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6月26日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6 11:33 来源: 商务部网站2012年6月26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12年1-5月份我国商务工作运行的有关情况。
以下为文字实录:
各位记者朋友: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通报2012年1-5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沈丹阳】:
一、 关于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当前我国商品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163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5月份市场运行特点如下:
一是汽车、居住类商品需求回暖。5月份,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住类、行类商品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1%和8.2%,增速分别比4月份加快0.9和9.3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销售增长7.2%,比4月份加快5个百分点。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0%,创近一年来新高。
二是保值类商品销售加快增长。5月份,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金银珠宝销售额增长15.5%,比4月份加快9.6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加快增长。
三是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继续下降。据商务部监测,随着露天蔬菜上市量增加,蔬菜价格已连续七周下行,上周(6月18日-24日)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7%,在收储政策作用下,猪肉价格结束春节后持续下行走势,近期出现反弹上涨,上周猪肉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受市场供给量减少,需求增加及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粮油、水产品等价格稳中有涨,小包装面粉、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花生油零售价格分别比前一周上涨0.3%,水产品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7%。
二、 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1-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510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7.7%。其中,出口7744亿美元,增长8.7%;进口7364.9亿美元,增长6.7%;累计贸易顺差为379.1亿美元。5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435.8亿美元,增长14.1%,单月进出口规模刷新去年11月创下的3341.1亿美元的历史纪录。
(一)与新兴市场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与美国进出口增长恢复明显。1-5月,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4.4%和10.9%,与东盟双边贸易同比增长9.2%,中美双边贸易同比增长12%,中欧、中日双边贸易同比分别增长1.3%和0.4%。
(二)中西部地区出口继续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东部地区出口增幅上升。1-5月,西、中、东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56.3%、25.1%和5.2%。重庆和河南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3倍和1.1倍,四川、江西和广西的出口增速分别为78.7%、57.2%和22.7%。广东出口同比增长6.9%,福建出口同比增长9.3%。
(三)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加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稳。1-5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478.8亿美元,增长9.9%,较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高1.2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8%。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794.6亿美元,增长6.7%;机械设备出口1485亿美元,增长12.1%。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较为平稳,其中,服装出口525.7亿美元,增长2.5%;纺织品出口380.7亿美元,增长1.4%;鞋类出口164.2亿美元,增长8.5%。
(四)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平稳,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较低。1-5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015.7亿美元,增长8.8%。其中出口3718.3亿美元,增长9.8%;进口4297.4亿美元,增长8%。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5302.3亿美元,增长4.4%。其中出口3404.4亿美元,增长6.3%;进口1897.9亿美元,增长1.3%。
三、 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1-5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9261家,同比下降12.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1.1亿美元,同比下降1.91%。5月当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245家,同比下降6.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29亿美元,同比增长0.05%。1-5月吸收外资特点如下:
一是美国对华投资保持增长,亚洲国家/地区相对稳定,欧洲降幅缩窄。1-5月,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2.89亿美元,同比增长0.29%。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0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41%。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7.81亿美元,同比下降5.06%,降幅比前4个月缩窄23个百分点。
二是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较快。1-5月,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5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占全国总额的8.19%。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1.98亿美元,同比下降1.49%,占全国总额的85.33%。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53亿美元,同比下降17.19%,占全国总额的6.48%。
三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继续上升。1-5月,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8亿美元,占同期全国总量的1.46%;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11.76亿美元,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4.95%;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1.05亿美元,占同期全国总量的比重上升到46.92%。
四是单月实际使用外资连降6月后实现增长。5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29亿美元,同比增长0.05%,是我国单月使用外资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之后首次实现增长。
四、 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一)对外直接投资。1-5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70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85.2亿美元,同比增长40.2%。其中,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1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投资总额的39.3%。对中国香港、美国、欧盟、俄罗斯投资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50.9%、45.9%、23.6%和22.5%。地方对外直接投资98.4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4.5%,同比增长51.4%,高于全国增幅11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506亿美元。
(二)对外承包工程。1-5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366.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5月当月完成营业额75.5亿美元,同比增长1.8%;新签合同额438.6亿美元,同比下降21.7%,其中5月当月新签合同额85.3亿美元,同比下降30.8%。截至2012年5月底,我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885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757亿美元。
(三)对外劳务合作。1-5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7.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0.7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9.1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8.5万人。5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2.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4.4万人。
五、 关于服务外包情况
一是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商务部服贸司统计,今年1-5月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45769份,合同金额200.1亿美元,同比增长52.4%,执行金额145.9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45.6%,执行金额102.3亿美元,同比增长51%。
二是外包业务向高端拓展趋势明显。1-5月,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占比分别为59.9%、14.3%和25.8%,其中KPO业务占比逐渐提升,较2011年底增加2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逐步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生物医药研发、金融后台、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高端业务拓展。
三是服务外包业务以美欧日为主要市场。1-5月我国承接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外包执行额分别为27.3亿美元、18.5亿美元和13.8亿美元,占总执行额的26.7%、18.1%和13.5%。
四是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1-5月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248家,新增从业人员29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17.1万人。截至2012年5月,全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8187家,从业人员347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240万人。
六、 关于香港回归15年来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情况
(一)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更加密切
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也是内地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市场。
一是两地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据海关统计,2011年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为2835.2亿美元,比1996年的407.3亿美元增长596.1%。特别是自2006年1月1日起,内地对原产于香港的产品全部实行零关税,内地与香港在货物贸易领域已经全面实现了自由化。
二是香港赴内地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5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34.06万个,比截至1996年底的16.25万个增加了17.8万个;实际利用港资5537.67亿美元, 比截至1996年底的992.95亿美元增加了4544.72亿美元。
三是内地赴香港直接投资大幅增加。截至2010年底,内地在港投资设立直接投资企业4200多家,累计投资净额1990.6亿美元,占内地对外投资总额的62.8%。
(二)商务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两地经贸交流
一是帮助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地位。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赴内地直接投资,帮助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积极支持香港参与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推动香港加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充分发挥香港在金融、法律、会计及投资咨询等服务方面的优势,推动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
二是做好对香港农副产品和重要物资的保障供应工作。目前香港市场活猪95%、活牛100%、活鸡33%、河鲜产品100%、蔬菜90%、面粉70%以上由内地供应。内地采取积极措施,保障供港粮食及粮食制粉和天然砂等重要物资供应。
三是支持在内地的港资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两地加工贸易额从2000年的378.1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989.2亿美元,增长了4.3倍。商务部与特区政府建立政策联动机制,重视征求特区政府和工商界意见,增强政策的合理性和可预见性。同时,及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帮助港资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三)CEPA的补充完善推进了内地与香港经贸自由化进程
通过不断地补充和完善,CEPA及其8个补充协议已经形成了内地对香港较为系统的开放体系。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在货物贸易领域内地与香港已经全面实现了自由化,即内地自2006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香港的产品全部实行零关税;在服务贸易领域内地逐步扩大开放,对香港开放领域达到47个,优惠措施累计301项,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标准,内地通过CEPA对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部门已经达到148个,占世界贸易组织分类的160个服务贸易部门总量的92.5%。
以上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发布的1—5月份的商务运行,其中也有一些6月份的情况。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提出问题,我来回答。
【新华社记者】:我有一个关于外贸的问题。5月份的海关数据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不知道您对当前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形势有什么判断?对全年10%的增长目标是不是有一些新的看法?谢谢。
【沈丹阳】:从5月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和6月份商务部门掌握的、监测的企业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外贸正在朝着稳中求进、稳中有增的方向稳步发展,也朝着预期的目标稳步发展。1—5月的增长,总体上还是相对低速,特别是1—4月份的增长更低一些,这是在多种因素相互叠加作用下出现的。比如说我们经常讲的,国内要素成本的上升,外需的萎缩,再就是贸易环境的恶化,这几个因素是导致出口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比如说受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影响,1-5月我们对欧盟出口下降了0.8%,欧盟是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整体出口就有比较大的影响。其中对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出口分别下降3.4%、3%和25.1%。这是从出口的角度来分析。
从进口来看,国内需求放缓、加工贸易减速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是导致进口增速下降的三大因素。5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435.8亿美元,增长了14.1%,其中出口1811.4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进口1624.4亿美元,增长12.7%。5月份外贸增长出现了回升的势头,尽管这个回升的势头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已经出现了可喜的迹象。说明自去年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稳外贸、稳增长的措施,见到了初步的成效,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于全年外贸形势,虽然5月份的数据出现了回升,我们不能因为5月单月的数据就显现乐观,但目前的增长情况和发展态势基本还在预料的区间,并且逐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6月份海关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我们从一些企业和一些地方了解的情况看,总体上还保持着5月份的势头。
我们认为,今年实现外贸稳定增长仍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比如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产品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开拓市场、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与新兴市场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等等。有这些有利因素,我们认为如果世界经济不出现进一步的恶化,国外需求不出现大的逆转,只要我们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三个方面同时下功夫,全年进出口总额10%左右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谢谢。
【中新社记者】:我提一个有关外资的问题,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乏力,曾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直到5月份才恢复月度正增长,您对此如何分析?谢谢。
【沈丹阳】:1—5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略有下降,但是5月份的数据是正增长,虽然只有0.05%,但这已经是年内月度同比第一次的正增长。如果从去年算起,5月份已经结束了连续6个月单月实际使用外资下降的局面。
5月份我们吸收外资恢复正增长说明了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看:这表明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应对外部经济危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成效的显现,以及随着经济稳步向好的趋势不断巩固,外国投资者加快了对华投资的决策和投资的进度。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仍然充满了信心。
从技术层面来看,5月份的增长主要得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德国、瑞士等几个国家大项目的资金到位。欧盟对华投资1—4月份的降幅是将近28%,由于这几个国家重大项目的资金到位,欧盟对华投资降幅大幅度缩窄为5.06%。二是美国对华投资保持平稳增长。5月份增长了0.29%。三是亚洲国家地区对华投资仍然是相对稳定的。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针对我们国内的光伏产业。之前美国对我们的光伏产品提出了“双反调查”,现在我们注意到欧洲的企业打算在年中也对我们提出相关的调查,您对此有何回应?此外我们注意到商务部一直在参与中央政府对各地稳增长方面的调研,我们看到国资委已经放出口风,要求央企至少准备3年过寒冬,我们想问您对这样的论调有什么分析?从你们的调研来看,您觉得有哪些措施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经济的?谢谢。
【沈丹阳】:先回答一下关于光伏产业的问题。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在为世界各国提供优质、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同时,也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运用中的比例、发展低炭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中国光伏产业和很多国家的相关产业是优势互补,密切相关的。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相关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比如说欧洲国家,我们去年从德国进口多晶硅材料是7.64亿美元,占中国进口同类产品进口份额的20%,从德国进口光伏电池生产用的银浆原料达到了3.6亿美元。中国累计从海外采购约400亿元的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其中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进口占到了45%。
但是正如您所说的,最近我们从一些媒体上了解到,个别欧洲太阳能电池企业积极推动对中国产品提起贸易救济调查申请,中方对这一动向表示严重关切。欧盟如果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设限,我们认为将不利于欧盟光伏产业的上下游总体发展,不利于欧盟低炭战略的推进,也不利于双方太阳能电池企业的合作,弄不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希望欧盟方面慎重。我们还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各国都应加强合作,共迎挑战。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应奉行公平公正、自由开放的贸易原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方愿与欧方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扩大技术交流及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
关于您说的准备“三年过冬”,我没听到这个提法,今天第一次听说。现在面对比较严峻的外部形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多一些忧患,防患于未然,我觉得是应该的,是必要的。但是从我刚才介绍的几组数据看,从外贸领域、商务领域来看,从这几个月,特别是5月份和6月份的情况看,形势应该不至于如此糟糕。当然,如果主要的国家、主要的贸易大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那也很难说。不过,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我相信中国政府都能够从容应对,毕竟亚洲金融危机和前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也都从容应对,也都克服和战胜了,相信前途还是光明的。谢谢。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第一个问题,近日有消息说,河北有部分的农业合作社已经停止了农超对接合作,反映上来的问题是在交纳了超市的进场费之后,到农户这边利润会非常少。超市对这件事情的热情也逐渐下降,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是否还会继续推进农超对接?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的,从“两会”之后一直延期,请问有什么最新的消息?谢谢。
【沈丹阳】:关于农超对接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你说的这个报道,中国的农超对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是正常的。虽然河北石家庄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情况,但这仅仅是全国众多农超对接合作项目中出现的个别现象,并且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但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们要举一反三,好好总结一下,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样加以改进和完善。
商务部从2008年开始推动农超对接的试点,到2011年年底,中央财政总共安排了7亿元的资金,在19个省市支持1000多个农超对接试点项目,目前开展农超对接的连锁经营企业已经有800家左右,从业人员已经有200多万。与超市对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突破了1.56万个。从整体实施情况看,农超对接有效地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基本上实现了企业、农户、消费者三方共赢的效果。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开展农超对接大约可以使超市降低10%的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成本,也可以使参与合作的农民合作社的社员提高收入,据测算,参与到合作社的这些农民人均可以提高4千元左右的收入。
今年财政部、商务部还将在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辽宁沈阳等13个城市继续开展农超对接的试点,重点支持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建设改造与专业生鲜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等农产品流通设施相关方面的建设,改造扩大鲜活农产品经营区,推动企业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全国流通工作会已经多年没有召开,需要做认真的调研,国务院专门组成了若干个工作小组到全国各地调研;此外,需要各有关部门来准备相关的政策文件,所以筹备的时间比较长。年初决定召开,现在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不会太久就将召开。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目前的进展,我记得之前处罚最高可能会入刑这样的一个措施,下一步会采取哪些措施,包括对沃尔玛、家乐福在内的这种零售商有什么影响?第二个问题,我们对4月份商务部举行的“消费促进月”活动比较感兴趣,能不能有数据支持表明这种方法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内需?谢谢。
【沈丹阳】:关于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的清理工作。这项工作是今年年初开始的,由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等五个部门开展,目前这项清理整顿工作正在有序地推进,大型零售企业的复查工作刚刚结束,地方正在进行联合大检查。这次纳入到清理整顿范围的企业总共有76家,初步统计,到6月20日,有71家企业主动报告存在的一些问题,涉及到金额1.77亿元;其中有33家存在收取使用促销服务费不规范的问题,涉及金额大概有1.25亿元;有44家存在违规收费的问题,金额大概有5200万元;还有55家存在没有明码标价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相关企业正在采取纠正措施,已经退还或者下一步要退还的违规收费金额有6100多万元。
下一步,商务部和其他几各部委所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将组成工作组,选取重点企业进行联合检查,对重点地区工作情况开展督察,防止走过场。同时还将抓紧建章立制,修订相关的规章、办法,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关于消费促进月的数据。我们正在总结4月份到5月份举行的消费促进月的活动,相关的数据可能不是太容易统计得出来。但是从四、五月份消费的总体情况看,采取消费促进月的做法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有媒体报道说欧盟最快将在下个月对华为和中兴提起贸易诉讼,也有消息说商务部正在对欧盟在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风能方面的补贴进行调查。想问一下中欧之间会不会有贸易战?另外,今天有日本的媒体爆出,日本、欧盟、美国将在下周对稀土问题向WTO进行申诉,您对此有何评论?谢谢。
【沈丹阳】:我们注意到,欧盟最近指责华为和中兴等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接受中国政府的大量补贴,这种指责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毫无道理的。华为、中兴等企业完全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运作,通过积极研发升级,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来发展运行的。跟华为、中兴一样,欧洲也有通信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多年,双方互有巨大的商业利益,这是双赢的格局。中方不希望这样一个双赢的格局受到削弱或者破坏。我们认为面对当前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中欧双方应该加强政策协调,营造良好的经贸环境,妥善处理经贸合作中的矛盾和摩擦,克制使用贸易保护措施,共同维护双边经贸合作的大局,为双边及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关于你提到的有关方面采取的稀土措施我还不太了解。但我想强调,中国对稀土开采、生产和出口的管理,完全基于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为目的。今后中国将继续在统筹考虑国内资源和生产、消费以及国际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年度稀土出口配额总量。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加大打击走私的力度,以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中国愿意在稀土应用及环境治理、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与各国加强合作,也欢迎相关的企业、机构与中国的企业和相关组织开展交流合作。谢谢。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价格。最近大蒜和鸡蛋的价格出现了上涨,我们想知道商务部怎么看待菜价暴涨暴跌的情况?第二,关于促进消费。您怎么看待当前的消费形势?北京前一段时间开展的家具“以旧换新”的进展和成效如何?有没有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请您介绍一下商务部下一步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谢谢。
【沈丹阳】:关于消费的问题。刚才向大家介绍了1—5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情况,同比增长了14.5%,即便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也达10.9%,虽然比去年同期略有放缓,但仍是较快的增长速度。从宏观经济趋势看,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生产相对较低,、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现在的消费增速仍然在预期目标区间内,消费仍属平稳增长。
今年2月份,北京市商务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商委表示要探索开展家具以就换新的工作,并且年内要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初步调研,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政策内容,具体细节还没有确定。商务部支持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结合当地消费特点,积极探索扩大消费新的政策。
关于下一步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商务部目前正在和有关部门沟通协商,采取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目前我们主要做四个事情:一是落实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信息化建设、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绿色循环流通、家政和餐饮等生活服务业体系建设以及中小商贸业发展,这些从搞活流通、促进消费角度采取的措施能够直接和间接地促进消费的增长。二是继续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实施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过去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将继续实行。三是按照国务院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加大现有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办法,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出台流通领域税收减免等措施。四是按照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新政策。刚才有记者问到了流通工作会,流通工作会当然会有关于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要研究、出台,这其中也应该包括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具体的、新的政策措施。谢谢。
【沈丹阳】:还有一个问题,关于价格暴涨的情况。最近确实是有一些产品,像大蒜、鸡蛋的价格曾经短时间内较快上涨,受到媒体和群众的关注。根据商务部的监测,目前部分地区蒜头价格已经出现了止胀势头,鸡蛋价格也已经开始回落。对于蔬菜和食品类产品价格的涨落,特别是个别地区、个别商品的这种现象,我们的看法是:
第一、近年来我国蔬菜和食品的生产、流通以及价格波动,总体上是趋于平稳的,并非不断出现暴涨暴跌。刚才讲到的大蒜、鸡蛋价格的暴涨暴跌是个别地区出现的个别现象。很多人经常会讲,最近这个产品价格涨了,那个产品价格跌了。我去年在这里讲得比较多的是价跌,卖难。今年出现比较多的则是一部分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业部门统计的市场上卖的蔬菜有200多个品种,其中只有个别品种出现了这种情况,而且也不是在全国各地都出现,有时候在北京出现,有时候在南方出现,是这样一个情况。
第二、虽然是个别的现象,但商务部对此总是高度重视,无论价格是涨还是跌,我们总是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它得到缓解或者根本解决。
第三、要避免这类现象、哪怕是个别现象的发生,根本上还是要从体制上对相关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以改革、完善,尽量避免生产和销售的盲目性,尽量提高信息的对称性。
谢谢。
【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有国际贸易专家认为,中国正在采取以牙还牙的模式,不断向世贸组织提起针对欧美的贸易争端磋商,比如前不久中国把美国的22类产品反补贴调查起诉到世贸组织,对此商务部有何评论?谢谢。 (2012-06-26 11:32:21.0)
【沈丹阳】:世贸争端解决机制是每一个世贸成员妥善解决贸易争端的正常途径,中方向世贸组织提起的每一起诉讼都是中方坚定行使世贸组织成员的权力、维护国内产业利益的实际行动。中方尊重世贸组织的规则、积极履行世贸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是鲜明和一贯的。谢谢。
【沈丹阳】: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