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利润奇高背后:挤占存款者和其他行业利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14:33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在北京某论坛上,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一番“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的言论引起网友强烈反应。洪崎说:“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非常亮丽,尤其像今年,整个企业的资金需求、经营压力很大,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银行业利润究竟高到何种程度?据报道,今年前三季度,在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银行却旱涝保收,16家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1.66万亿元,超过西部六省同期GDP总和,实现净利润近7000亿元,同比增三成以上,平均每天赚25亿元。这么高的利润从哪里来?实际上是国家有关机构强制赋予它的,因为银行挣钱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二是各种收费。有专家直言,我国目前规定的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利差保护格局,使得银行业享尽隐性的巨额“特许利润”,成为“最赚钱”甚至赚得“不好意思”的暴利行业。

  银行业利润高到“不好意思公布”,这与诸多苦苦挣扎在高原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资金成本等“生死线”上的中小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潜藏着深深的隐忧:银行业存贷利差收入快速增长,是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飙升为代价的,银行业利润挤占了其他行业的利益。一些企业由于融资成本提升、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导致业绩下滑,亏损面扩大。实体经济微利、无利甚至都倒闭了,银行又贷款给谁?其高利润的“好日子”又如何持续?正如洪崎所言,“实体经济是银行的基础。一旦整体的经济系统性地出现风险以后,银行想独善其身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隐忧是,银行业高利润也是对存款者利益的挤占,使存款企业和普通民众忍受着利益损失。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存款者的存款利率几乎成了“负利率”,还要对存款者收取这费那费,即使有关机构曾叫停34项收费,一些银行却又“研发”出新的收费项目,以保持利润持续增长。一旦存款者来个“存款大搬家”,银行业依靠利差“摇钱树”来盈利,恐怕也难持久。

  可以说,银行业的高利润,不是靠经营“硬实力”取得,而是息差保护格局下的“软收益”。与欧美银行不足1%的利差相比,中国银行业5%左右的利差实在是太大了一些,在物价高企、其他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当下,这难免有“趁火打劫”之嫌,自己也感到脸红心虚。既然如此,何不让利于民?比如,降低贷款利率,为服务对象提供切实的低成本服务,使中小企业保持活力、保持生存能力;降低盈利水准,主动放弃部分垄断利润,让利于中小企业和存款者,以应对物价上涨压力……如一味躺在“特许利润”金山上,只顾自己赚钱赚得“不好意思”,就像业内人士自己所感觉的,未免“有一点为富不仁”了。何勇海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