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9日 21:50 来源: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 5月19日,在陆家嘴论坛专题论坛“浦江夜话三:人民币跨境流动如何协调加快推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锋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后,因为出口贸易人民币用得比较少,而进口进口贸易企业又可以直接用人民币支付,所以导致跨境贸易中出现了货币替代现象,原先的外汇需求沉淀在人民银行,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
殷剑锋说,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贸易发展很快,去年已经到5000亿元人民币规模。但现在观察人民币贸易跨境结算有两个问题:
第一、在5000亿元规模中,70%、80%是境外贸易。在跨境结算中,出口贸易因为人民币用得比较少,所以导致跨境贸易中出现了货币替代现象,原来进口企业进口商品要找银行,银行找中央银行买外汇,现在不找了,直接用人民币支付,原先的外汇需求就沉淀在人民银行。这实际上是这两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不能够忽视的现象,大家可以算一下,5000亿,70%、80%是人民币,那就是4000亿人民币,除一下汇率就知道它的规模。
第二、由于70%、80%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是通过香港,在香港沉积了大量人民币存款。香港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的金融产品非常匮乏,比如说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在中央政府支持的条件下,依然只有人民币存款不到1/4的规模。这导致香港人民币持有收益非常低。很多香港机构,甚至于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都在说,刚刚(路透社上海分社社长)简森也提到,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回流问题。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点。实际上,如果你观察一下,历史上日元的国际化过程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对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应吸取日元国际化失败教训
殷剑锋说,主要的经济体,它的货币都成功实现了国际化,并且成为最关键的储备货币,比如英镑,比如美元。IMF统计可识别外汇储备60%左右是美元,30%左右是欧元,剩下10%是日元等货币。从这点来看,日元它不是一个重要的储备货币,而日元背后有其他外汇来支撑,从这个角度来看,日元国际化是失败的。
日元国际化为什么会失败呢?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包括很多日本和美国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其中,1982年日本学者总结了1972年到1982年10年间,日本在进出口中日元的使用情况,发现到1980年,日本的出口贸易中34%才使用日元,而进口贸易中只有4%使用日元。这个情况正好和中国相反,中国是进口贸易使用多,出口贸易使用少。
日本主要是因为超过50%是能源大宗商品,而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计价发展起来的,是美元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决定的。日本出口贸易中远远低于当时的西德,他们发现当时日本的出口贸易中1/4是对美国,大概还有同样的规模是对当时欧共体。这两部分中日元使用比例非常小,几乎不可能。这跟我们今天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的现象非常符合。
可以看到,在广东,为什么人民币跨境结算比上海大得多。我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广东面对着东南亚,上海这边面对欧美日这样的经济体。当时日本面临的情况和今天中国非常象,在出口,特别是针对强势经济体出口贸易中,日元很难推出。
我们知道,1984年5月,日本和美国成立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开始大力推日元的国际化。日元国际化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资本项目的开放,开放的速度和程度远远快于日本国内金融体系改革。所以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日元国际化推进,日本离岸业务市场迅速发展,特别1985年后日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日元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非常快。
但是,日元的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畸形的市场,在里面主要是两类交易。一类交易是在日本本土的金融机构将资金转移到离岸市场,比如伦敦、美国、香港,然后再从离岸市场将资金转移到日本本土。当时日本研究者称资金循环是债贷款,说白了,日本人自己在玩自己的钱。还有一部分交易就是国际投资者,借日元并不是想持有日元,他们发现国际投资者对以日元计价的债券和股票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借日元立刻换成美元和其他货币投资美国和欧洲。在离岸市场主要的交易是前者,就是资金从日本流出来,通过离岸市场转一圈回到了日本本土,回到日本本土主要干什么?就是主要炒股票,炒房地产。
1990年代,日本的经济危机与离岸资金回流实际上密切相关。所以说得更加直白一点,日元的国际化,日本离岸市场、在岸市场发展,实际上就是日本人自己玩自己的钱,最后把自己玩死。
从日元国际化失败的教训来看,目前中国面临两个问题,出口用的少,进口用的多。当然进口用的多是人民币可以走出去的一个渠道,但如何来解决货币替代所产生的额外外汇储备增长的效应,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鼓励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一些具体措施?另外一个,我们是不是要使得我们的汇率更加弹性。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