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两桶油隐现利润转移链 炼油业务亏损遭质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13:44 来源: 海峡都市报

  N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一边是整体1600亿元利润,一边是炼化600亿元亏损。中石油、中石化的“糊涂”账单随着发改委公布的一组数据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国家发改委最新披露数据显示,前9个月国内炼油行业净亏损为11.7亿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分别达到了415亿元和230.9亿元,总计645亿元。

  国家发改委官员称,造成数据悬殊的原因是基于统计口径不同。然而,对于这一解释有诸多质疑。

  “难以置信”

  地方炼厂前9个月盈利600余亿元?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表示,从行业看,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说的“645亿元亏损”是指炼油部门亏损,而统计局、发改委说的炼油行业,则包括其他业务,譬如包括化工和炼油业务,鉴于化工业务盈利状况不错,炼油方面亏损也得到了填补。

  依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计算,全行业亏损额仅为两大石油公司亏损额的1.8%,这也就意味着国内除两大公司外,其他炼油企业前9个月盈利高达633.3亿元。

  11月28日,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一名人士指出,长期以来,两大巨头占了国内炼化市场的八成以上,且旗下炼厂多为千万吨级别,相比之下,地方炼厂普遍规模较小,即便保证油源、开足马力,也难以达到600余亿元盈利。

  利差生猛

  自采原油成本以国际价格入账,两者存高昂差价

  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新生表示,石化双雄对于涉及核算的关键因素都未曾公布,亏损之说也难以服众。

  长期以来,中石油、中石化的亏损说法中,从未出现过关于国内原油开采成本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其入账计算的价格则均以国际油价为标准。而两者之间高昂的差价利润也少为外人所知。

  一名与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保持多年业务关系的民营油企负责人透露,一般情况下,石油巨头对其国内原油的开采成本都是三缄其口,具体数据也说法不一。但即便如此,“远远低于国际油价肯定是不争的事实。”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国内每桶原油的成本大概是二十多美元,前几年大概为十多美元。猫腻就在这里,无论石油公司国内的自采原油成本是多少,最后都会以与国际接轨为由按国际油价进入市场。”上述民企人士说。

  “国际油价在100美元左右徘徊时,中石油、中石化的开采成本差价就达到近80美元,但这部分利润并没有写入财报。”上述人士说。

  买涨弃跌

  进口石油价高则买,逼高炼油成本

  而除此以外,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前秘书长王勇还指出,国家石油公司为抬高自采原油价格,在进口石油时还存在“买涨弃跌”等现象。

  “国际油价越高越买,国际油价下跌反而不买,这么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抬高国内油价。”王勇说。

  记者了解到,中国每年约4亿多吨的石油消耗中,几大石油公司自产当量约为2亿吨,其中约一半以上须依赖进口。

  “用国际油价作为成本核算做财报,肯定是亏损,另一部分自产的成本是多少却从来不公布,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很难站住脚。”崔新生说。

  “一箭双雕”

  炼化亏损能领补贴,抬高油价又有的赚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指出,事实上,石化双雄下游销售的利润已经完全填补了其强调的炼化板块亏损,炼厂压低价格也是刻意而为。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发改委施压提高油价,一方面又可以摆出亏损姿态向国家申请补贴,但从整体运营情况来看,石油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赵友山说。

  □相关新闻

  两大油企索要巨额财政补贴

  本报讯每到年底,很多上市公司开始接受政府补贴以粉饰不堪的业绩,但值得注意也引得公众诸多不满的是,有些公司本身很赚钱,仍旧向政府申请财政补贴。最典型的当属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

  根据两大公司年报,中石化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获得50亿、123亿、503亿元财政补贴;中石油2008年获得157亿元财政补贴,2010年获得财政补贴15.99亿元。

  年报未披露获补贴理由,但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中石油组建后的十余年里,中石油几乎每年都会以下游炼化板块和成品油进口亏损等原因申请补贴。

  前不久,国资委陆续公开了央企2010年的“成绩单”。120家央企共实现净利润8522.7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中石油以1241.8亿元净利润成为最赚钱的央企,石化行业则以2705.4亿元净利润成为最赚钱的行业。在120家央企中,石化三强的净利润占到全部央企利润的三成以上。

  根据两大油企财报显示,前三季度两大集团的净利润为1600亿元,相当于日赚6亿元。

  (证券日报)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