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张家港:苏南北大荒产业谋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3 11:44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苏南北大荒”产业谋变

  在新的地缘优势下,张家港能否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本刊记者 周夫荣 | 文

  曾经,张家港一直戴着一顶“苏南北大荒”的穷帽子,没有多少工业资源,泥路遍布,曾有到张家港视察的领导风趣地形容张家港的路——“车轮滚滚,尘土飞扬”。

  直到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以后,落后于周边市县的张家港打算大干一场,确定了工业、外贸、城建等方面的赶超目标,并雄心勃勃地提出“行行工作争第一”。沙钢等传统产业企业也在这股力量的带动下发展壮大起来,冶金、纺织等传统产业逐渐从沉睡中复苏。

  在这些产业发展得还不错的背景下,张家港又开始谋取新的产业布局。8年前,张家港请来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帮他们对整个产业做规划。而“动真格的”是在这几年,2009年被张家港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结构调整年”。

  2010年,张家港请来各路高手,系统把脉张家港传统产业和新产业的发展布局,试图像当年的昆山一样,早早在传统产业的地盘上插上新产业的大旗,为未来全市工业的转型升级埋下伏笔。

  发改委主任的决心

  “2009年,张家港市的财税增长连1%都不到。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全市的经济如何能够持续发展?结论只有一个: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张家港市发改委主任戴建明说。

  这个风风火火的主任丝毫不避讳谈任何话题,包括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他说,沙钢是张家港的大型企业,企业发展的高峰时期一年上缴税收可达60亿~70亿元,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沙钢上缴税收突然下降到15亿元。

  缴税下降的不止沙钢。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文芳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总体上来看,张家港冶金、纺织、机电、化工、食品五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但总体上是以工业中间产品为主导的粗放型结构,名牌产品缺乏,产业总体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张家港传统产业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原材料暴涨暴跌,价格不稳;人工成本直线上升,水、电、汽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汇率上升较快,加上招工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张家港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主导产业冶金业的分工协作关系较弱,在沙钢、浦项制铁等大企业外,存在很多产量低、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各自为政,赢利能力弱,后续投入不足,同时上下游企业衔接程度不高,效率低下,与大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较弱。

  另一个主导产业纺织业同样大而不强,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有品牌、有最终消费品营销管道的企业更少。出口企业代工多、贴牌多、利润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相当数量的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张家港的传统产业还存在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行业约束力差,同质化竞争尤为激烈。

  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黄磊说,“十二五”以来,各地前所未有地重视节能减排降耗问题,张家港的冶金、纺织产业能耗高、易污染。这也倒逼着地方政府重新考虑产业布局问题。

  而在转型期间,张家港是否会上马规模大、能迅速拉动GDP的石化类项目作为过渡产业,一直是外界猜测的话题。戴建明对此态度非常明确,他在回答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张家港既然已经明确了方向,就应该抓住重点,加快传统产业在原有基础上的升级,并集中力量培育新兴产业,即便土地紧缺、资金紧张,也要想方设法给予支持。

  因此,张家港传统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急需想办法找出路,走出自己的特色。结构调整便是必由路径,这也意味着张家港必须经历长时间的阵痛,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八年。

  插个小旗占高地

  2011年正月初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张家港集中开工项目66个,总投资达702亿元。这66个新开工的项目中新产业占46个,总投资额达313亿元。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是张家港经济转型升级的强有力支撑。

  经开区的电子装备产业园也是一派红火。黄磊清楚地记得,去年,他和同事刚来给张家港市经开区做电子装备产业园规划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空地。这是他们做过的诸多项目之一,但没有哪一个项目让他们印象如此深刻。

  张家港一直在试图寻找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环顾相邻县市,昆山、无锡、南京等地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很强,有很多知名的大型加工、代工工厂,如富士康等。电子制造、芯片设计制造方面也有优势。

  而张家港基本没有什么基础,更别说优势了。尽管如此,考虑到地区集聚效应,张家港也有意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但一次演讲改变了张家港的计划。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说起。2010年前后,张家港经济开发区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的一位巡视员就产业转型给他们讲课。演讲中,这位巡视员分析了电子装备产业的前景,并结合苏州整体产业布局把脉张家港:“你们要做的电子信息制造业,昆山、苏州、无锡多的是,张家港再做的话,不仅不容易,还会造成同质化竞争。你们可以做他们的上游——电子装备产业。”

  这么庞大的电子制造业集群聚集长三角,必然需要上游产业链:材料和设备。而电子方面的原材料种类繁多,技术门槛相对很高,一般难以进入。张家港经开区领导考虑再三,决定从电子设备方面切入。他们很快聘请到无锡一个开发区的主任做顾问,帮助他们布局这盘大棋。

  纵观这几年中国的电子装备产业发展,其实并不理想。沈阳、南京、常州、长沙等地有一些区域在做电子装备制造,但效果普遍不是太好。中国的抛光机、清洗机、封装系统、液压机等电子设备大多仍然依靠进口,在高精度设备方面,国内实力相对更弱。

  人才问题对张家港经开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张家港市基本没有人才基础。为解决这个问题,张家港经开区和比利时的一个大学合作办学,培养人才。另外,张家港还邀请国际上的大型研究机构、协会在张家港开设分支机构,以带动技术交流、人才交流。

  招商方面,不同于下游制造业,电子装备产业居于技术驱动型产业,很难做起规模,因此企业一般不需要太多土地和厂房,所以也不存在在国内开设分厂的需求。相反,开设分厂反而影响管理。所以张家港在招商方面,侧重招一些外企和新创业的企业。

  2010年,在做电子装备产业规划的同时,张家港也在马不停蹄地做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规划。文芳说,张家港密集出台了《张家港新兴产业培育的实施意见》、《张家港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使用细则》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明确15亿元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支持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他们明确了这些产业中的重点,向LED光电、太阳能光伏、锂电新能源、有机硅新材料以及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现代装备产业领域内的自主创新项目倾斜。

  张家港不打算把宝押在电子装备一个产业上。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张家港逐渐汇聚了爱康、吉阳、阿波罗等一批光伏企业,电池片及组件生产能力将达2000兆瓦,并逐渐形成了切割钢丝、光伏玻璃、安装支架等配套产业;而张家港锂电产业基地已逐渐形成了从电极材料、电解液及功能添加剂、锂电封装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阿波罗太阳能的一位高管介绍说,2010年7月,阿波罗太阳能一期120万兆瓦生产线竣工投产,未来将成为张家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亮点。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张家港形成了以沙钢集团为龙头的新型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以道康宁、瓦克为龙头的亚洲最大的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特种纤维等产业基地。其中很多已经成长为行业龙头,如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供应商,占有近四分之一的国内市场。

  “以后我们不仅生产电解液,还要成为锂电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赵世勇在公开场合说,“现在张家港已经有了五六家和新能源锂电产业相关的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企业间互通有无、合力而上的环境越来越好。”

  另外,张家港保税区也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仅2010年一年就引进新兴产业项目10个,2011年又启动了工业投入超百亿工程,其中七成以上将投向五大新兴产业。

  文芳还告诉本刊记者,2011年仅第1季度,张家港259家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完成投入60亿元,占全市工业投入的53%,实现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62%。预计到年底,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1500亿元的产值,占比将达到32%。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张家港经济创新发展方式,推进产业集聚的新生力量。

  曲线救国

  “别指望这个产业迅速做大,也别指望它能成为GDP和税收的主要来源”,当张家港经开区管委会的一个领导提出希望把电子装备产业做强做大的愿望时,黄磊成了第一个给他泼冷水的人。

  黄磊分析称,他们给张家港做的电子装备产业规划产值并不高。他们规划张家港电子装备产业2015年实现产值60亿,到2020年也仅有150亿。即使十年后规模做大一些,预估产值也只有五六百亿元。

  “之所以这么审慎,是因为这个产业重质不重量,和富士康等以规模取胜的产业没法比。”黄磊说,去年全国该产业的总产值也不到200亿。然而之所以要发展,是因为它可以聚集高端人才,为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带来质的变化,是高端的产业支撑,技术溢出等作用也是富士康等企业所不能比的。

  不仅短期内“钱景无望”,产业起步难度也很大。这块规划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存在很多外行人看不到的风险。短期内,就连招商都是个问题。

  文芳告诉本刊记者:产业转移从明显趋势到真正成为现实的距离,并不如承接地政府所想的那么近。市政府一般会遭遇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因此张家港在承接新产业时,应该避免承接的产业过度集中于低端产业和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避免承接产业转移中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避免对高消耗和高污染产业的错误承接,避免“重投资、轻技术”和“重招商、轻嫁接”的承接倾向。

  此外,张家港缺少现成的人才,积极培育人才也是紧急之需。面对新一轮的发展,张家港意识到,必须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让人才从经济发展的“幕后”走到“台前”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从“张家港制造”向“张家港创造”的转变。

  因此,张家港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模式,着力构建沙钢钢铁研究院、智能电力研究院、碳材料研究院等系列产业科研院所,聚力打造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实施招才引智集聚工程。

  然而张家港对这个产业的目的认识得很清楚。黄磊说,有的地方产业转型是为了完成上级派下来的分解任务,有的地方是把它作为执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有的地方是希望通过做规划的过程把资源集聚起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还有的地方是要解决困惑,及时理顺传统产业和新产业的发展路径,张家港属于后两者。张家港在新兴产业方面积累有限,人才也有限,这是它集聚外部资源,打造自己品牌的好机会。

  因此,张家港希望在国家层面上获得一些支持。2010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把国家级电子装备产业基地定点在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电子装备产业园。工信部计划用3~5年时间,把张家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产业链完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电子装备产业基地。

  “张家港选择这个偏冷门的产业,他们其实是为了早布局,终极目标还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这算是自高而低的曲线救国。”黄磊称。

  他坚信,制造业永远是市场驱动型的,如果中国加强了世界影响力,很多国际大企业一定会布局到中国。“产业需求的多样化,在产业从萌芽发展到成熟阶段表现得尤其突出。电子信息制造业个性化的需求必然带动中间制造业工序的繁荣。如果中国抓住这个机会,将来半导体等产品肯定很多都会‘Made in China’”。

  从点到面,张家港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面的布局,都是出于这种考虑,早早插上小旗子占领制高点,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以邻为桥

  张家港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有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与江阴市、昆山市、常熟市并称江苏四小龙。2011年,江苏省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文芳指出,这四个城市组成临江产业群体的聚集地,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性的思维,强强联合,应该来说,合作大于竞争。例如张家港保税区是中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保税区利用海关保税的独特条件,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三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区内化工、粮油、机电、纺织四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已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各类优质资源的聚合地、新型产业的集中区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成为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投资载体,连接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重要桥梁,这为四个城市的统筹发展带来了很大便利。

  张家港与相邻的城市都在发展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避免同质竞争的方法是在原有各城市产业基础上,发展差别化细分和协调领域,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张家港应当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培育新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通过拉长现有的钢铁、重型装备、锂电、有机硅、粮油、玻璃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积极关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航天航空、海洋、智能电网等各种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处于产业发展前期(形成期和成长期)、创新活跃的新兴产业。

  在地缘优势下,“苏南北大荒”努力要把自己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