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殷剑锋:人民币国际化须避免如日元自己玩死自己

2011年05月19日 22:00 来源: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5月19日,在陆家嘴论坛专题论坛“浦江夜话三:人民币跨境流动 如何协调加快推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锋表示,回流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点。历史上日元失败的国际化过程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对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殷剑锋说,很多香港机构,甚至于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都在说,刚刚(路透社上海分社社长)简森也提到,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回流问题。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点。实际上,如果你观察一下,历史上日元的国际化过程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对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殷剑锋说,主要的经济体,它的货币都成功实现了国际化,并且成为最关键的储备货币,比如英镑,比如美元。IMF统计可识别外汇储备60%左右是美元,30%左右是欧元,剩下10%是日元等货币。从这点来看,日元它不是一个重要的储备货币,而日元背后有其他外汇来支撑,从这个角度来看,日元国际化是失败的。

  日元国际化为什么会失败呢?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包括很多日本和美国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其中,1982年日本学者总结了1972年到1982年10年间,日本在进出口中日元的使用情况,发现到1980年,日本的出口贸易中34%才使用日元,而进口贸易中只有4%使用日元。这个情况正好和中国相反,中国是进口贸易使用多,出口贸易使用少。

  日本主要是因为超过50%是能源大宗商品,而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计价发展起来的,是美元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决定的。日本出口贸易中远远低于当时的西德,他们发现当时日本的出口贸易中1/4是对美国,大概还有同样的规模是对当时欧共体。这两部分中日元使用比例非常小,几乎不可能。这跟我们今天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的现象非常符合。

  可以看到,在广东,为什么人民币跨境结算比上海大得多。我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广东面对着东南亚,上海这边面对欧美日这样的经济体。当时日本面临的情况和今天中国非常象,在出口,特别是针对强势经济体出口贸易中,日元很难推出。

  我们知道,1984年5月,日本和美国成立了日元美元委员会,开始大力推日元的国际化。日元国际化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资本项目的开放,开放的速度和程度远远快于日本国内金融体系改革。所以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日元国际化推进,日本离岸业务市场迅速发展,特别1985年后日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日元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非常快。

  但是,日元的离岸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畸形的市场,在里面主要是两类交易:

  一类交易是在日本本土的金融机构将资金转移到离岸市场,比如伦敦、美国、香港,然后再从离岸市场将资金转移到日本本土。当时日本研究者称资金循环是债贷款,说白了,日本人自己在玩自己的钱。

  还有一部分交易就是国际投资者,借日元并不是想持有日元,他们发现国际投资者对以日元计价的债券和股票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借日元立刻换成美元和其他货币投资美国和欧洲。

  在离岸市场主要的交易是前者,就是资金从日本流出来,通过离岸市场转一圈回到了日本本土,回到日本本土主要干什么?就是主要炒股票,炒房地产。

  1990年代,日本的经济危机与离岸资金回流实际上密切相关。所以说得更加直白一点,日元的国际化,日本离岸市场、在岸市场发展,实际上就是日本人自己玩自己的钱,最后把自己玩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