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募客户年流失800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2 23:13 来源: 华夏时报

  监管层建言基金业创新脱困

  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情何以堪?

   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2011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不尽如人意。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已披露完毕的2011年基金半年报数据发现,上半年上证指数下跌1.64%,深证成指下跌2.79%,沪深300指数下跌2.69%,跌幅看上去虽然不大,但偏股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6.39%,成为亏损重灾区。61家基金公司旗下763只基金(分级基金合并计算)中,仅164只实现正收益,占比21.93%;亏损额达到1254.33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依旧扮演亏损大户的角色,分别亏损789.45亿元和478.55亿元。只有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基金上半年继续保持盈利。

   有意思的是,面对公募基金如此的业绩表现,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基金的持有采取了几乎完全相反的操作。不少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强调,要摆脱当前公募基金的困境,加大行业创新力度,尤其是引入各种衍生品工具至关重要。

  机构、个人风险喜好背离

   将年中机构持有各类基金份额和年初进行对比后,记者进一步发现,机构投资者增加了基金投资组合的进攻性,提高了偏股基金的配置,而个人投资者则更加侧重防御,大比例增持了货币和保本基金。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机构减持货币基金达43.13%,幅度较大,但对其他类别的基金几乎都有增持,增持股基达183亿份,增持封基(包括创新封闭基金)达97亿份,增持混合基金47亿份。

   与之相反的是,个人投资者整体对偏股基金进行了赎回,净卖出混合基金最多,达106亿份。同时全面增持低风险基金,除增持货币基金111亿份外,还净买入债基120亿份、保本基金125亿份。

   为何机构与个人会有如此相对的反向操作行为?

   海通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娄静就此指出,个人和机构的行为差异主要和市场有关。上半年A股“先扬后抑”,致使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降低,个人相较机构承受风险能力更弱,遇到股市下跌,更倾向于赎回部分基金份额,“落袋为安”;而机构表现较为理性,考虑A股估值较低,在市场持续下跌中,选择逢低适当加仓,以期待未来市场上涨带来的收益。

   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项廷锋向记者透露,A股市场在连续大跌之后,很多机构已认为市场总体估值较为合理,“目前静态PE已降至16倍左右,就估值而言,从纵向来看,已经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新低,其中绝大部分行业估值向下偏离历史估值中枢;从横向来看,已基本与国际接轨。”

   项廷锋进一步指出,上半年,很多机构多采取“左侧交易”,而现在一些真正具有成长性的股票投资机会或已出现,在大幅杀跌之后,目前市场多数股票跌幅已经较大,因此相对来说,现阶段市场正处在寻找一个相对底部的阶段。

   “目前市场估值较低,动态估值已经接近998点及1664点时对应的估值水平。预期经济增长将快速企稳回升,经济环境整体好转,低估值的股市对此将有所反映,加大投入在情理之中。”

  创新示范效应显现

   上半年的公募基金客户流失潮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募基金目前存量客户为9160.75万户,比2010年中期减少804.87万户,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减少的346.72万户。

   记者注意到,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8月31日在首届“中国银河证券基金论坛”上表示,基金公司应尽快转型,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由简单买卖股票转型为把握IPO定价权;应深入广泛地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促进上市公司良性竞争,形成有利于投资者的定期分红政策,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经理崔涛在8月30日向记者指出,基金业急需寻找摆脱目前困境的办法。在他看来,随着新基金公司和新发基金增多,同质化也越加严重,基金的创新由于各种原因步伐迟缓,不能真正给投资者提供各种策略的产品,比如结合个股、ETF、期指的130/30类、配对交易、多空头对冲等策略的产品。

   崔涛认为,和国外基金业以及国内一些私募基金不同的是,公募对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工具运用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募基金的困境,尽管年初多数基金经理对大势判断是对的,但单一的“买入并持有”策略并不适于经济转型中的A股市场。

   他直言,基金的创新,尤其是引入各种衍生品工具,需要监管层的制度建设和基金公司意识的更新、人员的储备。

   记者注意到,成功的创新还是能获得收益的。在上半年的业绩榜单上,富国旗下两只加入了主动量化策略的指数增强基金——天鼎中证红利、富国沪深300分别获得了4.32%与3.79%的收益,在所有指数型基金中位居前两名。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中证红利指数却分别下跌了2.69%、2.1%。且在实现超额收益的同时,上述两只基金的跟踪误差也得到了严格控制。记者统计发现,富国沪深300今年以来的跟踪误差为2.71%,富国天鼎的跟踪误差为2.5%,不仅小于指数增强型基金8%的行业标准,亦小于指数型基金4%的行业标准。

   “无论是富国天鼎还是富国沪深300,其长中短期超额收益均为正向,且始终位居同类基金前两位,这表明主动量化策略的确能为指数基金带来超额收益。”娄静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