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商业进场违规收费两度延期暴露整治难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5 13:44 来源: 中国商报

  本报记者 颜菊阳

  目前,渠道违规收费整治已结束企业的自查自纠,进入到五部委清理整顿的联合检查阶段。在业内人士看来,清理整顿才真正进入到关键的“攻坚”阶段。显见的是,联合整顿的进展和成效直接关系到零售企业的“收成”,尽管多家零售企业在自查自纠中都表态会积极配合,并自揭其短承认出一些问题,但最终能配合到什么程度,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自查中我们觉得有争议的费用已上报,联合清查整顿组也觉得情有可原,但至今没有五部委明确的政策,接下来到底怎么做,我们很纠结。”

  6月12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翁海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由于企业自查中上报商务部等待处理的配送费、信息费等争议性违规收费还没有明确的回复处理,永辉超市2012年与供应商的合同还只是粗框架的象征性协议,关键性补充的副合同一直悬而未签。

  翁海辉道出的是零售商们当前普遍的困惑。2012已至年中,但由于去年年底五部委联合启动的大型零售企业违规费用清理整顿行动,年初本就该敲定的2012年零供合同却依然是悬在各大零售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两度延期,违规收费整治难点暴露

  “迟迟不签合同”在于零售商们都在观望。

  截至目前,渠道违规收费整治已结束企业的自查自纠,进入到五部委清理整顿的联合检查阶段。

  但日前纳入清理整顿范围的76家零售企业自查结束上报的总计1.04亿元的违规收费结果,很快遭到供应商“避重就轻”的质疑。

  在不愿具名的供货商看来,零售企业自查出的1.04亿元不过是零售企业违规收费的九牛一毛。“真实的违规费用即使再加上好几个零也不为过。”该位人士表示。

  在供货商们看来,五部委对零售企业的自查结果也并不满意。尤其是其中自称没有任何问题的16家企业的自查结果遭到五部委的批评。

  5月25日,清理整顿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召集人、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公开怒斥,“零售商违规收费是普遍现象,只是程度不同。哪个零售商没有促销活动,我敢说100%都有问题。”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五部委对整治的不满早有迹象可寻。此前的2011年12月26日,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的通知,按计划,清理整顿工作将于2012年6月结束。今年2月,五部委发文称将企业自查自纠延期到5月底。

  25日,姜增伟再次表示,经国务院同意,清理整顿工作结束时间由6月底延长至9月底,联合检查结束时间调整到7月底。

  此前,按照五部委的整治流程,联合检查后,就是严肃整改阶段。对于检查出有违规收费的企业,联合小组要监督整改,对重点地区,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组织第二次联合督察,督察清理整顿工作情况。

  最后是建章立制阶段。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分类梳理、整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统一上报部际协调小组。部际协调小组汇总分析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协调小组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提出引导企业改善经营发展方式的制度措施,推动完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但在业内看来,延期恰好暴露了整治工作的难点。商务部消费研究中心副主任赵萍也表示,渠道乱收费治理之所以延期,一方面是全国各个省份的进度不太一致,另一方面就是主管部门认为企业自查自纠和整顿的力度还不够,有待加强。

  尽管商务部表态将继续加大整顿力度,各工作组也表示开始排查、抽查,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任何新的细化政策的出台。对于76家企业的自查报告发现的问题,以及每家企业违规的具体金额和自查细节,从国家商务部到各地方商务厅、工商局都未有披露。

  翁海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零售企业接收到的官方说法也是,“在规定时限内自查出问题并纠正的,既往不咎。对自查没有报告问题的企业,检查发现问题的,将依法从严处理。”由此,“雷声大雨点小”的官方印象让零售企业集体陷入后续政策的观望中。

  一家大型食品企业的销售经理也表示,“虽然零售商的个别行为受到约束,但截至目前,零供关系并没有发生实质转变,五部委要求违规的当事方企业不能收取的费用,只是转移到了新的项目。”

  低调整改,零售商“左右为难”

  实际上,在自查中,零售企业大都表示自己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促销费、无条件返利等,一一在各自的“企业自查报告中”列出。不过,自查报告中陈述最多的还是一些有争议性的收费项目。

  “比如配送费,超市投入巨资建立集中性的配送中心,也是帮供货商节省成本,如果要供货商自行解决,花费反而更多。”翁海辉在各地清查整顿部门的检查中如是表示,配送费是应该合理收取的费用。

  同样有争议的还有信息费,翁永辉认为,道理如出一辙,信息中心、信息系统的搭建都是零售商与供应商共享,费用理应分担。

  尽管在永辉超市看来,配送费、信息费都是名正言顺的合理性服务费用,但在五部委的重令下,这些还是最终列上了自查整改的报告中。 

  如此“左右为难”的不仅仅永辉超市一家。日前,北京地区供应商爆出家乐福开始率先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称家乐福在北京启动扶植中小供应商的计划,与20家供应商签订补充协议,取消零供关系方面纠结多年的“无条件返点”。

  零售业内人士都知道,“无条件返点”也即“保底销售”条件,是被供货商诟病的零售渠道霸权的典型代表,但在零售商看来,“无条件返点”是为了确保销售市场。家乐福的取消,意味着供应商若没有完成全年销售额,其也不会按全年销售额的扣点收取费用,只会收取其实际销售额的扣点。

  但消息传开后,在中国商报致电家乐福中国区公关部时,其相关负责人却急忙辟谣,坚决否认有此举动,并再三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家乐福一直就没有收取过“无条件返点”,而对中小供应商的计划则是公司一直以来就有的举措。

  在此事件中,为何被供应商大加赞誉的家乐福要断然否认并异常低调三缄其口?北京供应商联盟代表姚文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还证实,家乐福近半年在零供关系和谐、帮助中小供应商等问题上,有了巨大的转变。姚文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今年以来,作为供应商代表参加过5次家乐福的供应商沟通会,会上气氛融洽,家乐福采购高层虚心接受供应商的问题反映,并积极帮助提高中小供应商产品销售和新产品的开发,供应商普遍反映收获颇多,与其以往渠道霸权的形象截然不同。但对此,家乐福却表示,其对中小供应商的扶持和沟通会一直是常规项目。

  “接下来延长到7月底结束的联合检查,到底是继续企业自查般的‘毛毛细雨’,还是‘山雨欲来’的重拳整改,我们也摸不透五部委的心思,因此谁都不愿意成为那只出头鸟。”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商道出了尴尬的由来。

  另一外资零售企业负责人明确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五部委的规定和要求自己都会按步骤努力去做,是违规的就不收,要整改的就整改,但我们不会发布任何的进展,一切按部委的要求来。

  虽然都因整治行动的敏感而三缄其口,但还是有些零售企业开始“静悄悄”的整改和调整。据供应商的透露,今年2月,物美集团在宁夏的新华百货100多家专柜不满连年看涨的销售保底和返点,选择了暂停营业。但经当地相关部门介入,零供双方谈判后达成和解,取消了关于保底返利、排他性竞争、强制性促销的内容。而据供应商透露,物美还针对零供关系的改进,升级了“特约观察员”制度,将其打造为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高层定期交流的平台,但对此,物美也刻意保持了低调。

  物美集团直营中心副总经理种小兵只透露,物美也在等待五部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政策出台,为此,截至目前物美也还未与供应商签定2012年的合同。

  “此次五部委清理整顿乱收费,零售商的态度有所收敛。”北京一家非食品供应商也透露,往常大卖场的货款结算时间一般是30天左右,家乐福是50-60天,虽约定如此,但不少零售企业会找各种理由推脱,将货款周期延长到90-120天。通胀压力下,这势必增加上游供应商的成本。但这位供应商透露,至少年初到目前,在结款账期上,大型零售企业都逐渐规范和改善,未经供应商同意随便扣费的迹象大为减少。

  配合存难,后续整改政策待细化

  不过,要从姿态的放低、账期的收短等迹象就断言渠道收费整治将大功告成,显然有些乐观过早。

  在业内人士看来,五部委的清理整顿事实上才真正进入到关键的“攻坚”阶段。显见的是,联合整顿的进展和成效直接关系到零售企业的“收成”,尽管多家零售企业在自查自纠中都表态积极配合,并自揭其短承认出一些问题,但最终能配合到什么程度,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比如“无条件返点”的取消就基本不可能成为现实,而是换一种形式或换一种名目收取。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无条件返点”是指不论销售额多少(或其他条件完成如何),都一定要给零售商的扣点,这已属于零售业的惯例。按照业内人士的介绍,一般零售企业各种费用中,销售返点平均可达15%至20%,几乎构成零售商主要利润收入,若零售商取消所有商品的“无条件返点”,行业赢利至少要下滑三个点。

  一家粮油企业销售人员也表示,以往供应商产品一进超市,这部分返利就在账目中扣除,比如100元产品,以10%的销售返利就按90元记账。而现在是不收取无条件返点,变成了将“有条件”门槛放低,“以前完成500万才能拿到10%返利,现在完成200万同样可能10%返利,变相提高返利扣点。”

  更多零售企业的做法是,将合同中“无条件返点”改成“提前扣取预估销售额的8%作为促销服务费”。该人士表示,“就是以去年生意额为标准,将返利分摊到每个门店的费用中。”这意味着销售额虽达不到预估水平,但返利比例没有少。另外,“还有部分零售商不仅将销售任务上涨30%,返点也同时上浮了1%至5%。”

  翁海辉也表示,取消了“无条件返点”后,永辉对供应商实行的是销售末位淘汰。

  而在一些具体的政策执行层面,由于五部委并未出具具体细化和明确的政策,零售商们即使是有意愿整改也表示不知道如何切入。

  翁海辉以五部委要求通道费用“明码标价”举例说,“通道费用的收取,涉及到零售企业的商业机密。商业谈判是一个很灵活变通的事情,收多少费用是谈判谈出来的,一旦‘明码标价’,无疑是将自己的核心机密暴露给了竞争对手。”

  目前,各种费用哪些属于违规,哪些属于合法,零售商和供应商间还存在争议,各有各的说法。“对于违规收费项目的认定,应该展开更公开、公平的办法,包括零售企业、供货企业和中间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一起来辩一辩。”翁永辉说,零售行业通道费用比重还不到8%,而与此同时,零售企业房租租金、人力成本、水电气成本、后台配送信息系统等综合成本都分摊其中。

  翁海辉透露,事实上,调查组在听取了零售企业的汇报后,也觉得零售商的做法合理,而零售企业希望通过类似的调研和整改后再召开听证会,听零售商声音,或者来晒晒零售企业的账本,看看零售企业的房租、水电等费用成本,来确定一个具有指导性的合同范本,以此酌情考虑到底哪些费用该收,哪些费用不能收。

  “各零售企业违规收费很隐蔽,联合检查零售商的乱收费在操作层面确实难度重重,需要内行人。”姚文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真正查清楚零售商的违规收费,需要联合检查小组将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与零售企业财务账本对比来检查,这不仅涉及商业机密,也需要专业的审计知识。

  实际上,据中国商报记者的了解,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的费用不一定是按照合同来收,收取之后也未必全部纳入财务的相关科目。

  在赵萍看来,联合检查技术层面的操作难题已经决定了五部委渠道乱收费整治有效推进的难度。

  衢州东方商厦常务副总经理吴凌霄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零供关系本就是正当的市场博弈,政府不应该插手。在其看来,进场费等各种渠道费用并非导致物价高起的源头,而是零售业规划缺失、竞争无序恶化的结果,政府部门应该发力去整治零售业市场环境,从投资和规划的源头去发展零售业,才能打破零供关系的僵局。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