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微企业遇发展瓶颈 工人月薪8千老板只拿1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08:43 来源: 扬子晚报

  本期讲堂联手江苏省创业者服务集团,邀请几位先后登上创业讲堂的小微企业代表,讲述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克服了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银行贷款收紧等因素,而让企业逆势上扬图谋发展的可贵创业精神。三位创业嘉宾分别是江苏飞园未情科技公司总经理柏云飞,南京云泰电气公司老总孙彤和南京珏佩有机玻璃厂负责人施民,担任创业点评的为讲堂专家顾问成员齐兴强、范庆学和经济学博士赵亚春。

  故事一 “家禽灯”在国内销售遭遇“潜规则”

  2011年2月,扬子创业讲堂第187期《鸡窝装“养殖灯”,小鸡长得更快》曾报道过孙彤。他的企业从产品研发做到外贸市场。去年遭遇欧债危机后,他迅速调整进军国内市场,但在结算时再次遭遇不付款或迟付款等“潜规则”,他又被狠狠教训了一顿!

  孙彤上世纪90年代初注册了自己的“云泰电气制造公司”,主要生产研法家禽养殖房的专用灯。孙彤由欧盟国家新兴的“黑屋”养殖法得到启发:屏蔽自然光线,开发专用灯,调节出最适合家禽生长的光,促进禽类在密集的环境中高效安全生长。他与创业团队经过千百次试验,研发出家禽生长的专用灯。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市场,每年的销售额达百万美元。随后,他又研制出“智能生物生长控制系统”,通过电脑自动调节禽舍的光照强度湿度、温度及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美国一厂商欲出价10万美元购买他的专利,被孙彤拒绝。

  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对人民币一路贬值,孙彤的欧洲客户开始减少购买量及压低价格,孙彤公司的年销售额下滑了两成,他开始着眼于国内市场。在半年多时间里,孙彤跑遍了国内各地的家禽养殖场,他的产品迅速被这些养殖基地接收。但很快,国内很多交易市场的陋习开始影响他:养殖场大量使用他的产品却迟迟不肯付款,造成孙彤公司资金链不畅;订了合同,对方却随意违约。面对不肯付款的客户,孙彤当场把自己的灯全部拉毁:情愿不赚钱也不低头!

  专家观点:“金刚钻”与撬市场同等重要

  孙彤手上有金刚钻,拥有在外贸市场上叫好的专利自主产品。面对去年国际市场的紧缩开发国内市场是一个精明企业家的首选。但对于国内市场频繁出现的潜规则,同样需要精明企业家及时转舵的能力。拖延结算,孙彤可以选择先付款后发货,并体现在合同协议上;选择国内市场中信誉靠谱的优质客户,积累经验教训逐步谋大,此谓定向推广;寻找产品的代理商,把拓展国内市场的事交给专业的机构来做。

  故事二 “中华玩具网”无法复制实体店的火爆

  做玩具出名的柏云飞,多次被扬子创业讲堂报道过。尤其在2009年讲堂盛大的百期庆典上,作为南京市创业明星在鼓楼广场被数以千计的市民读者和创业者所追捧。在很多场合他都会自豪地说:“我是扬子晚报扶持起来的创业者。”

  柏云飞和妻子芦园,2005年双双下岗。创业之初,他们从15平方米的小门面做起,先后卖过图书、水饺、冷饮。因为在工作期间,家里就曾倒卖各种玩具,于是他注册了“飞园未情礼品销售中心”。几年间,公司的产品包括儿童玩具、节庆用品、野营用品等生产及配送企业,代理的著名玩具品牌有芭比、托马斯、乐高、孩之宝等50多个,销售网络遍及省内外,有的还进了苏果等大型连锁超市。2010年底,公司在江宁创办了“江苏飞园高科创新园教育基地”。

  去年,玩具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柏云飞带着50多位公司员工开始进军网络。他注册了“中华玩具网”,以手机为平台提供所有玩具的相关信息,并利用自己的资源,集结全球300个玩具供应商和300个生产厂家,每年发布全国和国际上的年度展会信息,意图打造虚拟世界的玩具王国。但不理想的是,与其他很多传统行业走进网络的式微结局一样,玩具网没有赚到钞票。于是,柏云飞带着问题请教现场的专家:如何把中华玩具网打造为企业的品牌?如何把经营得风生水起的线下销售移植到网上?

  专家观点:网络商城要做出特色

  创业者懂市场最为重要,同样的思路就可以运作网络商城。建议组建一支网络人才团队,在网站下一步大规模投资之前。在团队的人才结构上,既有懂得网站注册维护的,也有擅长网站运作推广及结算的。“中华玩具网”要有特色,紧扣玩具行业,拓展各种玩具,包括目前公司实体运作不错的旅行帐篷、睡袋,大型展会道具的租赁等。

  故事三 工人工资的提升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

  施民是扬子创业讲堂第一批创业巡讲团成员。去年他和弟弟的企业“珏佩有机玻璃厂”获得政府部门25万元创业贷款,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但现在,他们又遭遇到人工工资提升带来的压力。

  有机玻璃市场近年竞争越发激烈。去年春季,一家长期使用他们有机玻璃外包装的豪放的国外刀具企业,开始对他们锱铢必较,并且开始减少订单或延缓周期。此外,一些原本在自己企业打工的员工,也纷纷排队挤进来。施民意识到必须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但他很快就发现实施起来太难,原因就是产业工人的随意跳槽。没有了技术熟练的工人,产业升级成了空想。可留人就得多拿出钱来。施民“最惨痛”的是,他和弟弟每月只拿着1000元的薪水,可工人工资却是从3000到8000元不等。他透露,作为小微企业,他们的有机玻璃厂去年的净收入只有几万元。

  人才难题困住了他和企业发展的脚步,因此去年大半年他都在外面转悠,寻找什么样的产业或项目具有潜力、竞争也不会太激烈?

  专家观点:生产型企业生存环境在恶化

  很多阻力表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环境确实在恶化,这从近年做投资的远多于做流通的就可以看清。环境纵然不乐观,但创业者最基本的素质是在现有条件下琢磨发展的路径,对于不可控的宏观外在创业环境不理想,比如在一段时间里,劳动力成本并不会降下来,对此我们就不必浪费时间精力思考;但对于我们能做的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应该琢磨差异化、个性化的路径。寻找新项目固然是一条路,做自己擅长的更该多投入精力。  本报记者 董婉愉 王卫庭/文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