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泊尔“质量门”暴露实体经济内虚之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23:16 来源: 中国企业报苏泊尔“质量门”暴露实体经济内虚之象
——三十评发展实体经济
任东晓
苏泊尔产品锰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近4倍!
就在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红牛”事件因权威公告的发布渐趋平息后,2012年2月16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打破钢锅问到底》,让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再陷质量门,3·15前再爆“悲剧”!
这已不是偶然事件。前几年接二连三爆发的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案、格力空调爆炸案、圣元奶粉促进性早熟案等悉数案件,早已让广大消费者身心疲惫,见怪不怪了。
曾经有一个歌谣,说的是中国人都是化学家: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想必很多人初次听到这首歌谣后的第一反应都是觉得特别逗。但是,笑过之后,必是无限的沉思。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产品到底缺什么?是无相关法律保障,监督体制不完善,还是制造商唯利是图,道德沦丧?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同时带动了大批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国产品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世界经济格局。然而,不知何时,“中国制造”的光辉已慢慢退去。早在2007年7月,欧盟消费者保护委员梅格莱娜·库内娃女士到访北京时就说:“我此行是带着欧洲人民的疑问来中国要一个说法的:来自中国的产品还能不能相信?”这番话让无数中国人颜面无光。
的确,现在中国实业正处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融资难、政策扶持力度小、经营成本大、盈利空间小等一系列问题都为实业的前进道路竖起层层屏障。但是,这都是客观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从主观原因着手。主观原因在哪里?就在企业本身!
中国企业的“虚”往往是自身造成的。企业的“虚”有两种,一种是“外虚”,名为实业,实际上干的是房地产、高利贷等虚拟产业,一种是“内虚”,干的是实业,但是产品却是虚假的。我国不少企业创牌子的时候,是多么艰难,产品很过硬就是没人认,质量不比国外名牌差,价格却不到人家的1/5,形不成品牌附加值。然而也不乏一些幸运的企业,虽是打响了品牌却守不住品牌,都早已经倒闭或被兼并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究其原因是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盲目铺规模。利润到了50%,还追求100%,到了100%,还想到300%、500%,不造假怎么可能得到如此高的利润!
打铁还需自身硬。生产企业,一定要有最起码的良知,对自己的产品和全社会的健康负责。尤其像苏泊尔、格力这些国内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更应该起到诚信经营的行业带头作用,坚守企业道德的底线。
一个实体,首先把实体做实,把产品做实。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质量,谈何发展?企业关心的是成本,但是公众更关心的是使用安全。纵使政府发放再多的信贷资金,银行降低再多的融资门槛,企业不把自身的产品质量搞上去,市场信心建立不起来,消费者照样不买你的账,更不用说什么重振旗鼓,二度创业了。
忠言逆耳利于行,媒体曝光、消费者嗤之以鼻,为了什么?就是想让企业能够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作为国家子民,哪个不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老百姓的日子能够踏踏实实。当前中国国内市场内需不足,物价居高不下,老百姓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企业家们若再让老百姓从裤兜里哆哆嗦嗦地掏出钱去市场买回假货,只能是抡手打自己耳光,换回老百姓的心寒,自己的绝境。
在管理学中常常会听到“晕轮效应”,它属于心理学范畴,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虽然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行为,但是这个效应对于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牌子不够响亮、企业规模不大这都不是问题,一个坚守质量至上、踏实务业的企业终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时下,国内外经济危机此起彼伏,中国实业要想生存,就必须自己给自己长脸,小火慢炖,做足内功,把实体做实。别总害怕让别人说闲话,让自个儿生活得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