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陷入反倾销泥潭 武钢7个月遭4起调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7 22:28 来源: 中国证券网据经济之声报道,今年以来武钢7个月内遭到了4起反倾销调查,密度之高令人咋舌,涉及金额达5192万美元。其实不仅是武钢,鞍钢、宝钢和一些民营钢企也都深陷贸易摩擦的泥潭,不过应对方式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积极应诉和听之任之。
武汉钢铁公司上半年国际官司缠身,分别遭到来自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泰国的四起反倾销调查,但武钢表现相当淡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说,这种反倾销调查对身经百战曾百胜的武钢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
中钢协相关人士:武钢一向是比较积极地去应诉,应该说近年来武参与这几起反倾销调查,仗都打赢了,特别是对欧盟的,镀锌和彩涂,对印度也是获胜,现在还没有打过败仗。
相比武钢的积极应诉态度,同样遭到巴西和泰国反倾销调查的某民营钢企却选择了听之任之的驼鸟态度。
民营钢企内部人士:感觉应诉的机率赢得不大,未必能胜诉,而且出口那些国家的年需求量也不大。
这家民营钢企的意思是说,丢掉巴西和泰国等市场无所谓,但毫无疑问,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加强,我国钢铁行业进出口面对反倾销调查的机率未来只升不降,总是鸵鸟政策显然不是个办法。其实,除了贸易保护主义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大部分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小,这对东南亚和南美洲的钢铁产业造成了威胁。中钢协人士由此分析认为,中国钢铁业陷入反倾销泥潭,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中钢协相关人士:现在越来越集中在高端产品,特别是家电用的和汽车用的,包括大口径的石油管,这都是引起反倾销的热点,你和国外的产品有冲撞,这是必然的结果。再就是武钢的价格有优势,比如说欧盟一起诉就引用印度的成本做为参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我国钢铁产品结构与质量的提升惹得某些国家警铃大作,频频举起反倾销大棒。那么应对之道,除了国家相关部门要主导建立预警机制之外,自然也要从产品谈起,比如研究进口国家的钢铁产品结构,避其锋芒,主打互补产品。金银岛钢铁高级分析师徐勇波更干脆。
徐勇波:提升自己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别人除了用你的东西之外,别的东西都不能用。反倾销是由于国内的保护,是因为国内有同样的产品可以替代使用,如果你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那就不存在反倾销的问题了。
其实企业被反倾销立案调查不见得一件坏事,首先说明了企业的产品触及了国外的行业利益,证明了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可以借此机会吃透WTO规则,重整企业的产业链条。当然前提是企业在面对反倾销调查时无所畏惧的冲上去。(记者周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