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吃饭顿顿遭遇通货膨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14:31 来源: 大河网-河南商报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用“最家常”的话教你咋看经济形势
肉价涨涨跌跌把农民折腾得一会儿养猪一会儿杀猪
经济师还说,物价涨主要是食品在涨价,谁都得吃饭,可以说顿顿遭遇通货膨胀
河南商报记者 王艳艳 实习生 陈诗昂
5月16日下午,在漯河食博会中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信息发布暨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用最通俗的语言做了解释。
经济下行看图表
中央工作会议确定,今年我国经济增长总基调是稳增长、稳物价、稳社会大局。为什么要把“稳”作为总基调?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说,因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物价上涨的压力并存。
经济为什么往下掉
以前发展太快,问题积累多,主要有3个原因
姚景源分析说,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国际问题。
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都放缓了,美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是2%,日本是1%,欧洲是负数。“去年欧洲危机了,大家都争论要不要救市,我的观点是救,不救就连累咱。现在是经济全球化,中国的经济已经高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去了,这种状况下,他们真的慢下去了,咱们好不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那就得知道出口对中国经济有什么意义,经济学有个概念叫对外贸易依存度,去年中国全国出口总量19000亿美元,合人民币119700亿元,再除以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47万亿元人民币,得出一个0.25。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国家这么庞大的国民经济活动,其中有四分之一与出口紧密相关。去年4月份,中国出口增长率是25.9%,今年4月份是4.9%,“那他们没钱我们也不能白给,出口下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就这么大。”
第二个原因就是国家主动调控。为什么今年两会上总理说把增长目标确定到7.5%,把整个速度适当地往下降一降,让把精力都放在质量和效益上,放在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上。
第三个原因是过去长时间积累的问题和矛盾。
经济往下掉是坏事吗
不是坏事,但不能再掉了,得稳住
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也不是坏事,因为过去速度过快,忽略了质量问题,影响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什么现在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都不满意,就是我们过去太快了,经济增长始终会放缓。”虽不是坏事,但也不能再往下掉了,得稳住。再掉,财政收入会遇到问题,企业利润会遇到问题,城乡经济增长都上不去,紧接着就是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不稳定一切无从谈起,所以说一定得稳住。
什么带动了物价涨
主要是食品涨价,吃顿饭都遭遇通货膨胀
现在物价上涨,社会反响特别大,为什么反响大呢?
姚景源说,这回物价上涨有个结构性特征,主要就是吃的东西涨价。“现在中国物价上涨这么快,60%~70%的原因是因为吃的东西涨价了。”吃的东西涨价还有个特点,谁都得吃,每天都得吃三顿。那汽车再便宜,咱也不能天天买汽车呀。但吃的东西,你得天天吃、顿顿吃。吃的东西涨价又占了物价上涨的70%。“所以说,每个人都面临物价上涨,然后又顿顿遭遇通货膨胀。”
流通导致食品价格上涨
为什么食品这块涨价这么厉害?
姚景源分析,还是流通问题,是工业企业发展得不够大的问题。他说农民现在很不容易,又得会种,又得会养,还得会搞科技,还得会卖,你说老农能做这么多吗?
如果把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相对接,把这个担子交给农民,这是不对的。这个应该怎么办呢,国家还是得有个“航空母舰”,这样你的产业链条就往前延伸。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像双汇这样的企业,它连接着两头,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实际上等于是把农业变成一个生产车间,应该这样去建设,这样农民就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
现在大家能感觉到肉禽蛋奶的价格变化,一段时间猛涨,一段时间大跌,“涨涨跌跌,把农民给折腾得一会养猪一会杀猪。”
所以食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真应当去研究,能有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让它加快成长,让它一方面连接农民,一方面连接消费者。这样才是健全市场的调节方式。
经济师的故事
过去62元能养一家人
现在不够买个裤衩
群众对物价是最敏感的,姚景源讲了件趣事,曾经一位头发都白了的老大妈得知他的身份后问,“你给我说说CPI还能涨多少?”他当时就想,这老大妈平时估计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却认识CPI,看来中国的经济学常识普及得很不错。
不少人说CPI统计得不准,连姚景源的老伴也有意见。老伴去商场给他买背心裤衩,一件68元。他问,“一个裤衩买这么贵干啥?”老伴不愿意了,“你算那CPI一点不准,这是便宜的,还有好几百的呢。”姚景源说,1983年他研究生毕业,当时研究生很少,一年才毕业3000人,不像现在一毕业就好几十万人。他毕业第一个月工资是62元,大学本科生56元,“当时62元可以养一家子人。你看现在,一裤衩就68元钱。”
去年老伴给他买了一双布鞋,16元。上礼拜又给他买一双,24元。“16元到24元,也涨50%了。”
各方面生活消费都在涨价。他说在北京有个做美容美发的亲戚,他去剃头不用掏钱。后来亲戚不干了,再去剃人家问他要200多元,“我当时就愣了,就我这几根头发,还要200多元。这以后我再也不去了,因为不值。”他家附近工地边有个理发店,理发5元,但前段时间过去,老板说涨6元了。“虽然涨得不多,但5元涨1元,也涨了近2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