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视频:9月份大宗交易额创年内单月新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10:31 来源: 宁夏卫视《财经早班车》

  

  伴随沪深股指持续下行,一直红火的大宗交易9月骤然“降温”,当月两市大宗交易成交不到61亿元,创下年内新低。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9月1日至9月30日,沪深两市累计成交4.9亿股,累计成交金额60.7亿元,创年内成交金额的最低水平。从环比数据来看,7月、8月的成交量分别为9.47亿股、13.05亿股,涉及金额各为129.3亿元、128.7亿元,9月成交金额下滑明显。此外,9月成交341笔大宗交易,相比此前的7月的595笔和8月的498笔环比降幅达43%、31.5%。

  量能的萎缩同时带动价格的走低。9月大宗交易整体加权平均折价率为6.15%,较8月的5.09%增幅达20.8%,这或许反映出减持方在遭遇系统性风险后的恐慌。此外,从减持股东的情况来看,大宗交易依然是产业资本套现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月前5大减持股票中,除农业银行(2.44,-0.02,-0.81%)的4457.8万股性质不明外,其余4家主要来自于公司第一、二大股东的减持,包括多伦股份(9.60,0.28,3.00%)、*ST国创、中银绒业(6.50,-0.39,-5.66%)及*ST昌九,涉及股份数分别为3281.4万股、2990.5万股、2780万股、2007万股。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股指的连续下挫致使股东惜售心理加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遭遇股指破位下行后,部分股东仍愿意在股价处于低位时以高折价率减持,其急于出手的心态值得思考。

  从接盘方来看,几乎全部来自于游资主导的营业部,而机构当月仅仅买入科伦药业、爱仕达(11.50,0.14,1.23%)两只股票,合计310万股,成交金额9417万元,环比下滑幅度达90%。相比而言,机构在此前的8月出手相当活跃,曾动用逾9亿资金于大宗交易平台大笔接盘。而在此前的数月,机构曾多次成功抄底大宗交易。很明显,在试图抄底反被套后,机构对底部的看法逐渐放低。

  而弱市下二级市场与大宗交易的联动效应亦非常明显。比如,8月底银行股在大宗交易平台上遭上亿资金溢价买入。进入9月依然有大笔资金溢价买入,该板块是大宗交易中唯一溢价成交的板块,其整体加权平均溢价率为2.75%。其中,兴业银行(12.30,-0.09,-0.73%)的溢价率最高,达6.83%;其次是农业银行的3%-5%;招商银行(11.07,0.01,0.09%)则略有折价,为2%-3%。而从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来看,在9月的最后一周银行指数在前期低点有明显支撑。又如,9月成交金额最大的板块——石油、化学、塑胶、塑料合计成交12.6亿元,占当月总成交金额的21%。该板块则是跌跌不止,尤其是成交密集的化工板块,近期更是出现破位下行,并创出年内新低。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