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棉农受困卖棉难利益受损 诉苦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01:1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王飞航 山西运城报道

  初冬时节,寒意逼人。望着满院堆积如山的棉花,山西永济市卿头镇杜家营村棉农卫开明不由得唉声叹气。

  他们家今年种植了350多亩棉花,亩产籽棉超过150公斤,但是“卖棉难”的问题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运城市地处黄河流域,是山西省传统棉区,植棉面积占山西省植棉总面积的95%以上。

  在运城市所辖的永济市、芮城县等棉花主产县区,今年九、十月份降雨充沛,对处于吐絮、采摘期的棉花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棉株出现黄叶、烂根,已吐絮棉花不能及时采摘、棉花底部棉桃霉烂,严重影响了今年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在价格下跌及收购企业收购乏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棉花卖难现象,当地棉农利益受到很大影响。

  运城市农业委员会农技推广站站长李元收说,今年全市棉花亩产皮棉75公斤左右,比正常年份减产10余公斤,亩产籽棉不足230公斤,而且棉花品质严重下降,多数为四级棉甚至等外棉。

  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夭头村农民张庆收今年种了70亩棉花,由于棉田低洼,受淹严重,每亩地所产籽棉只有150公斤。

  “去年棉花刚一采摘,马上就有人上门收购,村子里到处能看到收购人员,今年就不同了,到现在没有看见一个收购棉花的。我家里现在堆积了1万多公斤棉花卖不出去,真是愁死人了,明年我无论如何不种棉花了。”张庆收说。

  永济市卿头镇杜家营村今年种植棉花在3000亩以上,总产量超过60万公斤。截至12月初,全村尚有90%的棉花未能出售,几乎每家的院子里都堆有今年收获的棉花。

  杜家营村农民白春方说,今年降雨对棉花造成的最大影响是棉花品质差,棉花色泽发灰黄、弹性较差,总体品级在4级左右。

  白春方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一亩棉花投入化肥、机耕费、农药、采摘费及土地承包费等费用需花费1300元,他去年和今年都种植了60亩棉花,去年每亩地产籽棉175-200公斤,按一公斤籽棉11元计算,每亩地能赚1500元左右。而今年就不行了,每亩地只能产籽棉150公斤左右,雇人摘棉花还要管饭,按今年的市场行情销售,恐怕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白春方说:“现在籽棉市场价格在6元/公斤左右,但自己家的籽棉4元/公斤都没人收。种棉成本高,籽棉7元/公斤才能保证不赔,照现在的价格,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近期对新绛、临猗、永济3个产棉大县6个乡镇12个村60户棉农进行的调查表明,已采摘回的籽棉只售出17.14%,其中只有10%的棉农已出售完全部棉花,平均售价为每公斤6.44元,63%的农户还没有开始售棉。

  而在去年同期,60%的棉农已售完棉花,平均售价为每公斤10.9元,总售棉量占采收量的85%。

  运城市永济市卿头镇棉花收购点最多时超过50家,但目前近九成的棉花收购点都停止收棉。

  在卿头镇白坊村棉花收购点,总经理马建军说:“2010年的棉花收购价格像‘过山车’一样,籽棉由开秤的每公斤5.6元上升到6元,最高突破12元。但今年运城地区籽棉开秤价一度达到8元/公斤,但随后便一路下跌,目前只有6元/公斤。”

  他透露,众多棉花企业迟迟不开秤收购,主要是因为棉花市场前景不明,怕刚加工完棉花市场行情又跌,担心加工后的棉花价格赶不上收购价而出现亏损。

  马建军说,往年这个时候,自己的收购点每天能收25吨籽棉,现在每天还不到2吨。一方面是因为棉花减产,可供出售的棉花少了;另一方面是农民嫌价格太低,囤棉惜售,等待棉价进一步上涨。

  产量下降、价格低迷、利益受损,使许多棉农对棉花市场的信心大幅下降。

  除小部分棉农因为急需用钱、对棉花后期价格期望不大忍痛抛售外,大多数棉农对当前的价格不满,囤积观望,期待后期棉价会有所反弹。

  相关链接

  山东:棉价暴跌令棉农纷纷转产

  山东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是传统的产棉大区,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基地,全市有棉纺织企业247家,年需棉量45万吨左右。目前这里的籽棉价格下跌至每公斤7.8元左右,同比下跌44%。

  德州市武城县老城镇祖寨村马玉珍家种植了13亩棉花,今年一共收获了3300公斤籽棉。记者近日在她家看到,房间里、走廊上都堆满了棉花。她告诉记者:“价格不高,连收拾的心情都没有了。现在好一些的籽棉每公斤能卖到8块,差一些的只能每公斤卖七块一二,今年算是白忙活了!”

  据德州市棉花协会监测,目前德州四级籽棉收购价格为7.8元/公斤左右,同比下跌幅度超过40%。去年同期四级籽棉的收购价达到最高14.4元/公斤。

  中国棉花协会会员、山东利津县希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希军告诉记者,今年棉花价格低,棉农利润空间太薄,已经有不少棉农“弃棉从粮”了。

  马玉珍说:“种棉费时费力,相比种粮,种棉至少减少三四个月的打工时间,如果按打工一天收入七八十元算,种棉和种粮要相差七八千元。”

  据了解,德州是种棉大市,常年植棉面积200万至300万亩,近几年面积大幅下滑,棉农纷纷“弃棉从粮”。2008年德州市棉花种植面积290万亩,2009年231万亩,2010年下降到155万亩。2011年在上年度棉价较高的情况下,面积上升到160万亩,同比仅增长3%。今年已经有不少棉农提前将棉株拔掉,种上了小麦。据德州市棉花协会测算,明年全市的棉花种植面积将下降20%-30%。(娄辰)

  新疆:新棉亟须增加运力外调

  作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区,今年新疆又迎来一个棉花丰收年。截至10月末,新疆棉花采摘已超六成,新疆地方(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已累计收购新棉123.23万吨(皮棉)。

  据中国棉花协会预测,今年全国棉花总产量将达到728万吨,其中新疆棉花总产量将达到342.5万吨,较上年增长17.4%。

  棉花是新疆的白色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新棉加工不足、纺织企业采购乏力以及疆棉外运运力匮乏,成为当前影响新疆棉花市场运行的难点问题。

  记者在天山南北各大棉区采访时了解到,当前新疆棉花加工企业的加工量不足收购量的四成。同时,由于我国纺织市场运行乏力,内地纺织企业采购皮棉热情不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末,新疆地方累计销售新棉近14万吨,其中供销社系统销售新棉不足2万吨。此外,由于运力紧缩,今年疆棉外调步伐减缓。

  据新疆经信委经济运行局统计,截至10月20日,新疆共发运棉花4400车、不足20万吨,比上年同期少发运715车、3万多吨,各铁路专线约有20万吨棉花等待发运。因此,在稳定进疆车皮数量的基础上,增加符合棉花运输要求的车皮数量,加快疆棉外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李晓玲)

  天津:渤商所推出棉花合约

  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近日推出了棉花(新疆)和棉花(华东)两个品种的现货连续交易合约,旨在新棉花年度开始时,推动构建棉花现货贸易平台。

  渤商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棉花现货连续交易合约在电子化交易发现价格的基础上,创新中间仓业务,助力买卖双方能够货、款双清。

  具体做法是,中间仓交易商在棉花大量上市买方需求相对不足时,用资金把棉花接到自己手中,而在棉花供给的淡季买方需求旺盛时再把棉花卖出,进而调节棉花供需的不平衡性。中间仓贸易商相当于“蓄水池”,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完成棉花储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棉花进口国。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但由于传统的棉花现货市场缺乏各方认同的价格形成机制,棉花的季节性生产特性与纺织业连续生产特性的矛盾显得格外突出,“卖棉难”与“买棉难”交替出现,受资本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棉花价格经常出现暴涨暴跌,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于秀栋表示,棉花现货连续交易改变了棉花传统现货贸易的定价模式,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在交易所系统内实现交易直接对接,完成销售和采购,从而缩减中间贸易流通环节,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新疆涉棉企业将成为直接受益者。同时,渤商所棉花交易品种将新疆棉作为定价基准,有利于提升新疆棉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渤商所新疆棉花品种的上市,为新疆棉花生产和流通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贸易通道和规避市场风险的渠道,对完善市场结构、健全市场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新棉集团总经理魏建浩说。(陶俊洁 徐岳)

  石家庄:涉棉企业试水网上贷款

  11月23日,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河北保定正式启动“e棉通”网络融资业务。该业务将以全国棉花市场监管体系和网络为依托,以棉花仓单质押为核心,为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交易商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融资业务。截至目前,已有河北、天津等地6家涉棉企业成功获得逾2亿元的授信额度。

  对涉棉中小企业来说,资金流意味着利润流,但由于各种硬性条件形成了过高的门槛,使得银行无法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贷款资源。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我国棉花行业的融资业务模式也在悄然转变,涉棉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正在逐步缓解。(吴雨 刘琳)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