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农发展进入新黄金期 培养新型农民是关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10:42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导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我国“三农”发展进入新黄金期。新的黄金期给我国“三农”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接下来,我国的“三农”应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又该如何保障?

  中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16日)出版的今年第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文章指出,“三农”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期”。

  文章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这些年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温总理说的我国“三农”又一个“黄金期”应该如何理解?进入新的“黄金期”,我国的“三农”工作又该将重点放在哪些方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发表他的观点。

  李国祥表示,“黄金期”一般是从农民的角度来衡量的,如果既能增产又能增收,同时还能使农民得到更明显的实惠,而且提供的农产品也比较丰富,让消费者能得到好处,那基本上就可以称之为“农业发展的黄金期”。

  李国祥:上一个“黄金期”出现在改革开放早期,应该在1985年前后。我们从改革开放推进家庭农产品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进行自主选择,使得我们国家农业发展发展迅速,实行了超常规增长。农产品极大的增幅,使我们很快就告别了排队要靠派票,靠粮票凭票购进的这样一个时代。2004年以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方向正确、措施有力,农民也实行了增产增收,粮食大面积增,农民收入增加,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比较这两个时期,我个人觉得它们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一个是它的政策、背景是不一样的。过去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后面这个我们是在市场经济发育的过程中。大的背景不同,那么国家财力什么都不一样。第二个是我们使用的手段不一样。改革开放初期,事实上我们就是把农民固定在一种集体的劳动,统收统购把它放开,农民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现在的政策手段靠改革是不行的,主要是国家取消了农业税,给农民补贴,我们也期待强农、惠农政策所发挥的作用。第三,所带来的后续效应也会存在差异。第一个“黄金期”它持续的时间比较短,1985年以后,很快地农民收入就降下来了,粮食增产就处在了徘徊期。而这次由于我们实行的政策不一样,带来的后期效应也是不一样的。

  要让农民长久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温总理在文章当中说,毫不动摇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还要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并且这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李国祥指出,现阶段必须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国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一个大的原则,这个大的原则实际上就是要让农民均有或者说长久的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实际上是处理好我们现代农业发展和我们的城镇化,或者说是在整个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一条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农民将来无论他是进城了,或者他现在从事非农产业,但是你不能剥夺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给他留一条后路,这是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一个基本手段和保障。同时,我们又要推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新农村,我们必须要有新型的主体,这种新兴主体是什么呢?不是企业,也不是农村以外的其他人,而是我们农村现有的农民主体。在农民当中它又存在着分化和不同的差异,所以我们从农民当中选择了一些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主体,通过培养,通过选择让他们成为核心农民,将来主导我们整个农业总体的发展。

  培养新型农民至关重要

  李国祥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用高素质的人才。

  李国祥:在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民要从事农业生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农业变成了一种香喷喷的产业。对中国来说,现在农民数量增多,又实行的是家庭承包,跟国外的私有化又不一样,这时候我们怎么样来在农村当中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素质的农民加以培养,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将来农业农村发展转型也好,或者给我们农业发展带来活力、带来后劲,新的主体就是新型的农民。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