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幸福大讲堂:幸福如何规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16:38 来源: 新浪财经

  幸福需要规划。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规划,幸福规划就

  新浪幸福大讲堂系列:

  幸福大讲堂第一讲:幸福是什么(上)

  幸福大讲堂第一讲:幸福为何千差万别(下)

  幸福大讲堂第二讲:幸福如何规划(上)

  幸福大讲堂第二讲:幸福需要规划(下)

  幸福大讲堂第三讲:创造学业工作事业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四讲:创造爱情婚姻家庭幸福(上)

   幸福大讲堂第四讲:创造爱情婚姻家庭幸福(下)

  幸福大讲堂第五讲:大龄的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六讲:幸福和幸福感

  幸福大讲堂第七讲:欲望是幸福的双刃剑

  幸福大讲堂第八讲:烦恼与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九讲:享受幸福

  图书推荐:幸福中国人

   新浪幸福大讲堂第二讲幸福如何规划

    第一节  人生幸福是规划出来的

  2-1-1 人生规划像空气,包围着你,但空气质量有好有坏

  有人问我,说你谈幸福就好好谈幸福吧,干嘛跑题了,说起人生规划。朋友,不是我跑题了,而是你的幸福概念不准确。

  许许多多从心理学角度谈幸福的书籍,当然会抓住幸福不放,告诉你这样调整心态,那样调整心态,绝不会牵扯人生规划这样的话题。但我们大家想想,真正的幸福是我们付出与收获的平衡,争取付出与收获的平衡,就是我们人生实实在在的过程。怎么付出怎么收获就是规划人生。

  实际上,人生规划总是存在的,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每一个人的人生过程。不同的是,你的人生规划可能是自觉的,可能是不自觉的;可能是明确的,可能是不明确的;可能是正确的,可能是不正确的。一句话,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的人生规划,质量有好坏,优良中差,千差万别。

  规划人生,大实话,就是为了人生有出息。这个出息,实际上就是付出与收获相平衡的那个平衡点,就是希望这个平衡点的价值含量能高一些。由此我们看到,规划人生必然是以提高自身能力为第一要务。准妈妈给胎儿听音乐,也是人生规划,提高孩子的聪明程度。

  2-1-2 站在哪里才算高?

  人生规划是战略性质的,凡战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关键是站在哪里才算高呢?人生又不是一个土台子,一眼就能发现,这个坡高,那个坡矮。

  打个比方,也许能说得明白些。以北京为例,现在人口平均寿命82岁。排除继续增加的可能,现在有一对小夫妻,要生一个孩子,比如2012年降生。正常情况下,这个孩子将活到2094年;如果努努力,可能就跨世纪了。

  作为父母,谁能知道未来孩子会怎样?!但又有哪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未来会好?于是父母对孩子的人生规划开始了。站在哪个高点上看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呢?这是个问题。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一定有知道的。一个时代是10年,一个世纪是100年。按时代需要培养孩子,孩子还没有培养出来,时代就变了,这恐怕不行。只能按世纪需要来培养,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应该是规划孩子人生的战略抓手。

  2-1-3 谁都会说从实际出发,问题是实际模模糊糊

  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就算是刚出生的孩子,他们也都不一样,遗传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社会文化状况不一样,等等。假如他们的父母都站在了“21世纪需要什么人才”这样的战略高度,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是千差万别的,因为条件千差万别。

  物质、精神、情感生活条件,就是一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情况。我们总在说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就是自己生活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这种总和的独特优势。

  演艺之家的孩子,多是演艺明星,哪怕跑龙套,也在演艺圈跑,这是一般情况,不是绝对如此。画家、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等等,他们的孩子多是从事了文化艺术事业,这也是普遍情况。从孩子人生规划角度讲,父母的事业成就,常常是孩子人生最大的实际,并成为孩子未来发展的独特优势。

  有一个爸爸,记忆力超好,六国外语,基本上是背字典背出来的。他的女儿考大学,报了一所名校的国际会计专业,大本大本的国际会计法条文,女儿一点儿不吃力,弄得同班同学差点崩溃,优势不同嘛。

  父母、家庭独特优势,就是孩子人生最大实际。站在世纪人才需求的战略高点,又从孩子“最大实际”出发,人生规划可能八九不离十了。

  2-1-4 被规划的人生差不多长达18年

  不管我们自己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我们成年以前的人生,都是被规划的。“没有啊,”40多岁的朋友们可能会反驳,“谁规划我?父母养家糊口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孩子?那时我们不都是满街跑,打架斗殴砸玻璃吗?”

  父母是来不及规划我们,但我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已经被规划了——文化底子薄,就算后来极少数上了大学的骄子,底子一样薄。现在哪个40多岁的领导、老板,会弹一手钢琴呢?我们唱卡拉OK,永远也离不开字幕,因为我们听不懂音乐的节奏啊!

  现在的孩子羡慕我们当孩子的那会儿,“多自由,能玩!”是呀,我们被规划成“只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我们玩,打,批斗,我们玩到落后人家50年、100年,玩到痛定思痛的时候,这么大一个民族,没有几个知识分子。还用羡慕我们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玩出来的;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中国孩子只能好好学习,这恐怕是世纪任务。当然,好好学习不是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

  2-1-5 没有一张纸是白的,幸福规划就这样出发了

  英国启蒙时期有个哲学家,叫洛克,他创立了“白板说”。就像我们上课,讲台上摆着一块白板,洛克说人的脑袋,就像块白板,什么东西也没有,写什么是什么。这种说法除了否定脑袋里的东西是上帝装进去的以外,没有什么价值了——因为当你还不知道你脑子是不是“白板”的时候,你父母已经让你的白板变成“花板”了。

  在我讲授人生幸福与人生规划关系的时候,总有朋友按捺不住急迫,大声问:“不管你说的对还是错,反正对我们来说没用了,因为我们都已经不是小孩,都三四十岁的人了,还谈什么规划!”

  如果三四十岁的人谈人生规划都没用了,那五六十七八十岁的人,就更谈不上人生规划了,何来“从生到死的人生规划”呢?

  心急吃不成热豆腐。假如你20岁以前的人生规划没做好,就等于30岁以前的人生没必要规划了吗?30岁前人生规划错了,40岁前的人生也要错下去,50、60、70岁都要错下去,一直错到人生结束?不要这样吧!“浪子回头金不换”,不就是因为浪子重新规划人生了吗?所谓“回头”,就是重新规划啊!

  没有一张纸是白的,我们的人生规划,常常是从画得乱七八糟的作业本上出发的。幸福从来不是真空管里的实验,总伴着后悔、迟到、错误等等不如人意的东西。我如此,你也如此,他还如此。

  好了,出发吧,我们都还有戏。

  第二节  人生有哪些阶段

  2-2-1 前生:人还没出生,人生却悄悄开始了

  要想规划人生,首先要了解人生阶段。说来挺吓人,当我们作为一个人,还完全不存在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却悄悄开始了。不管你现在多么了不起,你的人生都开始于你不存在的时候,或者说你那时仅仅是个比绿豆还小好几倍的受精卵。

  这不是拿你说事,我也一样,其他一切人都如此。伟大如爱因斯坦,平凡如你我他,谁不是从受精卵开始自己的人生呢?这个世界有泥巴变成的人吗?女娲捏泥成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有人类,“夜梦诸佛,觉而有娠”等等,不过是神话、传说、宗教,没有科学依据。

  从受精卵到诞生前,我们活在妈妈的肚子里;可能还有少数,曾活在试管里几天,“试管婴儿”就是这样。无论如何,我们存在但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都可算作是一个人生阶段,姑且称为“前生”吧。

  前生不是迷信,哪个人没有自己的前生呢?没有前生,今生从哪里来呢?从石头缝中蹦出来吗?这倒是迷信了。神神鬼鬼的东西,经常自己“从石头缝中蹦出来”。

  2-2-2 今生:轰轰烈烈的人生剧目

  一个人从妈妈的肚子里诞生出来,一直到这个人走完人生全程,这个阶段,就是今生阶段。简单说,从生到死,就是一个人的今生今世。“今生今世不能和你共度人生了,来世吧!”深深相爱的人,不能和爱人生活在一起,常这样悲怆地说。

  人的今生,时间上长短不一,大家都希望今生尽量长一些。“人命如天”,人的生命比天还大,还要重要,这就是大家共同希望多活几年的一致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大家很容易接受,谁不希望好好地多活几年、多干几年、多享受几年呢?

  今生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民族的、地理的、历史的、气候的等等条件,具体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抽象的人,人就其现实性来说,不过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100多年以前就下的科学结论。

  很难说谁的生产、生活方式就特别好,好到了非用自己的东西取代别人的那个程度。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哪里有就你的好,别人从自己环境中生长出来的却一无是处?没有这个道理的。

  看看乱糟糟的世界,又是轰炸,又是爆炸,说是要推行“民主”,老百姓连今生今世活命都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他那个“民主”,幸福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2-2-3 身后:灵魂这样存在

  人死了,他的人生是不是就结束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现在还困扰着我们。集中一点,就是人有没有灵魂,人死后,灵魂是不是也死了?

  应该说,今生今世的人生,在人死后,就结束了,这恐怕没有什么异议。人死后,也就是“身后”,还有没有人生呢?他的人生阶段还会不会延续呢?

  会延续,这就是他的“身后人生”。我是不是在讲迷信呢?人死后还有人生吗?

  一个人死后,他的肉体消失了,但他的灵魂还没有消失,我们说他“灵魂永驻”、“精神不死”,不就是说他的灵魂还活着,继续陪伴着我们吗?比如孔子死了两千多年了,但他的精神、灵魂还在呀,我们现在还读他的书,感叹他“实在太伟大了”。如果他的精神也消失了,我们怎么会感叹呢?

  一个亲人死了,我们说他的灵魂没死,还影响着我们活人的生活。怎么影响呢?或者说,他的灵魂是怎么存在的呢?这个问题实在难以回答,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也没有令人满意的回答。

  实际上,这个问题出奇简单。他的灵魂也好,精神也好,不过是活在我们对他的思念、学习之中。如果没有后人的思念、学习,死去的前人,灵魂又怎么能“活”着呢?

  死人的灵魂,不过就是后死者对死去的人的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有多长,死人的灵魂就能活多长,思念没有了,对思念的记忆都没有了,这个死人的灵魂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灵魂不过就是记忆。

  回顾全部人类史,哪一个死去的人,其灵魂、精神不仅仅是活在我们对他的思念、记忆之中?没有历史的记忆,死人的灵魂还能存在吗?我们现在还记忆着无数死去的人的精神,但更多、更多死去的人,他们的精神已经完全烟消云散了,我们完全失去了对他们的记忆,谁还能说他们的灵魂存在呢?

  “留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就考虑“身后”灵魂还能不能活在人们思念中,所以行善,留得好名声,而不是留下骂名。为什么?因为自己留下骂名,自己的后代就遭殃了,“他是秦桧的后代,离他远点!”

  2-2-4 全部可能的人生阶段

  把人的一生,分成前生、今生和身后这样3个大阶段,当然靠谱,只是还嫌笼统。为了好好规划人生,创造人生幸福,我们还需要人生阶段的细分。

  细分前生阶段,它可能包含这样3个时期:

  受精卵期:0—-3周;

  胚胎期:-3周—-3个月;

  胎儿期:-3—-10个月;

  今生阶段包含的时期可就多了,算一算,差不多有13个:

  新生儿期:0—1个月;

  婴儿期:1—12个月;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6岁;

  儿童期:7—13岁;

  少年期:14—18岁;

  青年期:18—45岁;

  中年期:45—60岁;

  老年期:60—73岁;

  晚年期:74—84岁;

  天年期:85—99岁;

  寿星期:100岁以上;

  临终期:生命垂危的时期;

  身后的人生阶段,算是我比较大胆的提法,至少包含4个时期:

  生命终期:生命停止;

  哀荣期:料理后事的时期;

  记忆期:后人记忆的时期;

  遗忘期:生前一切痕迹,在后世全部消失。

  2-2-5 个人不一定能走过全部人生阶段

  这样划分人生阶段和人生时期,我参考了医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研究成果,当然也包含了我的理解。是不是很科学,王婆自己说了不算,还要就教于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朋友,请批评指正。

  有一点需要说明,这里所说的人生时期,是把全体人类可能经历的人生时期综合在一起了,是个“理想”的状态,某一个人可不见得在自己的人生中,有幸经历这所有的时期。国际恐怖分子抓了人质,并杀了人质。刚才还好好的人生,一下就结束了,让全世界都感到愤恨。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常常发呆,好像我死了一样。

  我们要规划人生,创造高价值含量的人生幸福,前提就是全面、完整、准确地了解我们可能的人生阶段和这些阶段所包含的人生时期,因为每一个人生阶段及时期,都有这个阶段、这个时期的人生需要和人生主题。

  第三节  人生特殊需要就是人生主题

  2-3-1 人生需要

  什么是需要?需要就是一个事物存在必须拥有的最低条件。什么是人生需要?人生需要就是一个人存活下去必须拥有的最低保障。

  我们自己要活下去,必须拥有的最低保障都有什么呢?可以饮用的水;能吃的食物;有居住的房屋;遮身蔽体的衣物;有工作并获得生活资料;安全有保障;有接受教育并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有结婚生育的可能;有医疗健康保障;有作为一个人所能享有的基本尊严,等等。

  最低保障层面的人生需要,远远不能支撑起人生幸福的价值大厦,或者说,如果一个人在最低保障层面实现了他的人生幸福,那么他的人生幸福所包含的价值,一定是比较低的,也就是付出与收获的平衡点,价值含量比较低,低到了仅仅能满足生存的需要。

  2-3-2 人生特殊需要

  看我这本书的读者,恐怕没有一位,满足了人生基本需要,就裹足不前了。我们都要生活得更好些,在满足了人生基本需要以后,继续前进,要追求人生特殊需要的满足。

  人生特殊需要,就是能保证人生活得更有价值的需要。比如我们要喝更有营养的水,吃更健康的食物,住更舒适的房屋,穿更好看的衣服,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等等,一句话,就是活得更有人的尊严。

  人的特殊需要还有一个含义,那就是这种需要,只在某个人生阶段或某个人生时期出现,因此属于这个人生阶段、这个人生时期的特殊需要。比如情感需要,情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但情感中的爱情情感需要,只有到了青年时期才真正出现,爱情情感就是青年期的人生特殊需要。

  再比如学习,这个需要是人生基本需要,活到老学到老。但学习中的教育需要,就不是贯穿人生全过程的需要,新生儿不需要教育,老年人也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主要是儿童、少年、青年、中年人的需要,我们很少听说一个老年人,还特别需要教育。

  2-3-3 人生主题

  满足、实现人生基本需要,就是人生主题。比如你的人生主题,不管你现在处在哪个人生阶段、人生时期,你都要努力实现、努力满足你的人生基本需要,你要有吃有喝,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被子盖,有工作,有收入,有安全保证,有医疗健康保障,有必要的社会交往,有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有你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基本尊严,等等。努力争取这些基本需要的满足,就构成了你的人生主题。

  所有的人,人生主题都是一样的。中国人有这样的人生主题,外国人也有这样的人生主题。正是因为这样,世界范围内才共同抽象中来“人权”的概念。如果人的基本需要不一样,人的人生主题不一样,“人权”概念的基础就不存在了。

  当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等条件差异,世界范围内对“人权”概念的理解,还有大同小异的地方。国际人权对话一直在进行,中国已经参加这样的对话,并说出中国人民对人权的理解,这是完全必要的。

  2-3-4 人生课题

  实现、满足人生特殊需要的努力,是人生的课题。人生课题就是解决人生某个阶段、某个时期的特殊需要。比如我们说爱情是你的人生课题,就是说爱情已经成为你的人生特殊需要了,尽快实现、满足这个需要,就成为你当下人生重要的课题。

  打个比方,如果说人生主题是人一生的作业,那么人生课题就是每天都有的家庭作业。因此人生课题有比较强的时间性,今天的课题没有做完,明天的又下来了,还做不完,就累积起来了。我们说一个人“一事无成”,就是说他的家庭作业都没有做完,时间过去了,作业本画得乱七八糟,就是没有像样的作业。他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干脆借酒浇愁吧。酗酒经常发端于人生课题的荒废,越荒废,越酗酒。

  因为人生课题有比较强的时间性,或者说有时间段,有的人在这个时间段解决了这个人生课题,有人没有,进入下一个时间段,还得继续解决。所以就算年龄相仿的几个人是朋友,他们一起吃饭,聊着天,说着话,要注意,他们所要解决的人生课题,可能很不一样。一个对事业成功感兴趣,一个为恋爱发愁,一个张口就是他新生的儿子,一个可能什么话也没有。为什么会话不投机?不是他们不想投机,而是人生课题四面八方,话怎么能拢到一起呢?

  2-3-5 人生规划就是认清人生课题

  人生分三个大阶段,三个阶段一共分成20个人生时期,每个人生时期都有这个时期的人生特殊需要,实现并满足这些特殊的人生需要,就成了人生课题。因为每个人生时期的人生特殊需要不见得就是一个,可能有好几个,这样一来,人生课题就更多了。规划人生,根本上就是认清这些人生特殊需要,以及实现这些特殊需要的人生课题。

  我们谈人生幸福,不全面、准确、正确了解人生特殊需要,不清晰了解这些特殊需要必然产生的人生课题,人生幸福怎么实现呢?靠心理调试就能轻轻松松实现人生幸福吗?你今天调试了,回家还是不知道你究竟有什么人生特殊需要,要解决什么人生课题,你那迷迷糊糊的幸福感能持续吗?

  一切倚赖心理学方法增加人们幸福感的做法,纵使有最良好的用心,也没有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曾看到一本幸福学专著,几个学者合著的,他们竟在前言中说,因为搞不清楚幸福究竟是什么,所以“本书把幸福等同于幸福感”,于是就心安理得地告诉读者如何如何提升你的幸福感,“这样你的幸福就实现了”。

  离开人的基本需要,离开人的特殊需要,离开人实现特殊需要的人生课题,人的幸福如何“就实现了”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