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幸福大讲堂第八讲:烦恼与幸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9 14:39 来源: 新浪财经

  新浪幸福大讲堂系列:

  幸福大讲堂第一讲:幸福是什么(上)

  幸福大讲堂第一讲:幸福为何千差万别(下)

  幸福大讲堂第二讲:幸福如何规划(上)

  幸福大讲堂第二讲:幸福需要规划(下)

  幸福大讲堂第三讲:创造学业工作事业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四讲:创造爱情婚姻家庭幸福(上)

   幸福大讲堂第四讲:创造爱情婚姻家庭幸福(下)

  幸福大讲堂第五讲:大龄的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六讲:幸福和幸福感

  幸福大讲堂第七讲:欲望是幸福的双刃剑

  幸福大讲堂第八讲:烦恼与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九讲:享受幸福

  图书推荐:幸福中国人

  第八讲  烦恼搅乱幸福

  第一节  合理愿望是大小合适的鞋子

  9-1-1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愿望

  “长大你要干啥?”

  “长大我要当科学家。”

  听了这话,我们就说这孩子有出息,想当科学家,好!

  孩子有孩子的愿望,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愿望,“我希望能在35岁获得事业成功”,多少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愿望。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愿望,希望孩子们成家立业,希望抱孙子,希望健康长寿,希望无疾而终。

  谁看到过一个人,他没有愿望?菜贩也有愿望:“希望这菜能卖出个好价钱,一早都卖完,别烂在手里。”大老板有大老板的愿望:“希望进军新的领域,开拓出新市场,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政治家有政治家的愿望:“希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艺术家有艺术家的愿望:“希望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在艺术王国,留下自己的足迹。”等等。

  只要是头脑正常的人,都会有愿望。植物人没有意识反应,他不会有愿望;神经不正常的人,精神病患者,不会有愿望,即便有,也不属于愿望,那是妄想、狂想;心理不正常的人,心理疾病患者,不会有愿望,即便有,同样不属于愿望,那是心理强迫、抑郁、偏狭等等,总之不是愿望。

  9-1-2 愿望就是预期

  什么是愿望?愿望是精神现象,不是物质现象;愿望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不是对眼前事物的反映,而是对未来事物的反映,也就是对未来可能状态的反映,因此愿望总是预设性的,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

  为什么这样预期,而不是那样预期呢?价值观起着作用。人总是按照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方向,预期未来。所以,愿望又是价值观指导下的预期。“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书法家”,因为我认为书法家有价值,所以我希望未来成为书法家。许多事情都有价值,我为什么单单想成为书法家呢?一定是书法家对我来说有最大的价值。

  这样我们就可以给愿望下一个全面一点的定义了:所谓愿望,就是对自己有最大价值的事物在未来实现的预期、期望、盼望。

  人的一生,会有许许多多的愿望,有些愿望贯穿一生,有些愿望贯穿某个人生阶段,有些愿望就管眼前,比如走着走着突然下起大雨,你赶紧躲进公交站台,“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来车,最好车还比较空。”这事不大,愿望更不会持续多长,车来了,你上车,愿望实现了。车迟迟不来,你可能就得改变愿望了,“有出租也好啊!”出租都满了,你什么愿望都落空了,“好倒霉,该死的天气!”

  9-1-3 愿望没有对错,只有合理不合理

  因为愿望受价值观支配,所以愿望不是认识论范畴的概念,而是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因此愿望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

  你有一个愿望,比如“我想当科学家”,谁能说你的愿望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正确还是错误,那是认识的问题,认识才有真理和谬误、正确和错误。愿望是价值指导下的未来预期,是期望,期待,盼望,是价值预期,是心情,是心理情感,是真实、真切的心理状态,对错对它来讲没有意义。什么有意义?

  合理还是不合理。一个愿望,我们可以说这个愿望是合理的,那个愿望是不合理的,比如我现在24岁,是个大学生,“我希望能考上研究生”,这个愿望就是合理的,“我希望能当部长”,这个愿望就是不合理的,因为实现起来太渺茫了。24岁,是小学毕业,“我希望能考上研究生”,一般来说也太渺茫了,愿望不大合理。

  这里的“理”,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可能性,就是愿望实现的可能性大不大,可能性大,就合理,可能性很小,就不合理;另一层是价值指向的合道德性,符合社会道德的,就合理,不符合社会道德的,就不合理。比如我说:“我希望未来过上不劳而获的生活。”这个愿望,没人会说是合理的,都会说我的愿望不合理。

  9-1-4 预期值的基础

  愿望有大小,预期值有高低。预期值很高,愿望也就大,所谓“宏图大愿”;预期值很低,愿望也就小,所谓没多大抱负。在价值取向符合社会道德的前提下,预期合不合理,预期值高还是低,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呢?

  预期值要建立在现实可能性这个基础之上,离开现实可能性,预期值就没谱了,愿望也就不大可能合理。现实可能性就是一个人实现愿望所能依赖的各种条件的总和,个人身体条件、学识水平、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品德状况、家庭背景、社会资源、社会环境、时代条件、世界大局等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一个人的现实生活,并为他未来发展,提供可资依赖的现实可能性。他对未来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愿望,都必须建立在他的现实可能性基础之上,不能离开他的现实可能性,也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现实可能性基础之上。

  “他进入了国有大企业,我也希望能成为其中一员。”那你就要看看你的现实可能性,而不是看他的现实可能性。我们常常犯糊涂,糊涂就糊涂在这里:不认真、仔细、全面分析自己的现实可能性,只知道自己的价值取向,于是就把价值取向当作了现实可能性。实际上,我们大家的价值取向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你想当官,我也想当官;你想到大企业工作,我也想到大企业工作;你想成名成家,我也想成名成家。大家都知道当官、到大企业工作、成名成家好,有价值。但我们个人的现实可能性不同啊,你研究生毕业,我中学毕业;你爸爸是大老板,我爸爸是农民工;你是美女,我是灰姑娘;你一米八,我一米六;你能说会道,我木讷寡言;你见多识广,我最大的城市只到过铁岭,等等,就算我们的价值取向一样,我们的愿望能一样吗?如果我的愿望和你的愿望一样,我能有实现的可能吗?

  自己的现实可能性,永远是自己合理愿望的真正出发点。

  9-1-5 合理的愿望就是大小合适的鞋子

  愿望太大不好,愿望太小也不好,合理的愿望应该是大小合适的鞋子,穿在脚上,轻快地走向目标。

  电视上经常有选秀节目,一个男孩说自己就是唱歌的料,综合素质也好,就上台了,一唱,评委就晕了,“你的人生应该有其他道路,唱歌不是你的人生未来。”男孩眼泪就出来了,他的愿望是真切的,甚至是感人的,但他的愿望仍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他的愿望没有建立在自己现实可能性基础之上,连我这个音乐门外汉都能听出来,他唱得完全没有音乐的美感,怎么可能吃音乐这碗饭呢?他看别人吃这碗饭吃得很香,却没有看自己的现实条件。人与人的区别,根本的区别,社会意义上的区别,不是别的,正是现实的生活条件,以及这些条件提供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有些很成功的人物,他们反倒不支持孩子有什么太大的愿望,只是要求孩子自食其力,用自己的能力获得自己的生活,接不接班根本不提上日程。孩子和别人一样,要靠打工赚钱,自己养活自己,锻炼了一身真本事。他这时再有接班的愿望,可能就有一定合理性了,因为他的能力锻炼出来了,而不是就有一个老爸。

  相比较一下,我们的富二代开口就说“以后我接我爸班”,志大才疏,能把企业继续下去吗?我看很悬。不如让孩子脚踏实地,靠自己挣生活,真的能闯出来,再谈接班也不迟。

  第二节  愿望不合理是烦恼之源

  9-2-1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烦恼

  不管你是谁,有多大本事,有多大能耐,总会多多少少、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烦恼。比如打算今天出游,一早起来看看天气,阴天下雨,脸一下就沉下来了:“什么破天气,真倒霉!”这就是烦恼。

  有修为好的人,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事小事,什么事情都能放下,哈哈一笑,也就随安顺便了,很少看到他有什么烦恼。我知道一位学前教育的大专家,风度翩翩,精神焕发,桃李满天,德高望重。他该没有烦恼了吧?错,老人家烦恼大了,他在孙子面前失败了,一切教育理念、做法、经验等等,对自己的孙子“硬”不起来了,他担心人家笑话他,“就会教人家怎样怎样,轮到自己了,不好使了,这不成了放空炮了吗?”

  在滚滚红尘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这是很正常的,自己要接受自己的烦恼,就像自己接受自己一样。你存在着,你的烦恼就存在着,没了烦恼,你也就不存在了。据说三世诸佛们没有丝毫烦恼,我凡人一个,不能证明此事,但有一点可以说,一切诸佛,离一切诸相,也就是佛们根本就放下了人世间的一切好处,做空自己了,把宇宙都包容在佛心之中,这佛心也就什么都没有包括了,空了,烦恼烟消云散。

  谁能空相如此?看到一个女人都动念,还谈什么了却烦恼呢?偷窥、偷拍别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个烦恼。

  9-2-2 哪里来的烦恼?

  人好端端的,哪里来的烦恼?这样修为那样修为,折腾一辈子,就是为了了却烦恼,成佛成仙,弄不好还下了地狱,不下地狱,也大多背着烦恼离开人世。

  烦恼来自于不合理的愿望,也就是来自于缺乏现实可能性的生活期待。每个人最深切地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不同的只是,或者以自己的半斤八两为基础去拼搏,或者忘记了自己的半斤八两,把半斤八两虚化为一两,或者虚化为一吨,这样出来的生活愿望,就很难合理了,或者期望值太低,生活没有努力方向;或者期望值太高,贪心不足蛇吞象。

  合理的愿望,既要考虑自己本身的能力,包括体力、智力、情感力水平,还要考虑自己家庭、社会环境的状况,政治、法律制度,道德、文化、习俗等等情况,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自己对自己总体评估,在这个评估基础上,产生生活期望值,并形成主观愿望。

  这样看来,愿望合理与否,本身就体现着一个人对自身全部资源综合把握的能力。首先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看着别人的没有用处;其次是全部资源,不是个别资源,不是你的考试成绩,也不是你爸爸是李刚,更不是你长得漂亮等等,而是你的全部资源;最后是综合把握,综合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力,是逻辑思考的能力,是思维统摄材料的能力,是得出应有结论的能力。

  这样形成的愿望,就是合理的愿望,但即便如此,合理的愿望也不等于就完全消除了烦恼,因为愿望仅仅是观念的东西,实践起来还会有许多不可能实现的,还是会有烦恼的。

  9-2-3盯着烦恼没用,检查愿望是否合理

  现在的人,又聪明又傻,脑子转得飞快,你说一句话,他能想出10种意图,你怎么能说他傻。但确实又傻,自己的愿望都撞上南墙了,头破血流了,还撞,还说要坚持到底,这是哪家的坚持到底!

  一大家子人,都说自己不是为了财,但都抓着财不放手,都说对方占了便宜,自己吃了亏,又哭又闹,烦恼多多,闹上法庭,闹上电视,我看不到他们的心,只看到他们相互抓牢的手。“烦死人了,法庭判吧!”

  谁想过老妈妈的辛酸?生养几个儿女,都四五十岁了,却为了老人的财产大打出手,这里的愿望还可能是合理的吗?老妈妈泪水连连,看着孩子争财产,孩子的愿望怎么还能合理呢?让老妈妈安度人生最后时光,这是唯一合理的愿望。可惜没人看这个,他们更看重财的力量。

  别的事情也一样。他爸爸特别有钱,他还没结婚就买了房子,你不要比这个,不要烦恼于此。你可以自己打拼了,用努力挣到你的生活,赢得你的爱情。要相信一点,世间永远有真情,就算中国最缺乏真情,尤其真正的爱情,但只要你真的努力,真的付出,你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得到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得到你的幸福。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就是一切合理愿望的归宿,也是一切合理愿望永远能获得幸福的根本依据。

  9-2-4 预期值普遍偏高

  许多人生活已经不错了,甚至很好了,还不依不饶,比着买别墅。有钱买别墅,这没什么,别墅总会有人买的,要不盖了岂不是浪费。关键是他买别墅冒着邪气,好像人只能住别墅,住楼房就不是人了一样,这就过分了。

  这样的邪气,让许多人邪性起来,买不起别墅,竟觉得低人一头了,预期值早早调到了别墅,表现方式或者大骂别墅,或者夸口又去看了一套别墅。这样的人真应该在缅甸住上一段时间,看看缅甸人住的茅草棚,行的菩萨道。你开汽车向他问路,他能站在太阳光下,大汗淋漓,为你指路。他没有别墅,甚至没有房屋,但他的心,比太阳还明亮。

  一个人都快揭不开锅了,竟还想着换汽车、换别墅,这样的人,脑子是不是有毛病?没病,他自有他的道理:“我要接活儿,商业讲排场,车旧了,房子太小(已经超过200平了),赶紧挣上一笔,马上换。”我听着,无言以对。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搞得紧张兮兮的吗?微观看,都有各自的道理,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宏观看,一群腻腻歪歪相互死掐的烦恼人,熙熙攘攘,嘻嘻嚷嚷,就是没有谢谢让让。

  预期值都那么高,谁让谁呀!动不动就互称大师,这样浮躁的年代,大师早都死了,哪里还有什么大师?但教授太多了,自己要高出教授,就称别人是大师,大家赶紧反过来称他大师,一来二去,大师也多了起来,倒也好玩。

  9-2-5 预期高烦恼多,就是自己和自己拧巴着较劲

  自己把自己拧成麻花的人,现在真是太多了。有人大骂单位,骂环境,骂社会,骂领导等等,说是他们把自己拧成麻花的,是他们把自己搓成人不人鬼不鬼这样子的。

  这是推卸责任。也许确实有这样的原因,但这些原因都不是根本的,如果他自己不想把自己拧成麻花,没有人能把他搓成麻花。他自己的心都是麻花心,人不麻花了才怪。

  我就想当这个局长,啊呀,烦恼啊,这小子是我的对手,想法扳倒他;那小子是小人,要防着他;这领导是关键,但关系够不上,要想办法接近;那领导很深,不知什么态度,要摸清楚;这娘们好像要和我有故事,不知道是不是陷阱;那娘们倒是简单,为什么这时候出现?……这就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梦想着愿望实现,做着梦想不能实现的噩梦,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生活,但他就这样生活,许多人都这样生活。

  这是上天对丧失了信仰、敬畏、传统的人群的惩罚吗?我不知道,但我越来越感觉到,重建信仰,重建敬畏,重建传统,对我们共同的未来,实在太重要,否则,我们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的未来。

  拧成麻花的人,需要松开,拧成麻花的胳臂,需要松开,拧成麻花的腿,需要松开;拧成麻花的心,需要松开;拧成麻花的世界,需要松开。松开吧,松开一些吧,亲爱的同胞们,把各种拧巴着较劲的麻花都松开吧,也许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拧成一股绳,有共同信仰地前进。

  第三节  盯着烦恼与调整愿望

  9-3-1 合理的愿望也有可能落空,不言败就是了,谈不上烦恼

  这一点我必须赶紧声明:就算愿望是合理的,也有落空的可能,实现不了,或者打了折扣。这样的事情到处发生,摊在你身上,怎么办?没什么好办法,接受它,继续努力就是了。我们许多人,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愿望挺合理的,没有什么奢望,但还是不能全部实现,他也不抱怨,埋着头继续努力,享受着欠缺美,乐呵呵的。

  生活不就是一种欠缺吗?你生活着,获得着,落空着,继续着,实现着,追求着,欠缺着,有完满的生活吗?有完满的人生吗?黑格尔说人生的辩证法,“生命就是包含死亡的过程”,完满的生命应该不包括死亡,长生不老就是想获得完满生命,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生命,只要它是生命,就不可能是完满的,因为生命有死亡。

  死亡就是空,忙活一辈子,死了,还是个空。明白了这一点,愿望落空,合理的愿望落空,也就谈不上什么了,继续努力就是了。到头来是个空,不等于空到头,人活着就要创造幸福人生,这就包括了一切努力。努力本身就是欠缺美,既完美又欠缺完美,所以不必在意,在意就走不动了。

  9-3-2 不合理的愿望也有可能实现,但不可能总会实现

  我还得赶紧声明一下,不合理的愿望,也不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不合理的愿望也有可能实现,只是很偶然,不表明规律性,撞大运了,天上掉馅饼了。

  任何人都不能指靠撞大运过日子,也就是说,愿望不合理,想靠侥幸把愿望变成现实,不靠谱,可能饿死了都等不来那个侥幸,撞不上那个大运。

  可是现在就是有许多人在等待侥幸,等着撞大运。愿望很高,很不合理,自己不把愿望降下来,降到合理的程度,而是说自己运气不好,再碰碰运气,没准儿就撞上大运,时来运转。

  科学已经很发达了,但迷信却盛行起来,为什么?算命、星象、看相等等网站,用户很多。那年是我的本命年,就有许多朋友关心我本命年的运程,通过手机短信,发来许多告诫。这是迷信,是乱告诫。我不接受,朋友们也不要疑神疑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受暗示影响,比如暗示一个人明年8月可能有血光之灾,哪怕这句话就是一句屁话,这个人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这个心理负担会造成行为失常,甚至会造成精神失常。

  好好一个人,不要让迷信给糟蹋了吧。

  9-3-3 愿望不合理且实现不了,还不愿意调整愿望,这就是烦恼的温床

  烦恼有三个条件,一个是愿望不合理,好高骛远;一个是高高在上的愿望实现不了,碰运气也碰不上;一个是不愿意下来,就是死死抱着好高骛远的愿望不松手,不愿意回到现实。有这三点,人没有不烦恼的。

  现实越是不好,愿望越容易离谱,这是一种心理保护。愿望在心里,称王称霸,没人管,也不上税,所以很不情愿出来。面对实现的人,总是勇敢的人,而一面对现实,烦恼就没了,剩下的就是努力了,努力改变实现,忙都忙不过来,还有什么时间徒生烦恼呢?

  所以烦恼多多的人,差不多都是闲人,两只手紧紧抱着不现实的愿望,不面对现实,不努力工作,就这样闲着,抱怨一大堆,烦恼一大堆,看到人家工作,还看不上眼:“挣这点小钱算什么,要挣就挣大钱!”结果连小钱也没有。有个自称大师的老兄,看不起一切,嘴臭,吃饭骂海大街,说:“两年没挣钱了,都是这女人养着我。”他的烦恼就特别多,“我都是大师了”,原因就在这儿。

  还有一个老兄,自称是居士,张口闭口不离佛,有一天打电话给我:“你来吧,我和一个大老板要合作,这回要挣大钱。”我没去,我不愿意分他们的大钱,小钱够我用了。后来他自己说,什么也没有,还得继续想怎么挣大钱。这样的人也称居士,还信佛信得不得了,真所谓末世来临,佛将不佛了。

  9-3-4 “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调整愿望

  愿望不合理,就要调整愿望,调整的抓手,就是现实。所谓“识时务”,就是面对现实。结合现实调整愿望,确定合理的愿望,以此为动力和目标,付出诚实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收获,实现付出与收获的平衡,这就是愿望的实现,幸福的实现。

  “识时务”很不容易,面对现实,理解现实,投身现实,创造现实,收获现实,享受现实,这是“识时务”的全部含义,把握这个全部含义,不容易,所以才是“俊杰”。在现实中实现人生理想,把人生理想和愿望变成人生现实,这样的人,不管成就大小,都是俊杰。

  人与人不同,能力有大小,才气有高低,运气有好坏,只要各自尽力了,各自在自己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就不枉为一生了,自己就是自己人生的俊杰了。现在的情况常常不是这样,自己是不是自己的俊杰,反躬自问的少,自己特别在意是不是别人眼里的俊杰,所以攀比心理严重,拿己之所长,比人之所短;拿己之所短,比人之所长;拿己之所短,比人之所短;拿己之所长,比人之所长……东比西比,左比右比,上比下比,比比比,乱比一起,比得虚火乱窜,筋疲力尽,趣味寡然,唉声叹气,比得什么也没得到,只得到“活着真没劲”。

  你已经很好了,别比了。

  9-3-5 愿望合理离不开社会道德

  电视上、电影里,经常有拷打的场面,“识时务者为俊杰”,得,被捕者想了想,还是“识时务”吧,当了叛徒。所以这句话经常有变节的含义。

  “识时务”,最大的“时务”是什么?道德规范。任何社会,都有道德规范。离开道德讲时务,那就是离开社会讲利己,一定会走到自己反面。外敌入侵,最大的时务是什么?是反抗。不反抗,接受利诱,认敌作父,“识时务”变成了贪生怕死,如何俊杰?叛徒而已。

  和平时期,搞经济建设,最大的时务是什么?付出诚实劳动,获得合法收入;不断劳动,不断收入,建设社会,富裕自己。合理的愿望不过如此,社会道德也支持这样的愿望。想不劳而获,想掠夺他人财富,这就背离了社会道德,谈不上“识时务”。

  我们正经历着社会道德重建的历史时期,各种缺德的事情确实存在,触目惊心,诚信太少,金钱太多。但我们也要坚信,泥沙俱下的日子终会一步步走向水落石出的明天,道德澄明,终会在沉淀后到来,这是未来,是最大的时务,所以我们的愿望,在道德指引下,那一定会圆满,心安理得。

  第四节  愿望如何才能合理

  9-4-1 调整愿望的依据是你的付出量

  判断愿望合理还是不合理的依据,或者说调整愿望的依据,是什么?这依据肯定不是观念性质的,观念不能成为观念的依据。只有一个依据,那就是你的付出量。

  能力也是具体的,但还不是愿望的依据,因为能力仅仅是内在的,能力再大,不付出,一样等于零,合理的愿望不可能依据能力来确定,而只能依据能力的付出。你能力没有多大,但你付出量大,大家都玩,你苦心专研,最后创造奇迹的,可能是你,能力大但玩疯的人,这回可能气疯了。

  我们早已经知道了,人有体力、智力和情感力,这些力量,储存在人体中,就是人的体能、智能和情感能量。人做任何事情,付出能量,都是这三种能量一起付出,根据事情不同,三种能量付出配伍有所不同,比如跑步更多付出体能,恋爱更多付出情感能,学习更多付出智能等等。

  决定愿望合理还是不合理的要素,不是愿望本身,而是能量付出的大小。所以,不肯付出的人,愿望就要相应低一些;肯于付出的人,愿望可以高一些。付出是决定愿望能否实现的最重要因素,这就是内因,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每一个人都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付出了多少?而不是经常问自己,我得到了多少。没有足够的付出,能得到什么呢?更不必和愿望较劲了,付出比愿望重要一万倍。

  9-4-2 任何一个人的付出量,最终都由社会判定

  我工作付出很多,这句话我说了不算,社会说了算。我们工作,得到收入,那收入不是我们定的,是社会定的,是社会根据每一个人平均劳动时间定的,这一点经济学已经说得非常明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有精辟的阐述,这里就不展开了。

  爱情是自己的事情,付出多与少,是不是自己说了算?也不是。你爱上了一个姑娘,说非常爱她,却不付出,或者付出很少,姑娘身边的人就会说了:“我看他根本不爱你,尽练嘴巴,他给你什么了?他怎么不多陪陪你?他心里没你!”社会对爱情有自己的一般理解,对爱情付出有一般的准绳,你自己说了也白说,社会有准绳在那里量着。

  学习也是自己的事情,你说你付出很大努力,社会听吗?一样不听不信,社会用各种各样的考试,衡量你学习的付出。要上高中了,中考就是衡量;上大学,高考等着你;要进入公务员队伍,公务员考试等着你……会计师考试、执业医师考试、律师考试、建筑师考试、政工师考试、职称考试、考试考试,社会拿着量尺,丈量你付出的程度。你说付出了,付出很多,没用,考不过去,你就来年再考,再考不过去,你就早做别的打算。

  9-4-3 你的判定与社会判定要“半斤八两”

  一个人很难不去在乎自己的付出,“我付出了这么多”,这是自己对自己的判定。关键在于,自己对自己付出多少的判定,与社会对你付出的判定,要差不多,要半斤八两,否则就麻烦了。

  一个大学毕业生,学了那么多年,对工作收入不可能没有预期。预期多少?两千还是三千,还是一千五?社会是怎么判定的?名牌大学、重点大学、一般大学,毕业生的收入,社会怎样判定?大学毕业生要了解,了解自己的身份,了解社会的判定,这样愿望和现实才可能相匹配,付出多少的个人判定与社会判定,才可能实现半斤八两的平衡。

  谈恋爱也一样。我们已经知道,爱情根本上是愿意与对方繁衍后代的意志。凭什么愿意和你繁衍后代?这就有条件了,这些条件,总和在一起,就是要达到后代优秀的繁衍目的。你有什么条件,你付出多少你拥有的条件,她有什么条件,她付出多少拥有的条件,这样的互动,双方都在判定对方是否就是自己愿意与其繁衍后代的人,愿意就是一种意志,不可动摇,表现为情感,就是爱情。

  爱情好像说不清道不明,实际上包含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说清道明。两个人都在半斤八两地判定着,直到走进婚姻,或者止于婚姻。有人会不会说我亵渎了爱情?爱情自己说吧,你真的纯洁无暇、美妙无比、不食人间烟火吗?你真的没有比较各种条件、各自付出吗?你真的没有默默祷告,希望生个龙子凤女吗?

  9-4-4 社会判定也是有差错的

  我们付出多少,最终由社会判定,如果社会显失公平,社会没有公正,或者缺乏公平与公正,那社会对我们付出的判定,就成了我们个人的灾难。我们渴望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为的就是我们每个人付出的社会劳动,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获得公平、公正的收获。

  大的社会环境可能是公平、公正的,但不等于每一个社会部门都是公平、公正的,比如老王很不幸,他工作的单位就缺乏公平的环境,任人唯亲,他怎么干,也得不到应有的收获,不干的人,溜须拍马的人,反倒平步青云,这样的事情哪里都有。

  再说行业,你所在的行业,是夕阳产业,他所在的行业,是朝阳产业。同样上班下班,同样付出辛苦,收入却不一样,有很大差距。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社会调整,但调整的时间是缓慢的,你的徒弟可能享受了调整的成果,而你可能就是铺路石。社会生活中,这样的铺路石很多,我们都可能是铺路石。怎么了?当铺路石吃亏吗?社会在时间中运动,形成一个一个历史时代,有些时代,就是铺路石的时代,不是谁想当不想当的事情,不想当也得当,这就是时代。

  社会不要忘了铺路石,要感谢铺路石,这就是社会公正。我们呼唤、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不是为了哪个人,又是为了每一个人,为了历史,为了今天,为了明天。

  9-4-5 “良禽择木而栖”是你可能的选择

  一个单位,对从事劳动的人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价,慢慢的,人会走开,寻找公平、公正的新环境。一个社会,对从事社会劳动的成员,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价,许多人也会慢慢地离开这个社会,寻找新的社会环境。从这个角度讲,跳槽、移居、迁徙等等,都是人在寻找适合生活的社会环境,都有现实的原因,不是头脑发热。

  因此,留住人,留住人才,根本的方法一定是工作、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公平、公正的。你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管理公平、公正,你还要跳槽吗?员工经常跳槽,管理者是不是要问问自己,公司的管理是不是失去了公平与公正。社会也一样,人才都跑了,是人才有病,还是社会有病。一个健全的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是吸引人才的,是吸引其成员努力劳动的。

  “良禽择木而栖”,这是良禽的选择,树木要反思。如果不是良禽,自己跟着良禽的潮流到处“择木”,那就不是树木的问题了,恐怕也会“绕树三匝,无枝可栖”。是非道理,往往幽深精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为人处世,不可不察。

  第五节  平衡点就是愿望中的幸福

  9-5-1 社会给出的平衡点

  大家都知道了,一个人付出多少,自己说了不算,由社会来最终判定,是半斤还是八两。更重要的是,付出以后所得的收获,也不是自己给自己的,而是社会以平均工资为基础,根据不同情况,支付给个人的。

  社会判定个人劳动付出量,社会给个人劳动付出以一定回报,这样的对应关系,就是社会认可的付出与收获的平衡点。这样的平衡,常常以制度的方式,成为社会成员生存于其中的现实环境,并由社会管理机关负责执行这样的制度,维护这样的社会环境。

  任何社会,都有这样的制度环境,都有社会从而是社会管理机关认可并执行的劳动制度。这种劳动制度所认可的付出与收获的对应关系,是否是平衡关系,几乎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这里显然不可能说得明白。但可以说的是,社会认可的付出与收获的对应关系,不一定就是付出与收获的平衡关系。在人类历史上,个体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平衡关系,常常表现为不平衡关系,所以人类历史上,个体劳动的幸福,几乎是劳动者的奢望。劳动者以劳动为幸福,需要社会在判定劳动者付出和给付劳动者收获时,付出与收获是平衡的。

  9-5-2 个人幸福的实现

  假如社会判定劳动者付出量,与给付劳动者的收获,是平衡的,那么还有个人对这个平衡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如果个人接受了社会给予的平衡,这个平衡就马上变成个人付出与收获的平衡,这个人的劳动幸福,从而这个人以劳动为基础构建的物质生活幸福,就可能实现了。

  如果他不接受社会规定的付出与收获的对应关系,就算社会认为平衡了,他自己也不会认为平衡,那么他个人的劳动幸福也就不可能实现了,以劳动为基础的全部物质生活幸福,更是不见踪影。以我们眼下的社会为例,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第一年可能就是一千五到两千工资,这是社会给出的“平衡”,具体某个大学毕业生,这个“平衡”他接受吗?如果接受,社会平衡就变成了个人平衡,他付出与收获的劳动幸福就实现了;如果不接受,社会平衡不等于他个人平衡,他付出与收获的劳动幸福就没有实现。

  不仅大学毕业生,许许多多职场人士,都面临同样问题:社会给出的平衡,是自己能接受的平衡吗?自己接受的平衡,是社会能给出的平衡吗?不可能有统一答案,关键是自己有没有自己的答案。

  9-5-3 愿望实现带来心理幸福感

  愿望实现了,成功了,一般总会带来幸福的感觉,为什么?许多人由此就说“成功是幸福”,这句话不能说就错了,但没有说到点子上。

  在愿望中,都会有预期,这个预期总会这样那样转化为一定的预期值。当社会给出的付出与收获的平衡点,与个人的预期值基本相符时,社会平衡点就转化为个人平衡点,个人幸福就实现了。因为这个平衡点就是愿望中的预期值,客观幸福自然就内化为主观幸福感。所以,愿望实现总是带来心理幸福感,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果主观预期值高于社会给出的平衡点,尽管这个平衡点是客观公正的,是实实在在的个人幸福,他也不一定有幸福感,因为他主观预期值高于客观平衡点,现实幸福就被主观愿望掩盖了,心理幸福感就无从生起。我们说“生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其中一个意思。

  幸福是客观的,幸福感是主观的。客观的幸福能不能成为主观幸福感,这里存在复杂的心路历程。愿望合理不合理,预期值与社会平衡点相符不相符,这些都会影响幸福会不会变成幸福感。

  有人说幸福就是幸福感,这就有点像说好饭菜就是好味道了。好饭菜不等于好味道,把好饭菜吃出好味道,还需要许多条件,环境、心理等等条件。“食不甘味”,好饭菜就不等于好味道嘛。

  9-5-4 你的愿望实现了吗?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问自己愿望实现没实现,不能仅仅盯着愿望本身,还要前后左右多看看。如果就盯着愿望,那就好像情人眼里出西施,怎么看怎么好看,不大可能看出问题。愿望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它本身是主观的,常常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心理情感,同时又有理性的意志作为后盾。陆海空都有了,自己怎么可能说自己不合理、不强大?

  生活中就是有许多人,有没有愿望?有。愿望实现了吗?没有。检查愿望是否合理了吗?没有。就是抱着愿望不松手,好像有愿望,有高高大大的愿望,自己也就高高大大一样。这是幻想,自己有意做出来的幻觉,白日梦。

  婚姻生活已经好几年了,看见丈夫还是抱怨:“我就不应该嫁给你,算我倒霉。”应该嫁给谁呢?应该嫁给的那个人,为什么没有娶你呢?现实中嫁都嫁了,还抱着幻想中应该如何如何的愿望,好日子能过好吗?有多少本来已经幸福的婚姻,就是幸福不起来,是不是幻想在作怪呢?

  工作上、事业上的事情也一样,大家检查一下,种种愿望,实现没实现,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愿望,调整没调整,等等。要多在愿望是否合理上下功夫,合理不合理,就是在考察现实情况,个人的学识、知识积累、经验积累、道德情操、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体格外貌美丽度,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资源、家庭物力财力知识力,个人所处社会的经济、政治、安全、文化、文明等等情况。考察这些因素,本身就是学习认识过程。认识越接近真理,愿望越接近合理;脚踩得越坚实,脑想得越明白。

  9-5-5 “蚁族”的愿望能实现吗?

  前两天又有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女儿大学毕业了,希望到北京工作,希望给个帮助。我要是开个职业介绍所,肯定赚不来钱,现在讲课,倒是总有人找我介绍工作,说我认识老板多,怎么也能塞进一个人。

  我们的职场,这样塞进去的人太多了,人浮于事,没事可干,每个人都抱着一个大大的愿望,怨声载道。没工作的时候,百求千求,“不给工资都成”;塞进去以后,少一分都不行。有个小舅子,大城市人,姐夫是小山沟的娃,姐夫考大学研究生,在一家大公司任中层干部。老婆整天唠叨,说弟弟不好好学习,现在没工作,不能看着不管。姐夫上下运作,把小舅子塞进去了,先做户外工作。没几天,小舅子说了:“他一个山沟出来的坐办公室,年薪40万,我大城市人,整天在马路边工作,年薪1万多,咱不干了。”这位小舅子莫非也想坐办公室?可以呀,先问问自己的屁股坐过多少年冷板凳。

  一线城市的“蚁族”,当然不会全军覆没,水淹七军,总会有出类拔萃者,游上彼岸,实现梦想。这样的人,愿望实现一定不会是偶然的幸运,必有现实的依据,有必然性。更多的人,怎么办?我劝父母重思量,不拘一格选地方;我劝蚁族再考量,愿望合理是方向。

  第六节  烦恼为什么这么繁多?

  9-6-1 你的物质力可能推高你对情感的预期

  体力是人的物质力,靠体力吃饭的自然农业时代,好体力就意味好收成。现在是后工业时代,我们不靠体力吃饭了,但没有体力,也吃不成饭。卧病在床,怎么工作?

  财力也是物质力,一个人的财力,是工作收获的结果,又是进一步工作,进一步收获的前提。就这个意义来说,每个人的前提多少都不一样,有一个亿,和有10万的,在财富愿望上不可能一样,今天我们大致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每天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不同给我们带来的刺激,大呼小叫,惊诧莫名。

  如果物质力仅仅带来物质方面的预期,这倒简单了,毕竟是一条直线,明明白白。问题在于,物质力还会拐弯,比如财富很多,它不仅推动财富更多的想往,还推动感情的想往,想往更美丽的女人,想往更高的社会地位,直到想入非非。这就麻烦了,财富与美丽怎么划等号?财富与地位怎么划等号?没有这样的等号,所以烦恼特别多,拐着弯,我们说“都是钱闹的”,就是搞不清拐来拐去的弯弯,无奈的说法。

  不过现在物质力和情感好像有一个等号了,美女们在台上大声说:要有房、有车、有钱。美丽就等于房车钱。小伙子哪有这些东西,就只能啃老,老的不肥,无所啃,美女就只有富二代能消费得起。物质力与情感的变奏曲,就是这样演出的。多少钱等于多大美丽,多大美丽换来多少钱,硝烟四起,鬼哭狼嚎,烦恼如一地鸡毛。

  9-6-2 你的情感力可能蛊惑你预期更多的财富

  情感本来和财富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在财富至上的社会,情感力变成了商品,或者说要换成商品。“来吧来吧,我们这个生活休闲吧,会给您温馨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一种情感力,很煽情,你去了,结账时傻眼了,“这么高!”是的,无微不至的情感需要更加雄伟慷慨的付费。

  人见人爱的女孩,拥有了可怕的情感力,她已经不去想找个情感上合得来的伴侣,而是想找座金山。看看一线城市沉淀下来的“白骨精”,哪一个不拥有迷倒一片男人的情感力?为什么会沉淀下来,成为孤芳自傲的剩女?她想用情感与财富相交换,或者说想在金山中找到情感。可惜金山中没有找到,或者金山中只有钱色交易,没有情感,就这样时间过去,美丽飘零,真所谓美女高洁,空怀金山之情,剩女卓越,岂效平凡之妇。

  有个漂亮的女孩去求职,录用了,放在前台,试用期月薪1800元。“开什么玩笑,我长得这么漂亮,才1800,注水了!”女孩走了,老板愣了:“我把她当正常人看,她倒不正常了。”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可不是和女孩子过不去。美丽也好,帅气也好,迷人也好,雷人也罢,能怎么样呢?拐着弯想换成钱,徒生烦恼而已。

  9-6-3 你的精神力可能让你自信获得更大的成功

  精神力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能力,作为结果,直接表现为文凭、学历、执业资格、这样那样证书、发明、成果等等。知识就是力量,培根4百年前说的话,现在最畅行于中国。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有点过了,知识首先不是战胜愚昧的力量,倒首先成为赚钱的力量,成为支撑种种不合理愿望的力量,成为要求更大成功的力量,物极必反,知识也就成了烦恼的力量。

  大学毕业了,怎么可以回农村呢?我应该在城市,在大城市,在一线城市工作。没工作,也要耗着。有个大学毕业生说:“我不敢回去,回去了家里人都觉得没脸面——你看,上大学和没上大学一样啊,不是也得回来吗?”孩子的愿望不合理,有社会原因,整个社会就是这样制造着不合理愿望的环境,怎么让一个孩子,冷静思考他的人生呢?

  正是因为社会近乎疯狂地把知识和财富划上了等号,知识就停止了脚步,忙活着物化,把知识变成钱财。课题研究成了要钱的借口,研究成了炒回锅肉。研究生成了知识打工仔,导师成了发放薪水的老板。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还是令人敬畏的知识化身,现在的导师,至少有一部分,却是金钱的化身,研究生把导师称为老板了,师母成了老板娘。

  知识的化身都这样,难怪社会众生心急火燎,直接打电话问:“办个研究生毕业证多少钱?”怎么这么贵?“我们办的证,能在网上核实。”办证的小广告贴满一地,这是我们社会的牛皮癣,环卫工人多了一份责任——撕掉、刮掉、蹭掉、涂掉满眼的小广告,社会牛皮癣能治掉吗?

  知识对金钱的迷恋,给个人带来烦恼,个人烦恼汇合成社会烦恼。要反问一声,知识的本性,是热爱金钱,还是热爱进步?

  9-6-4 交叉的烦恼

  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体系了,这个体系就是烦恼的体系,错综复杂的烦恼,可以一一呈现出来了:

  1、基于物质力,对情感抱有不合理愿望;

  2、基于物质力,对精神(知识)抱有不合理愿望;

  3、基于物质力,对情感、精神均抱有不合理愿望;

  4、基于物质力,对物质抱有不合理愿望;

  5、基于情感力,对物质抱有不合理愿望;

  6、基于情感力,对精神(知识)抱有不合理愿望;

  7、基于情感力,对物质、精神均抱有不合理愿望;

  8、基于情感力,对情感抱有不合理愿望;

  9、基于精神力,对情感抱有不合理愿望;

  10、基于精神力,对物质抱有不合理愿望;

  11、基于精神力,对情感、物质均抱有不合理愿望;

  12、基于精神力,对精神抱有不合理愿望;

  人世间一切烦恼,不过就是基于3种因素而产生的12种不合理的愿望。而没有烦恼的人,不过是基于这3种因素而产生了合理的愿望,仅此而已。可惜,完全没有烦恼的人,现世可能没有。我们所追求的,不过是合理愿望尽可能多些,不合理愿望尽可能少些、再少些。

  有人会问,这样看来,是不是佛就没有烦恼了,佛的愿望都是合理的?你去问问佛吧,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有没有佛。

  9-6-5 “难得糊涂”是空的境界,空了才能装下幸福

  生活不是科学实验,瓶瓶罐罐,这是什么水,那是什么液,这个多少计量,那个多少比重,配一配,出来什么效果。生活就是生活,有清楚有模糊,幸福也好,幸福感也罢,现实也好,愿望也罢,就是这样既清晰又模糊地搅在一起。像钟表一样生活的康德都说不清楚幸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深感迷惑,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在这里讲幸福,讲影响幸福、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只是大致理出一个逻辑框架,纷纷扰扰的细节,那是全部生活的现实过程,语言文字汗牛充栋,也不及其一,最主要的是,也说不明白。怎么办?

  好在前人已经思考了这个问题,尽管不是从幸福入手开始思考,但结论却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难得糊涂”。朋友们可能要嘲笑我了,说了半天,就是让我们糊涂啊,装的是什么心!我也嘲笑自己,理性分析费了好几年时间,自问也分析明白了,为什么还要重说前人的“难得糊涂”呢?难道幸福倚赖这份糊涂吗?

  是的,幸福就是倚赖这份难得的糊涂。付出与收获的平衡,不是绝对平衡,不是天平上物质质量的平衡,而是生活中各种因素在付出与收获的动态中,构成的平衡,这种平衡本质上是社会的,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是这种关系的大体上的平衡。这种平衡本身就是糊涂的,不认识到这种糊涂的平衡,我们怎么能获得这种糊涂的平衡,也就是糊涂的幸福所生发出来的糊涂的平衡感、幸福感呢?

  认识了现实中付出与收获的平衡是糊涂的平衡,就可以在观念中产生一种智慧,那就是糊涂的智慧。“难得糊涂”就是一种智慧,用这样的智慧观察人生,观察身处其中的社会,也就获得了一种了然而深邃的洞见:“何必计较,难得糊涂。”

  这样的智慧常驻于心,慢慢也就变成了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积极进取又不贪恋其中的精神境界,也就是有入世之为,有出世之心。这是一种境界,物我俱有,物我两忘。

  当然,把难得糊涂当做学习、工作的马虎大意,那就离题万里了。对待工作,糊涂不得;对待收获,计较不得,这才是难得糊涂的真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