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州凤阳街被指只须按期缴费 无执照也可开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6:49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一栋居民楼就有几个制衣厂的招牌。一栋居民楼就有几个制衣厂的招牌。
其中一家颇具规模的小作坊内,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工作。其中一家颇具规模的小作坊内,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工作。

  凤阳街数以百计出租屋被挪作商用 火灾隐患严重   老街坊“被逼走”有获利更多是无奈

  文/记者何道岚 实习生刘旭阳

  图/记者苏俊杰、高鹤涛

  这里有数以百计的出租屋,近半挪作商用,租户坦承都是无证经营,但却每月要向“主管部门”交纳管理费用,换个“心安理得”。

  这里是广州凤阳街,城中村怀抱着广州国际轻纺城——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品产销集散地之一。街里出租屋分布超过一平方公里,因租金便宜、“手续”方便、民用水电省成本等优势,让原本的居民区渐变作坊街,老街坊感叹“被赶走”是大势所趋。

  民居外墙全是商业广告 楼内工人热火朝天

  广州海珠区新港西路与金纺路交界处的“广州国际轻纺城”,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品产销集散地之一。在轻纺城间隔有序的场景旁,凤阳街里的城中村俨然另一番景象。

  看得见的作坊和隐形仓库

  轻纺城B区旁的街口是幢破旧的四层楼房,面向新港西路的楼体侧面张贴着海珠区推进“三打两建”工程的巨幅宣传海报,楼梯另一面,却是“缘发制衣厂”的墙体广告,上面印着“承接国内外针梭织来料加工”以及洽谈业务的联系电话,楼下还张贴着“招揽平车师傅和裁床师傅”的字样。黄色外墙让两幅不同朝向,内容迥异的墙体广告格外醒目。

  沿着曲折的巷内道路向康乐西约方向走去,本就狭窄背阴的小街被两边旧楼上打出的各种服装加工的广告遮挡得几不透光。在康乐西约方圆数百米的民宅区内,仅沿街可见广告牌的较大型加工作坊就超过30家,隐藏的难以计算。

  康乐西约南小区一巷11号,一栋楼上张贴着“新世界亚克力”、“美力衬布纸朴布朴”和“栢叶服饰设计开发工作室”三则墙外广告,占据了阳台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

  此外,民宅区内还有压钻制钻、辅料加工以及染坊等多种服装类加工行当,种类之多不胜枚举。作坊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许多仓库。

  “我们小本经营,多少都做”

  周四下午2时,记者进入一座被挪作商用的居民楼,除了底层用作沿街饭店以外,楼房的二三四层均为制衣厂所租用。每层原本是一字排开的三四个房间,墙体早被打通,成为12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里面分别摆放着缝纫机、裁床等服装加工器械。屋内光线昏暗,日夜开着白炽灯。在每一房间(工场)中,分别有二三十个统一服装的加工工人,都在热火朝天地统一作业中。

  康乐中约南新街一个不起眼的胡同里,有一家“飞鱼服装版型工作室”。这家小型加工坊内,昏暗中是不停运转的6台缝纫机,墙边是堆放成山的布料。30多岁的操四川口音的老板拿出样品向来客推销:“外面的正规工厂低于300件都不接单的,我们小本经营,多少都做。”

  这些场景仅是缩影。凤阳街内,大部分的临街旧楼大同小异,除底层外,不少已被制衣厂和仓库“占领”。这些楼下一般都停着电动车,制衣厂出货阶段期间,往来的搬运工人忙个不停。

  隐患:

  车祸多发曾生大火

  距离布匹市场300米的南新街上,运货的车辆和改装的摩托车在身边呼啸而过,自行车、三轮车依靠吆喝开路。行走中稍不注意就会被机动三轮车和运货板车刮蹭到。

  商家们抱怨说,这里频繁发生大小交通事故,几乎“每周都有”。这些三轮车和摩托车造成的“小事故”,“多数伤得不严重”,大家早已见怪不怪。老住户张大爷介绍道,大多被电动车刮伤的都是外来客户,住在这里的人都懂得走路的“技巧”了。

  布匹都是易燃品,张大爷说,这些藏身民居的定时炸弹更是让留守居民睡不安稳。他说,在两年多前,中大布匹市场一带的居民区才因此发生过大火,让他记忆犹新。近在去年7月,康乐村一间制衣厂的凌晨大火烧了两个多小时。

  在凤阳街内的多处作坊和仓库里,记者都没能发现自备灭火器,楼道中也鲜有看见消火栓。许多楼梯不仅陡峭潮湿,而且宽度只能容下一人通过,一旦出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在康乐北约中段的一家小型制衣场内,中年老板更表示“没听说过”消防验收。

  为何要聚集于此?

  300/m2低廉租金颇有吸引力

  在康乐西约的牌坊内,竖满房屋中介的木牌,上面清楚列明房屋面积和价位,以及中介的联系方式。若将此类可用作作坊和仓库的房屋,跟一街之隔的布匹市场商用场所作一番对比,算出的租金差距令人咂舌。

  据了解,国际轻纺城自2010年10月开业以来,当时首二层商铺租金1500至2000元/平方米左右,而今已飞涨到7000至8000元/平方米。反观居民区内,租房价格最多不过450元/平方米,最低不足300元/平方米。

  中大布匹市场一专业市场招租负责人说:“在中大布匹市场一带,商铺投资利润是以季度来算。在此等旺地,做商铺尚有利润空间,找仓库和加工厂简直是天方夜谭。”

  高租金为康乐西约的民房商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廉价出租屋成了该地域的“绝佳选择”。此外,商铺转租还要收数以万元计的顶手费,而城中村出租屋没有押金一项,也为很多“关不尽打不死”的小作坊提供了极大的流动性便利。

  民用水电费省下不少成本

  某居委会负责人举例说,居民电费每度约为0.65元,而商业用电则在1.68至2.5元不等。很多小作坊利用这一管理漏洞,以居民用电的价格,消耗着商用用电,其中的价差对于他们的高用电强度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节省”。一家商铺的老板直言“能省下个几百块钱”,大的那种加工厂“就更多了”。水费差额同样也为这些商用的民房省下一笔。

  近水楼台省运费

  加工厂在此地选址,依附于每天交易量巨大的布匹市场,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节省了不菲的运输费用。商家说,在凤阳街的出租屋内设置仓库和加工厂,距离布匹市场的“运输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三轮车和板车穿梭其中,油费、人力、车辆成本等运输费用几可忽略不计,这也是其他地方所不可比拟的。

  观察:“前店后厂”是竞争基础

  凤阳商业街的一家商户表示,经营的布料多有现货,部分需要“从厂里发货”,而“厂和仓库就在附近”,随时都“可以送过来,不会超过10分钟”。

  为何大部分商家都是加工工厂、仓库、店铺一手包办的时候,另一老板娘坦率地说:“以此类档口为例,格仔布和条纹布卖得最好,库存在档口后方的居民区最方便运输。大多数商户都有自己的加工坊,因为布料都是做批发的,利润很低,这里很多人来谈生意都是要做成衣的,要挣加工费才能赚到钱。大家都这样干,你落后就要被淘汰。”

  据悉,有些小店铺没有自己的加工作坊,遇到购买布料制作成衣的客人时,他们也会推荐一些“有关系”的城中村作坊,一为揽客,二为“介绍费”。

  据统计,凤阳商业街上的商户不少都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仓库和加工都很近”是行内的重要竞争手段。

  打击出租屋 白了主任头

  康乐西社区居委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主任介绍,该片城中村内,大约一半的民房租给了商用,被作为各式各样的布料加工工坊和仓库使用,数量难以确计。由于外来人口众多,管理难度颇大,在短时间内很难完全肃清。年约三四十的她头发花白,她指了指头顶自嘲说:“为了打击出租屋,我头发都白了。”

  现状:死灰易复燃

  在具体管理方面,她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们只有管理权和上报权,没有具体的执法权。我们不能直接取缔人家的经营资格,不能勒令人家关门,只能上报工商和消防来管理。”该主任表示,像染坊一类的小型手工坊,“毛利非常高”,“成本又很低”,一个洗衣机加上几个大盆就能开张。街道办上午取缔并没收工具,他们下午又能重新开门。“自从‘创文创卫’开展以来已经好了很多,我们做牵头工作,由各部门配合。”

  接到有效举报54次捣毁2个窝点

  在凤阳街道办事处,综治办人员不愿就此事接受采访,她仅给记者提供了一份“三打”专项行动的工作简报。凤阳街在简报中表示:街道已在“三打两建”宣传工作方面直接投入超过50万元,其中印制各类宣传资料30多万元,取得良好成效。

  据悉,街道“三打”举报电话共接到各类举报电话61次,其中有效举报54次,据此捣毁制造假名牌窝点2个,整治不规范经营场所36间,清理无照经营行为16宗。对于广泛存在的出租屋问题,街道办未予详述。

  趋势:

  商户“赶走”住户

  在如张大爷的老街坊眼中,出于环境、安全、治安、收入等各方面考量,商户“赶走”住户已是大势所趋,留守者日渐稀少。

  “现在住在这儿的基本都是外地人,很少能听到本地口音了。”张大爷表示,街里的出租屋基本都变成加工厂和仓库,“每天白天晚上都能听到他们折腾,经常被影响到休息。”

  张大爷说,该片街区里的作坊是“近几年慢慢多起来”,感觉“管理上比较松”。他坦言:“我也想搬走啊!上了年纪,弄不好摔伤了划不来。很多原来的老邻居都搬走了,把这边的房子都租给他们用了。”房子也会租给商户吗?他不假思索地笑说:“当然了!通过这边的中介是很简单的,外地来做生意的都不怎么还价,这一带的行情很不错,整点养老钱嘛!”

  中介:

  除作奸犯科想怎用都行

  在“缘发制衣厂”四楼,记者以“在这边选出租房开工厂”为由跟一名管理者攀谈。谈及是否需要营业执照,他笑称“弄执照太麻烦”,这里“都用不到这个东西”。违规经营不怕惹麻烦?他堂而皇之地表示:“我们可是按足规定交治安联防费和垃圾费,听老板说还要每月按时缴税,也就两三百元。” 

  “这里没有人办这个(营业执照)的,反正也没有人查。但我们也有向管理部门缴税的,咱也不能做违法的生意。”康乐中约南新街的另一名工场老板表示。据悉,凤阳街里有很多小中介,“外地人来这里做生意,跟他们谈就没问题,啥时候想入行,打个电话就成。”

  记者先后暗访凤阳街内的6家小作坊,均未看见工商部门统一核发的经营许可证。记者依街头的广告拨通一位中介的电话,对方表示:“没人管你做什么用,也没人来查你的执照,连身份证也不用给我看。只要不是作奸犯科,按时交租,你爱怎么用就怎么用!”

  “这里都是这样的中介,就在路边竖块牌子。”街内的便利店老板说,“真弄个公司不是就贵了啊。”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