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节能示范园遭冷落背后:推广遭遇理念误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9 10:31 来源: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建筑节能市场的一个重要误区是认为“采用节能技术就一定会节能”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海林 | 北京报道

  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政府东侧100多米处,一个奇特的园区坐落于此。南门紧挨马路,透过紧锁的电动闸门,路人可以看到一些高低格局不同、造型有些标新立异的建筑,园内杂草丛生,旗杆空立。很少有人知道,那是三个部共同扶持的绿色建筑科技示范项目“未来之家”。

  根据《中国环境报》2006年11月的报道,该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项目要建设成为以人为本、超低耗能、高舒适度、全面环保的新一代住宅典范。其中展示的住宅样板有日本太阳能生态住宅、韩国数字化住宅、美国木质结构住宅、瑞典现代集成住宅、德国21世纪住宅、西班牙能源住宅、意大利节能住宅、中国传统民居等十几个国家的十几种建筑形式。“这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国际性社区建成后将供人参观,并将持续展示6年。”

  2009年7月16日,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与能源部长朱棣文曾驱车到此参观,引发媒体关注。骆家辉当时表示,中美两国应合作建设更多类似的节能示范性项目。“未来之家”被舆论赞为中国节能建筑国际合作的一张名片。

  2012年3月6日,住建部下发《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2012年将制定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并将适时开展新建建筑强制性应用可再生能源试点,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

  而符合“十二五”规划的“未来之家”作为一个已经建成的示范项目,在两名美国部长参观后似乎销声匿迹,当时规划的最大一幢建筑尚未完工。

  “未来之家”的尴尬现状,透露了我国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理念误区、政策瓶颈等现实疑难。

  大规模推广时机还不成熟

  “未来之家”示范园的日常管理由“未来之家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从该公司官网可以看到,未来之家置业有限公司原名为中建科高通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6年。2003年公司以推动国家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程“未来之家”为契机,综合运用最新的建筑节能技术,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以品牌的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

  本刊记者在示范园内“徽派节能样板房”里见到了该公司工程部经理周小龙和两名工作人员。据工作人员说,自骆家辉与朱棣文参观后,没有其他人来过。周小龙等仅负责对园内建筑的日常看管维护,对示范园长远发展规划并不清楚。尚未完工的是行政大楼,按照规划那是一座融合前卫的外观与节能设计理念的建筑,现在处于停工状态。

  该公司负责人住在美国方面修建的样板房中,那是一栋单体别墅,分上下两层,门前立着5个太阳能光电板,贴着红色对联的大门上写着“美国未来之家净零能耗健康住宅”,字上对称贴有美国和中国的国旗图案。

  据这栋住宅的设计者、美国北得州大学教授陶永心告诉《望东方周刊》,当时他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太阳能与地热循环系统,实现零能耗和无毒害。“零能耗针对的目标是外部能源,指的是建筑全年提供的可再生能源产量等于或大于所需的能耗总数。”陶永心说,当时他所知道的是该项目是中美之间一项全新的合作,“原则上中国提供土地,美国提供内外建筑设计、建筑投资、所有材料设备和技术人员。”

  陶永心透露,节能样板房建造之初还考虑到展示各国的节能技术的要求,“想借此推广一些概念和技术,希望以后使用到中国更多的建筑上。”

  为了了解未来之家几年来的状况,本刊记者多次联系于2003年批准该项目建设的某部,截至发稿时,没有得到回复。

  “大规模推广时机还不成熟,我们主要是考虑将它作为教育科研基地。”陶永心说,美方已将“美国未来之家净零能耗健康住宅”设为大学国外学习基地,“从2012年夏天开始,中美师生今后可能要在房子里住一段时间,采集样板房的数据。”

  陶永心不认为园区项目像看上去那样已经荒弃,他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和美国同仁一直在关注此项目,“我今年拿到了科技基金会的经费,计划6月在北京召开中美的建筑节能科学研讨会议,到时由清华的中科院院士等一起参与。”

  节能示范楼其实高耗能?

  “未来之家”示范园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建筑节能领域合作的众多项目之一,位于北京玉渊潭南岸的一座8层浅紫色楼房是某部节能示范楼,曾被认为是中美合作的节能典范。

  根据《经济日报》2006年5月的报道,作为中国为履行二氧化碳减排而设计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一个由中美双方合作完成的示范项目,运行两年多来展现了惊人的节能效果。

  该大楼采用了空调排风能量回收、墙体保温、遮阳板、反光板等12项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曾获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节能设计领先金质奖、中国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等建筑节能大奖。“示范楼每年节电超过90万千瓦时,一年可节省经费60余万元。与普通建筑相比,示范楼年节能72.3%。”该示范项目负责人、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国雄曾如此评估其节能效果。

  而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看来,该示范楼却是一座高耗能建筑,“它的实际年运营能耗为74kWh/m2(每年每平方米耗电量74度),比普通建筑要高不少。住建部的办公楼年耗电量大概是60kWh/m2,而发改委1950年代盖的办公楼也差不多这个能耗。”江亿告诉《望东方周刊》。

  类似例子还有2010年建成的环保履约中心大楼,这是国家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与美国标准集团合作建造的项目,也是有关部门认定的“绿色建筑设计”示范工程。江亿说,该楼的年运营能耗为76.04kWh/m2。

  “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是意大利政府耗资2000万欧元于2007年建成的,年建筑能耗是80kWh/m2,属于清华校园内的高耗能建筑。”江亿对《望东方周刊》说,但意大利人盖的时候说它是超低能耗,“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说呢?因为它跟意大利的楼比,能耗的确低很多。”

  江亿认为,这种差异源于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的不同。“若室内要求持续保持18℃~25℃恒温的话,那这些节能楼肯定比我们现在普通建筑要节能。但问题在于,中国多数人对建筑使用方式和所追求的室内服务质量与国外不一样,中国很多普通建筑不追求室内恒定保持某个舒适温度。”江亿说,比如开不开窗的问题,“咱们觉得屋里闷了,就把窗户打开透透气。如果你弄一个风机24小时不停地往屋里灌风,这一年下来光风机的耗电量,可能就赶上我们整个楼的耗电量了。”

  由此,江亿认为欧美国家的室内环境营造理念对我国的建筑节能起了反作用。“现在中国与国外合作建设的示范节能楼,日常运作模式都是按照国外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来计算,所以能耗反而比我国同类建筑能耗要高。”

  陶永心负责设计“未来之家”的美国样板房即是按照美国生活方式设计的,“当时我问中方负责人,要按照哪国的生活方式建,他们说就用美国的。”陶永心说。

  陶永心认为江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在他看来,判断一栋楼节能与否,关键是比较的基数,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比较性的平台,“目前国际上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所以造成很多不同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

  新建建筑节能难?

  示范性节能建筑工程对推广节能建筑的理念和实践究竟有多大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在2011年11月举办的中国(成都)国际循环经济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节能建筑比例很低;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而称得上是“节能建筑”的不到1亿平方米。

  事实上,节能建筑法律层面的规范早已存在。1986年建设部发布了第一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8年《节约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2005年以来,建设部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21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北京、深圳等地也颁布了地方建筑节能法规。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于2008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具体规定了对既有建筑节能、新建建筑节能、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的要求及违反法规的相关法律责任,如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条款只能算宏观规定,真正执行起来难度不小。据了解,迄今为止,因为没有达到节能标准而受到处罚的情况寥寥无几。

  对此,陶永心认为,节能技术的投入所带来的建筑前期投入成本的上涨,使得建筑方在长远考虑建筑节能问题上缺乏积极性。

  比如,相比普通建筑,节能建筑一般会增加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目前这类系统尤其是太阳能光电系统的造价偏高,使得大规模应用比较困难。

  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大楼被称为“中国首座碳零排放节能大楼”,它的楼顶上有一大一小两个荷兰风车,大楼整个楼顶和窗户边的金属装饰材料、楼前草坪上的金属篱笆也都是太阳能发电板。而它的预计建设总投资大约为同样面积普通建筑的1.5 倍。

  陶永心建议为了提升新建建筑前期使用节能技术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凡走在前面的欧美国家,都是因为政府有相应政策支持鼓励,政府在这方面必须有远见。”

  前不久,地产商任志强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开发商为了节能减排所应用的材料和技术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建筑的建安成本,而对于绿色建筑来说,政府的支持性政策还是过少”。

  “北京市有规定,只要搞绿色建筑就有3%的容积率奖励,但这点奖励连保温层的面积都不够,更别说其他的了。政府对于使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有补贴的⋯⋯这笔支付性费用要在项目验收后才给开发商,还不抵我们的利息。”任志强说,北京的昆仑公寓光一项冰蓄冷系统就花了770万元,“政府补助是50万元。而且这一技术体系的资金回收年限要在7年以后。”

  任志强的言论随即引发舆论争议,而学界也有声音支持他关于“用减税的方式对综合节能效果评级达标的项目给予激励”的建议。

  “百分比”误导市场?

  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的理念误区亦是迫切的难题。

  “目前各种节能建筑评估标准对节能技术过于追捧。评估标准都集中在一栋建筑使用了多少太阳能等新技术。”江亿说,但真正节能的原因都和太阳能板等没有太大关系,“这就是给市场传递的误导。”

  目前建筑节能市场的一个重要误区是认为采用节能技术就一定会节能。“事实上,没有放在哪里都好的技术。”江亿说,比如有一个信息中心大楼要盖,当时听说保温和水源热泵技术都非常环保,于是决定采用这两项技术,“但我看了以后发现,信息中心主要是机房,这个建筑的主要功效是应该散热,要保温做什么呢?同样,在北京用地源热泵最主要是解决供热的问题,空调用冷却塔就足够了。节能技术不是放在哪里都好,对技术必须慎重使用。”

  “现在还经常有人提,某栋楼要节能75%。他们说的这个节能75%不是说一般建筑耗100度电,节能楼仅耗25度电,而仅仅是一个标签。即把哪些节能技术用在一起,就算是节能百分之多少。”江亿说,“其实住建部已经明确希望以后淡化百分比,强调绝对值,即一栋楼每年用电量、用煤量等。”

  但“百分比”依然在指挥实践。2012年2月2日,某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向媒体透露:“今年全省新建建筑节能目标任务已下达,要求新建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执行率达100%。” 据该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出台的有关节能建筑推广的一系列技术参数标准,节能设计未达标的建筑设计图纸基本不可能过关,“为此,本省今后的新建建筑只要严格按图施工,均能达到建筑节能的基本标准要求。”

  另一个普遍认识“节能技术的投资必定带来成本的上涨”也有问题,江亿说,这个认识让很多房地产商对节能建筑敬而远之,“实际上,除了北方地区建筑节能需要额外投资做保温以外,大部分节能建筑规划好了不一定更费钱。”

  “深圳市建科大厦就是一个典范。这栋建筑的理念是‘全面打开’,而不是封闭起来。”江亿说,楼宇中穿插建设了很多屋顶花园和小水池,甚至在建筑中还留有区域可以种菜,建科大厦的年平均能耗为16kWh/m2,而深圳市的平均值要到40kWh/m2,“这个建筑的成本没有因为节能目标而上涨,据我所知还节约了成本。”

  对此,江西师范大学城建学院教授陶满德曾公开做过评估。根据他的说法,现在普遍推广的节能建筑,其新增成本约在15%左右,但具体而言,还要看节能手段,“建筑节能手段主要包括:节能材料的使用;节能新技术的运用;充分运用自然条件实现节能。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成本可能有较大增加,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节能,则有可能降低建筑成本。”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