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能源产:没有冬天的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13:05 来源: 《能源》

  对企业而言,危机无时不在。只有在危机之前做好准备,在扎堆的产品中进行差异化竞争,企业的发展才没有冬天。

  文|本刊记者 孟祥路

  “只有冬天的心态,没有冬天的市场。”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在其著作《反周期——萧条年代的企业生存法则》中如此讲到,他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一样能够破解周期咒语,实现业绩增长,前提是企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路径。

  2011年,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经济也疲态尽显:CPI居高不下,股市重回10年之前,各地企业老板“跑路”传闻不断,连“万年不跌”的楼市也在政策的打压之下增长乏力。复杂的经济形势,更是让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2以“稳”字当头。

  经济整体增长势头趋缓,使得对外部环境反应相对敏感的新能源波动的更加明显:2011年,中国风电市场告别了过去5年的狂飙式增长,尽管绝对增长量依然保持了全球第一,但2011年全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仅为1000万千瓦左右,与去年1600多万千瓦相比,出现了大幅下滑。

  太阳能光伏领域也同样没有幸免。国际市场上,美国一大批光伏企业相继破产倒闭,欧洲光伏产品需求量巨幅下跌,一向“两头在外”、对国外市场严重依赖的中国光伏组件企业几乎全线亏损,光伏业的寒冬来势汹汹。

  在如此下行通道背景之下,新能源领域并非没有亮点,一批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此时却强势崛起,上演了一幕新能源领域逆势增长的精彩好戏。

  精功科技、汉能硅基、吉阳新能、裕华光伏、远景能源、正海磁材……这些听起来比较生疏的企业,或逆市扩张,或成功踏入资本市场,或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它们凭借个性化的产品优势,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个对大多数新能源从业者而言显得格外寒冷的冬天。

  覆巢之下亦有完卵

  对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来说,尽管同样身处新能源阵营,但他现在并没有尚德老总施正荣那样的烦恼。

  施正荣的尚德正经历着行业调整带来的巨大冲击,利润大幅下滑,企业被破产倒闭等各种流言困扰。尚德的股价也从最高时的90美元,一路狂跌到现在的2美元左右,跌幅高达97%。

  “新能源现在的状况有多糟糕,看看他们股市的表现就知道了。”作为新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王勉的话或者代表了绝大部分人的感受。

  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绝对。

  正当施正荣们忧心忡忡之时,美好生活对于曹仁贤来说,才刚刚开始。

  尽管大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低迷,但在11月2日成功登陆创业板的阳光电源,依然劲头十足,其高达30.5元的发行价,足以让曹仁贤迅速地成为亿万富翁。

  而对阳光电源来说,通过上市筹集到的资金,可以让它年产100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项目成功上马,公司前景依然一片“阳光灿烂”。

  在太阳能光伏的产业链上,同样可以穿着棉袄舒服过冬的还有浙江精功科技。这家曾在建材机械、纺织机械等传统业务领域占优的设备企业,从2005年起,开始发展多晶硅材料至切片环节之间的光伏装备。

  2007年该公司多晶硅铸锭炉推向市场,2008年即成为主流厂商之一,到2011年太阳能光伏装备收入已经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4.28%。

  2011年,在欧洲各国补贴降低,全球光伏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精功科技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93.39%,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62.16%。

  该公司预计,2011年全年净利润增长幅度在350%至372%之间,预计实现净利润4.1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称,在光伏行业低迷背景下,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光伏装备的销售同比增长所致。”

  当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上的这些企业在低迷的市场中掀起波澜时,风电领域中的一些企业也同样在逆市中实现了快速扩张,比如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的远景能源。

  这家建立于2006年“小企业”,主要市场定位为三类风区,成功避开了与一线龙头风机企业的正面竞争,近年来在不声不响之间,已经悄然爬到了国内风机生产商的第一梯队,2009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0亿元人民币,而根据业内人士分析,2011年其销售额将实现平稳发展,达到20多亿元。

  “壁垒”求赢

  万事皆有因由,所以在行业处于低潮的时期,可以“逆势而上”的企业并不是运气使然,其必定有各自的竞争优势。

  “无论这种优势是什么,技术、经验、或是政策,甚至是产业链中某些独有的资质,都会成为他们的壁垒。而这种进入壁垒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减少所在领域的竞争。所以这类企业的处境就会相对较好。这完全符合经济学规律。”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磊向《能源》杂志解读在寒冬中逆市上升企业的成功秘诀。

  对于营造“壁垒”,精功科技显然是成功者。2008年之前,国内多晶硅铸造炉市场一直被美国GT SOLAR等国外公司垄断。而价格高,售后服务没有保证则一直困扰着国内的多晶硅厂商。

  精功科技介入这一行业,正是看准了国外厂商的这一短板,构建了自己在价格与服务优势上的“壁垒”。正是凭借这一优势,在这个行业的冬天里,精功科技让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从7月4日到9月30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有多达14批的投资机构被吸引而至,“蜂拥”调研。

  “在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不少环节上,很多设备国内企业更倾向于进口。而在这种调整期,由于生存考虑,下游厂商去更主动去尝试国内的一些替代产品,因为降低成本是它现在最重要的目标。这将有力地推动国产设备企业的发展。“杨磊也解释了另外一层原因。

  壁垒形式万千,需要使用者依情况而定。所以,在风电行业的江苏远景能源选择了一道高高的“质量壁垒”隔绝了和同行的同质化竞争,也抵御了冬天的严寒。

  由于国内风电产能扩张迅猛,导致了事故频频: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1年4月,烧毁或倒塌机组16台;叶片因材料不合格,成批更换报废;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功能,发生数百台机组脱网事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坚持独立研发,拒绝购买图纸来进行拼装的远景能源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尽管其价格高出同行,但是充满适应力的“定制“方式,以及高质量的保证,让客户依然络绎不绝。

  “我一直认为什么事情不要扎堆,如果大家都去扎堆的话,一定很快造成产能过剩,后果不言而喻。作为新能源产业重要推动力力量的政府,一定不要任何东西热了就都去做,一定要有差异化思维,考虑扶植有能力建立壁垒的技术性企业。”杨磊强调道。

  因此,构建壁垒,寻求差异化竞争成为在这个行业冬天里胜出者的共同特征。也正是由于企业领悟到了这点,他们才在行业中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让壁垒成为了抵御严寒的最好屏障。

  政策依旧为王

  “就目前而言,政府的支持对光伏而言依然至关重要。而在光伏的主要市场欧洲,由于持续的债务危机,导致了政府对新能源扶持力度的减弱,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大减。”现任职德国PIK能源系统分析组的张树伟说道。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国内市场没有打开的情况下,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国光伏业也不可避免的“一同感冒”。

  以生产逆变器的阳光电源为例,2010年其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还要靠欧洲市场。而在2011年上半年,由于欧洲光伏市场政策变化,其境外营业收入所占比重锐减到了全部产品的营业收入的五分之一。

  但是,随着下半年国家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确定,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光伏市场终于被瞬间激活,为了赶上1.15元的优惠,光伏电厂建设进入暴涨阶段。在此背景下,阳光电源基本摆脱行业下行影响,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5.6亿元,大体与去年全年收入持平,而其中仅第三季度的收入就超过了整个上半年。

  政策,成为了阳光电源在这个冬天的庇护神。

  相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幸运,中国的风电市场则显得有些“惨淡”。由于风电在国内的市场发展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所以等到的政策只是不断降低的补贴以及不断提高的入门门槛。     

  “从经济增长周期来看,中国风电市场已经度过了高速增长时期,进入了平台发展阶段。所以各项政策的制定也是要更多的规范行业,使其摆脱严重同质化的市场格局,推动健康发展。”张树伟分析说。

  成长的烦恼

  市场寒冬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因为每个新兴产业都会在发展历程中经历挫折和阵痛,本次新能源市场的寒冬,与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这种“非理性繁荣”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互联网企业,一时间,融资、上市、期权激励等各种商业模式让NASDAQ的投资者兴奋不已。

  但随后的几个月内,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互联网泡沫瞬间破裂,仅仅6天时间,NASDAQ就损失了将近900个点。从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从股市蒸发。

  泡沫全面消退之后,市场上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复存在,而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剩下的公司,如雅虎、GOOGLE等纷纷成为了互联网的行业巨头。

  新能源产业也不例外,能够坚忍到最后的,可能会最终成为行业的强者。

  尽管大部分新能源企业在2011年都遭遇到了销量和利润的严重下滑,甚至关门倒闭,但是行业整合度反而得到提高,市场因此得到了净化。

  以风电为例,在经历了低电压穿越、机组脱网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措施,提升了行业进入门槛,尽管这会导致一部分企业退出,但是对整个风电行业恢复理智发展却是有利无害。

  “这是一个正常阶段。尽管新能源设备制造遭遇暂时的困难,但是新能源产业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市场的容量与活力还在,具有了市场亟需的技术、成本竞争力强的高新企业,具有迅速成长壮大的可能性。”张树伟乐观地评论道。

  就在新能源企业还在煎熬“市场严冬”之时,一些“春天”的气息也在逐渐显现:电子制造业的巨无霸——富士康宣布斥资千亿投资山西和江苏的光伏产业项目,而投资大师巴菲特也出手“抄底”新能源——在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身上投入20亿美元。

  所以,尽管新能源产业正在经历无法避免的成长的烦恼,但是,未来依然“春光灿烂”。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