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大连一年发生4次火灾 专家建议问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30 02:55 来源: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李春莲
8月29日10:06,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875号柴油罐突然发生着火事故,事故原因正在调查。该罐内储存柴油约800吨,事故罐区内另有三台油罐存有柴油,正在进行消防监护和撤油作业。事故污水已回收至事故缓冲池,未流入海。
中石油表示,公司已成立以蒋洁敏总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指挥部。沈殿成副总经理已带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赶赴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今年第二次发生着火事件,而中石油在大连一年的时间内更是接连发生了四次火灾。
一年发生四次火灾损失严重
中石油集团网站的消息称,截至8月29日13:20,大连石化875号油罐现场明火已全部扑灭,周围罐体安全,海面未发生污染,无人员伤亡。现已开始现场清理工作。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据现场知情人员称,该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了爆炸。
这已经是中石油大连石化今年第二次发生火灾。
2011年7月16日14时25分,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新区三蒸馏1000万吨常减压装置换热器“大帽”泄漏着火。大连石化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关闭进料阀门。
而据炼油厂人士介绍,事发车间刚刚经过检修。
此次火灾将换热器和二个空冷器烧毁,使整个装置瘫痪,必将导致其它装置非正常运行。在短期内难以修复,将严重影响生产。
据了解,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是投资107亿元,于2007年正式建成投产的。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火灾造成换热器和空冷器烧毁必然会造成财产损失与生产损失,一方面设备的短暂瘫痪将会影响生产,另一方面是设备的烧毁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在7月份火灾发生后大连石化更换了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换热器,而截至目前该套装置仍未投入正式生产,尚处于试运行阶段。总体而言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比较严重的,至于具体的损失,由于中石油并未透露,外界无从得知。
此外,2010年中石油的原油加工能力是1.5亿吨,而大连石化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即达2050万吨。在2010年大连石化累计实现原油加工1779万吨,并实现销售收入852亿元。大连石化是国内仅次于中石化下属的镇海炼化的第二大炼化基地。因此无论如何强调大连石化对中石油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大连石化的火灾事故直接影响其原油加工,削弱了其炼化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其他炼厂的生产负担。
而一年前的7月16日,中石油大连油港的一条输油管道也发生了爆炸漏油事故,泄漏的1500吨油入海,造成430余平方公里海面污染的重大损失。同年10月24日下午,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事故现场拆除着火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发生火灾。
周修杰认为,中石油频繁发生着火事件,高温因素不可忽略。综观四次火灾,发生时间分别是2010年7月、10月和2011年7月、8月,可以发现其中三次均是在气候最为炎热的七八月份发生,因此夏季高温天气增加了炼厂着火的概率和风险。但是,人员操作失误是主因。
须彻查原因严惩责任人
据媒体报道,2010年“7?16”爆炸发生后,国务院组成事故调查小组。最终,负责现场作业的上海祥诚公司现5名员工被警方拘留,后两人被取保候审,另3人至今仍然在押。而且直到现在,2010年的“7?16”爆炸,官方调查一直没有出炉。
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在中石油该事故后的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表示,“7?16”大连新港原油管线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负责加注脱硫剂的公司现场操作不规范所导致的管道爆炸着火,属于承包商事故。
而由于“7?16”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环境污染,中石油也没有遭到任何惩罚性赔偿。
有业内人士认为,事故发生后,中石油始终没有承担责任,也没有给公众一个交待,有关部门也没有处罚相关责任人。此种做法令人忧心。
而更让公众不满的是,“7?16”事件后,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不仅没有问责相关责任人,还召开了抢险救援表彰大会。在表彰会上,有9个单位和197人分别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该公司消防支队、石油储运公司、建安总公司储备库保运车间记集体一等功,供排水车间、安全环保处记集体二等功。以上立功单位的负责人等16人记个人一等功,另有28人记个人二等功。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石油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一个地方发生事故,需要问责,应该有个说法。炼油企业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存在的,但是不应该这样频繁。一年发生四次火灾,不是偶然事件。说明这个地方有问题,潜在的危险很多。需要彻查原因并严惩相关责任人,不能一次次纵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