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一年156个3A遭疑 专家称利益输送作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22:30 来源: 中国广播网中广网北京8月18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最近有媒体爆料说大公国际一年评了156个“3A”评级,这个出手相当大方。而且有质疑说这是滥发评级。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女士对此发表了评论,要改变评级机构和被评级机构间利益输送关系 。
主持人:现在更多的质疑声集中在大公国际对城头债的评级,6、7月这两个月时间里大公国际是调高了城头债信用评级这样的现象特别的集中,20支企业债里面竟然有16支都是城头债。针对这件事很多人质疑,这就是滥发评级,您怎么评论?
叶檀:大公国际评级确实有嫌疑,都非常高。而且我们注意到,上调评级主要与自己有关系客户。由于我们现在采用向被评级机构收费的收费模式,怀疑其中牵涉到道德风险的问题。如果这样的机制不改变,包括大公国际在内的评级机构的评级信用就会受到质疑。
这一次评级上调从2009年开始,包括大公国际在内的5大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基本上只有上调没有下调。最近大公国际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大众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城头债本身就受到大众的质疑,大公国际却继续上调他们的评级。
另外一方面,大公国际对铁道部信用主体也给予“3A”的评级,甚至比中国国家主权信评级都高,这引起市场哗然,这件事在逻辑上也说不通。铁道部发行的债券因为有政府做背所以信用评级很高,为什么政府信用反而会更低?从这方面来说,大众或购买债券人对现在评级机构甚至对现在评级不信任,都是有道理的。
主持人:我国家评级机构以什么标准来对企业进行评级?
叶檀:每家评级机构都有自己的模型,也都有自己的限量。大公国际也有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统和模型,主要有一些核心指标和修正指标。对于大公国际来说,核心指标里包括未来的自由现金流、历史现金流以及留存现金等具体现金流。从这方面来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跟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虽然在变量上有所不同,但是一旦选定变量,基本目标或方法相同。
主持人:对于评级机构来讲,公信力可能是最核心的资产,究竟怎么来设定评级的标准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独立而不受干扰呢?
叶檀:现在,信用评级体制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非常重要的话语权,主要因为投资市场和投资品越来越多。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因为企业债发行,大家发现无法给企业发行的债券定价。因为企业发展前景到底怎么样,信用怎么样大家都不知道,就不能准确定价,这个时候信用评级机构应运而生。有了信用评级之后,信息就更加流畅了,定价也有了标准,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铁路债券违约之后,大家就更加依赖信用评级机构了。
但从这次次贷危机来看,信用评级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存在道德风险。评级机构跟被评级机构存在利益输送关系,未来信用评级机构首先还是要充分发展市场化的竞争,再有就是减少外部的政治压力。最重要是改变评级机构和被评级机构间的互相利益输送关系,如果以后利益继续互相输送,评级机构的评级就永远不可能准确。
主持人:这次一年时间之内156家机构被给予“3A”评级引起了大家的质疑,有人担心大公国际接下来国际化之路可能会更加漫长,您同意吗?
叶檀:大公国际未来国际化之路比较坎坷。大公国际在今年7月份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申请,希望成为认证机构,进入美国市场,但是没有被允许。
大公国际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要走向国际化要分成几步走:首先需要有公信力;其次是扩展范围,比如在东亚获得声誉,最后是走向全球。这样的过程跟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一样。如果希望一口吃个胖子,一步成为全球的信用评级机构,恐怕不太现实。
大公国际现在需要突破的关口是,它的评级现在国内受到质疑。从现在开始痛定思痛,把大公国际的信用建立在真正专业素质和公信力上,将是大公国际内部制度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