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海油洽购光伏龙头阿特斯 央企逆势抄底酿巨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1:5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叶文添

  光伏行业再次山雨欲来。

  近日,一位中海油人士向《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透露,该公司正与国内一线大厂、美国上市公司阿特斯电力谈判收购事宜,若收购成功,中海油将一跃跻身国内光伏前五名。不过该人士也表示,目前谈判遇到了困难,“阿特斯暂时尚未接受中海油开出的条件,但中海油并未放弃。”

  中海油并非第一家进入光伏行业的央企,此前中石化在塔河油田首座光伏发电站已开始建造,这也被认为是传统石油能源公司涉足光伏产业的一次尝试。而在“两桶油”之外,另一个央企,中国化工也在近日宣布高调进入光伏行业。

  在光伏寒冬之际,众多央企却逆势进场,显然有救场之意。而据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50GW,是现在的25倍。前景良好,这是央企们的底气。而业界人士认为,这些巨头的进入,将给光伏行业带来巨变,一场暴风雨般的整合即将来临。

  央企进场

  洽购阿特斯是中海油布局光伏的第一步。

  “在一线几个龙头企业中,阿特斯财务清晰、管理规范、战略上也没有出现过失误,是个非常有升值潜力的公司,而其他一些公司则过于复杂,这些是中海油看重阿特斯的原因。”一位知情者对记者表示。

  不过,对于收购事宜,4月10日,阿特斯董事长瞿晓华仅对本报记者表示,“我目前尚未听说过这个消息。”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阿特斯预测在2012年的出货量在1.8GW到2GW之间,将接近尚德电力,而且该公司在去年第一、二季度均有盈利,分别为590万美元和710万美元,“阿特斯势头良好,中海油这个时候提出收购,瞿晓华不一定愿意卖,难度很大。”

  此前,中海油谋局光伏行业已久。2月底,中海油通过其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与西班牙太阳能公司Isofoton在天津成立合资公司,中海油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并为工厂的发展提供资金,Isofoton持有49%股权,为太阳能设备的制造和销售提供支持,两者计划将建设150MW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和光伏电站,为此中海油将斥资3亿美元。

  但业界对中海油与Isofoton的合作并不看好。一位江苏光伏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目前全球最好的光伏企业都在中国,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要远优于国外企业,中海油此举显然有些舍近求远。“而且150MW的产能连尚德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难成气候,中海油显然也意识到了,只有收购一线主流大厂,才能在行业立足,这也是它谋求收购阿特斯的原因。”

  据记者了解,中石化除了建造光伏电站之外,也有意在光伏界扩张。一位下游厂商表示,中石化开始在业界与一些企业进行接触,寻找收购对象。“和中海油一样,中石化手里握着大量的现金流,也只会收购一线的企业,他们对中小企业并不感兴趣,通过收购一线企业可以迅速在行业里崛起做大。”

  另一个新进入者同样是央企身份的中国化工集团。近期,该公司强势进入光伏行业,据其声称,组建航母级的光伏企业是中国化工“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而该计划也得到了国资委的大力支持。

  抄底时刻

  去年初至今,光伏行业始终未能走出寒冬期,因此央企们也迎来了抄底时刻。

  晶澳太阳能一位人士表示,由于金融危机、欧盟削减补贴、价格混战等种种因素导致国内光伏行业到了最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对光伏企业进行收购,也是雪中送炭,收购成本肯定是最低的,一些大公司也会有出售股权的意愿,而在危机之前,创始人是不可能把公司卖掉的。”

  2011年,国内各大光伏公司一片惨淡。尚德2010年的净利润为2.369亿美元,而2011年尚德亏损达10.067亿美元;英利2010年净利润是13.87亿元人民币,而2011年亏损32亿元人民币。

  江西赛维的情况更令人堪忧。该公司股价从最高10美元曾一度跌破3美元,2011年赛维三季报显示,其负债27.47亿美元(约173亿元人民币),负债率高达227%,为全行业之首。

  而4月8日,赛维开始大规模裁员,工作不满2年的员工被全部辞退。尽管赛维表示,此次裁员并不会影响产能,只是生产优化,提高效率,但其生存困境可见一斑。

  “这个时候央企进场,就像股市中的政府救市,其背后也有着高层意志。”上述晶澳人士说,他认为,目前的光伏行业所经历的危机,已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光明在即。

  “中国光伏行业潜力巨大,企业们通过技术改进仍在不断增强竞争力。”皮尤清洁能源项目主管Phyllis Cuttino对本报记者表示,据他们调查,2009年、2010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吸引投资一直位居第一位,2011年被美国超越了,但仍有455亿美元的投资,仅光伏行业就有113亿美元。

  常州天华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谢潇拓则认为,央企进入时机的选择并非偶然,一方面行业谷底,收购成本低,另一方面光伏行业遭遇的危机只是暂时的,熬过这一两年,便会有爆发式增长,央企们做的是长线投资。

  寡头游戏

  随着央企的大举进入,光伏界脆弱的平衡也被打破。

  “目前,下游的尚德、晶澳、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几家企业从规模上、技术上差距并不大,之前一直是势均力敌之状态,而央企的进入将改变这个格局。”江苏一家光伏组件生产商对记者表示,他认为,目前虽已到整合时机,但各大企业已无能力实现互相之间的并购,只有借助央企这样的外力。

  他认为,目前上游出现了保利协鑫这样的年产6.5万吨多晶硅巨头,大下游电池组件厂商的产能大多在1到2个GW之间,并未出现实力强大的巨头,“下游要有两三家3到5GW产能的厂商,这样在全球才能更有竞争力。”

  “央企的进入将会使下游出现巨头。”上述人士表示,他认为,在2009年,保利协鑫的多晶硅产能只有2.1万吨,但央企中投公司入股保利协鑫之后,短短几年产能翻了近三倍,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多晶硅厂商,占据了国内50%的市场。

  不过尚德一位人士则表示,中投是战略投资者,不会调整管理层和干预经营,而中海油、中石化这类公司是实体企业,也有自己的品牌,企业被他们收购后,业务可能会被干涉,管理上也将丧失自主权,因此也会遇到一些公司的抵制。“解决的方法是,中海油们别谋求100%控股,只参股一部分,也不要干涉管理。”

  央企的进入也引发了业界担心。上述尚德人士就认为,即便收购阿特斯,中海油也不会停止扩张脚步,它会吃掉更多的龙头企业,可能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场面。

  一位晶澳人士则认为,央企可能会形成行业垄断,把民企排挤出去。“毕竟,央企在银行贷款、财政补贴、项目竞标等方面会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样一来,民企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平等地位。”

  尽管如此,但由央企而引发的行业大整合已不可避免。Phyllis Cuttino说,目前的中国光伏行业现状就像美国汽车最兴盛的时期,当年有100多家企业,而今只剩下3家主流企业。“中国的光伏行业通过整合来实现优胜劣汰是必然的。”

  “随着央企们的进来,未来将会形成三五家超级企业,光伏行业将会成为一场寡头们之间的资本游戏 。”上述晶澳人士说。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