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为再造一个新山西做贡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22:58 来源: 中国财经报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财政厅厅长郑建国

  □ 本报记者 赵慧 郭中

  走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再造一个新山西,财政部门应如何作为?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财政厅厅长郑建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山西省财政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支持开展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的情况。

  2010年12月,中央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这一大局,2011年,山西省各级财政部门努力拼搏,锐意创新,全年财政总收入跨越2000亿元大关,完成226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跨越1000亿元大关,完成1213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2369亿元,增长23%,为转型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财力基础。

  同时,山西财政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支持转型发展。2011年,省财政厅研究提出了综改区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实施意见,制定并实施了具体行动方案。向财政部提出了有利于山西省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建议29条,最终在国家税收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完善了财政奖补办法,支持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合同能源管理、排污权交易试点等生态环境产权制度。

  2011年,省财政还综合应用增资扩股、专项扶持、费用补贴、上市奖励等政策措施,推动地方金融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构建与转型综改相适应的资本市场。省财政拨付国有企业改革资金24亿元,推动了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改制搞活、关闭破产和分离办社会职能。

  科学确定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标准,扎实开展监督稽查,全年筹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185亿元,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50亿元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26亿元;设立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项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5亿元;新增省本级产业发展资金5亿元,总规模达到8.5亿元,一大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项目得到扶持。

  尽管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郑建国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资源型经济积累的难题多、负重大,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进度与国家赋予山西的使命和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为此,郑建国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希望国家给予山西更大力度的支持和帮助。

  他建议,在山西实施煤炭资源税改革,并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予山西省税收优惠政策。山西作为全国煤炭工业基地,煤炭企业、煤炭产品类型全面多样,在全国具有普遍代表性,可以在山西先行试点煤炭资源税从价定率计征改革,为煤炭资源税改革积累一定的经验,有利于在全国顺利推开。同时,建议比照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山西省范围、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以促进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结构调整。

  同时,将山西省生态保育和水源涵养区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山西水源保护和生态恢复给予支持。长期以来,山西在为国家输出大量煤炭、电力等基础能源产品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另外,由于煤炭资源成本“外部化”,资源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费用支出均未列入煤炭产品成本构成,使得山西省这一资源性产品输出地的企业和政府没有在价格上得到补偿,形成了巨额的历史欠账。虽然2007年开始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但与多年的历史欠账相比,差距很大。

  郑建国表示,为进一步维护生态安全,建议中央对山西省水源保护和生态恢复给予支持,将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区、五台山水源涵养区、太行山南部生态保育区等6个生态功能区涉及的26个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进一步加大对山西省水源保护和生态恢复的支持力度,扩大生态环境转移支付补助范围。

  此外,郑建国还建议,考虑到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突出等实际情况,将大同、阳泉、晋城、临汾4个地级市和介休、原平、古交3个县级市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或参照享受政策的范围,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从而加快推进山西的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