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帖曝国内低档香烟过滤嘴含大量致癌物引热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9 11:11 来源: 中国网近日,有网友爆出所谓“烟草行业的惊天秘密”,称烟草的剧毒在于香烟过滤嘴,引发了一轮的网络热议。
近日,一篇题为《大家快戒烟吧!内部消息绝对可靠》的网帖在各大论坛和网络社区流传。该帖称,一位在烟草生产行业的朋友透露了一个“被隐瞒了十年的秘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国内烟草行业在制造低档香烟时,用“聚丙烯”(一种塑料原料)替代通常用的“醋酸纤维”。网帖称,聚丙烯本身无毒,但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碎纤维丝一旦被人吸入,将永久留在肺部,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聚丙烯过滤嘴中需要用到大量粘合剂、稀释剂,这些胶体中含大量的“苯”、“芳香烃类”等致癌物。
聚丙烯做过滤嘴并非秘密
其实,这篇网帖的内容并不新鲜,香烟过滤嘴含剧毒的说法早在2009年就曾在网络现身,只是近日又再次得到传播,引发新一轮的关注。
帖中表示,国内烟草行业为降低成本,更改了低档烟和部分中档烟过滤嘴材料,用聚丙烯替代醋酸纤维,而这是烟草行业“隐瞒十年的秘密”。
事实上,通过网络搜索即可发现,199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关于综合治理沿用聚丙烯滤嘴材料和滤棒生产的通知》,称:“烟用聚丙烯滤嘴材料从1988年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不仅缓解了烟用滤材的供需矛盾,而且为烟草行业降低嘴烟生产成本、减少外汇支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当时,世界香烟过滤嘴生产的主要原料即为醋酸纤维,但是醋酸纤维产量有限;根据1990年发表的一篇题为《香烟过滤嘴用聚丙烯丝束生产技术》的论文介绍,我国当时香烟滤嘴所用纤维也为醋酸纤维,且全部依赖进口。但是国际市场醋酸纤维紧俏,而且价格昂贵,无法扩大货源供应,“促使国内许多厂家开发研究以聚丙烯纤维代替醋酸纤维用于香烟滤嘴”。
该文称,用聚丙烯纤维代替醋酸纤维的不只是我国。美国的Hercules公司建成了香烟过滤嘴用聚丙烯丝束工厂;捷克斯洛伐克采用当时联邦德国的设备建成并投产香烟过滤嘴用聚丙烯丝束装置。
看来,香烟过滤嘴材料使用聚丙烯并非什么“隐瞒十年的秘密”,而是公开的事实,甚至曾经是一项广为推广的新技术。
聚丙烯本身对人体无害
针对网帖传言,笔者联系烟草公司的专业人士进行询问,但是没有得到回应。
一位在烟草公司工作的内部员工向笔者证实,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香烟过滤嘴使用材料为醋酸纤维,只有少量的低档烟还在使用聚丙烯丝束。
那么聚丙烯丝束有没有毒呢?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聚丙烯本身对人体无害,现在使用的快餐盒和塑料杯等都是用聚丙烯制作的;只要用的是食品级聚丙烯,从用材角度来说是安全的。
随后,笔者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网站上看到,199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烟用聚丙烯加胶滤棒生产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对有机溶剂型胶粘剂性能要求、生产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做出明确规定,并明确指出胶粘剂必须无毒,未经认定的胶粘剂产品,各企业一律不得采购使用;200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展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烟用聚丙烯丝束(滤嘴棒)行为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规范烟用聚丙烯丝束(滤嘴棒)生产(加工)企业的经营行为。
这一系列的规定和通知都说明,国家并没有禁止聚丙烯过滤嘴的生产。
不过,过滤嘴是否存毒,似乎并不是广大烟民关心的问题。
笔者在烟档和小卖部随机采访了几名选购香烟的顾客,大多数人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有数年烟龄的周先生认为,自己只买大品牌香烟或者进口烟,应该问题不大;即使香烟过滤嘴真的存在问题,他也无法因此就戒掉烟瘾。
过滤嘴本身才是秘密?
至于真正隐瞒的“秘密”,一些控烟人士认为,恰恰是过滤嘴本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李强博士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过滤嘴降低卷烟的健康危害是烟草公司的一个谎言”。
李强称,由于尼古丁的成瘾性,吸烟者往往通过一些补偿行为,比如增加吸烟量,增加每支卷烟吸入次数,增加吸入深度,来增加尼古丁摄入,这就使得使用过滤嘴后,有害物质的摄入没有减少。
“国外研究发现,上世纪卷烟由非过滤嘴卷烟转变为过滤嘴卷烟后,肺癌的发病率没有下降,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实过滤嘴无法降低卷烟的健康危害。”李强表示,烟草公司对于过滤嘴可以降低危害的宣传,会误导消费者减少对健康的担忧,阻碍吸烟者戒烟的努力。
“最近网上关于香烟过滤嘴的传言很多,我也在关注相关的信息。”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研究员告诉笔者,烟草过滤嘴传言之所以会出现,与烟草业和普通民众信息的极大不对称有关。普通消费者并不清楚香烟内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更不清楚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可能会有什么危害。
吴宜群认为,烟草业应公布烟草中添加剂、色素、粘合剂等各种中草药的成分,并明示公众这些东西燃烧后生成的新化合物是什么,又有哪些有害成分。在吴宜群的个人微博(http://weibo.com)上,她也呼吁烟草业技术部门针对传言予以回应,对消费者的健康负责。(实习生张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