲜红色的。

  李先生拿起一只虾到灯光下仔细一看,发现虾头位置竟然有或多或少的白色透明物质。这些东西和虾肉不一样,像是果冻一样。

  李先生猜测可能是卖虾的商贩为了使虾看起来饱满,或者为了保持虾的新鲜度,才往虾里填充这种化学物质。

  《调查》的记者来到了天津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在多家虾产品批发店,记者均发现有“注胶虾”。当询问注入虾里的是什么物质,对食用有没有害处的时候,摊贩都没有害处,已经卖了好多年了。有一个摊贩甚至明确说5年前就有注胶虾了。

  如果这个摊贩说的是真的,看来这“注胶虾”还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鲜事物,只是这胶被隐蔽的注入到了虾头和虾的腹部连接处,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很难发现,而且在烹饪的过程中,这些被注入到虾体内的胶状物随着高温很快就融化不见了。那么除了天津,在全国的其它水产品市场会不会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呢?

  济南海鲜市场是济南市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这儿有1200多个摊位,每天供应的海鲜量占整个济南市场海鲜消费量的90%以上。

  记者在济南海鲜市场调查走访了很多商户和前来买虾的消费者,他们都表示在济南当地并没有见到过这种“注胶虾”,但是由于天津“注胶虾”事件,济南海鲜市场的生意却明显受到了影响。

  济南海鲜市场的工作人员对整个市场的所有摊贩进行了集中检查,并对所有虾制品进行了重点抽样检测。

  济南市海鲜市场办公室谢主任说,2月13日天津查出注胶虾之后,经营管理公司作为市场主办方,集中进行了一次针对注胶虾的检查,没有发现一只虾存在这种情况。

  天津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商贩介绍,之所以要往虾体内注入明胶,主要是为了卖相好,可以避免虾头出现凹陷、塌瘪现象,让显得饱满、新鲜。另外,这样也可增加虾的重量,一只虾经过注胶后,份量可增加三成,在价格上比没有注胶的虾每斤可多赚10到15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剥开虾头就可以发现“注胶虾”,但这些“注胶虾”大多是冷冻的,所以消费者还是很难分辨的。

  在天津市场的调查,让他们基本了解到商户给虾注胶的原因,原来最开始时天津市场的虾以远海的白虾为主,这种虾经过长途运输,路途颠簸让很多虾的头部快脱落了,影响卖相,所以有些商贩就试着用注胶的方法来掩盖这种不足。注胶后这些虾变得光滑、瓷实,而且要比原来重很多,这无疑增加了商贩的收入。于是出现其他商贩竞相模仿。

  做生意赚钱是正当的,但如果靠的是掺假,那就太没良心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是我们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更何况是在与人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行业。商贩们都口口声声说,自己往虾里打的是食用胶,不会损害健康,但其实不管他们往虾里打的是什么,他们的行为已经违法了。再说了,这些注胶虾吃了真的没事儿吗?

  记者在两家农贸市场买了两批“注胶虾”,试图找相关检测机构检测注入虾体内的“透明物质”到底是什么。但很多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称,不接受个人检测,最好找一个委托单位,并且要有明确的检测项目和目的,他们才能做检测,否则“无从下手”。无奈之下,记者找到了天津市卫生监督所。

  副所长崔春明明确说,不管在食品中添加了什么东西,这个行为就是违法的,添加就是掺杂使假。2009年新食品法出台以前卫生监督所是可以参与执法的,但是目前只负责餐饮卫生了。

  记者以消费者名义,拨通了工商局投诉建议电话12315,却被告知“注胶虾”属于农产品,消费者遇到的质量问题,应与农业主管部门联系。

  天津市工商局食品监督管理处崔洪涛告诉记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已明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制和职责权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全程监管”也就是说从生产到销售都由农业部门来监管。随后记者拨打了天津市农业委员会宣传处的电话,他们表示注胶虾是在流通流域,不归他们管,应该找工商局。

  据了解,在天津对于“注胶虾”问题负有管辖责任的有食品安全办公室、农委、质监、工商、公安等五大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就“注胶”行为本身来说,谁注的胶,哪个环节注的胶,归不同的部门管,如果“注胶”行为发生在批发环节,那属于流通领域,归工商局管;如果“注胶”的过程是在冷库或者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冷链厂,那么就属于生产加工领域,归质监部门监管;“注胶”的源头如果在外省则更难,需要报告给外省的食品安全主管部门。虽然在形式上齐抓共管,但实际上这么多部门要联合起来采取一项具体的行动并不太容易,这就造成了大家都在管,最后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

  “注胶虾”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存在了五六年,与其背后存在的监管漏洞不无关系,多部门为何管不了一只“注胶虾”,令人深思。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还有其他辅助的预防措施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诚实、信用的约束作用又在哪儿呢?

  2012年2月15日,郑州市民李先生在街头买了五斤核桃,回家敲开后发现一些核桃里面竟是水泥块,细看之下,核桃壳也是用白色胶水粘合的。李先生说,为了多赚钱,商贩将薄皮核桃掰开,取出核桃仁后,装上水泥块出售,为了防止晃动时水泥块发出声响,造假者还在水泥块外面包了纸。这造假的“小聪明”真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为了挣几个钱,把自己的良心都卖了。

  注胶虾事件被曝光后,天津市相关部门已经紧急采取行动,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彻底清除“注胶虾”违法犯罪行为。天津市工商局也下发通知,要求加强与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冷冻虾为重点品种,严查“注胶虾”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违法经营行为。经过10天左右的严查行动,相关部门已经表示,目前天津市场上已经没有注胶虾。看来,并不是管不了,关键是想不想管,而且要看能不能坚持管下去,千万别一次行动过后,虾兵蟹将们又披挂上阵,卷土重来,消费者可是伤不起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闻专题节目《调查》:及时的现场报道,深度的背景解读,权威的专家评论。让我们深入新闻现场,共同见证变化中的中国! 每晚18:00与您相约山东卫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