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0日 23:15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大北京”推进艰难 学界吁建协调机制
5月18日,普通的一天。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工作办公室(下称“环首办”)领导一大早就赶赴廊坊,参加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及其中的环首都经济圈分论坛。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北京的地铁线路将有望延伸至周边河北的城镇,该规划方案已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廊坊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明确表示,张工所说的地铁外延至河北应该是河北与北京已经签订的会谈纪要的落实,这是前任省长胡春华在任的时候就已经与北京签订好的。
但现在,修建至河北的地铁计划被城铁、市郊铁路以及高速公路所取代,环首都经济圈发展仍有尴尬。
这个变故对于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意味着什么呢?不过记者调查得知,该项规划推进一直比较艰难,有学者建议应该在国务院层面建立一个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
河北再主动
“当前,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热火朝天、形势喜人。”5月16日,《河北日报》这样报道。
5月17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在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浮出水面。根据规划,廊坊将与北京共建国际门户和国际交往地区,承德将打造首都地区皇家文化旅游胜地。
据了解,交通方面,环首都经济圈将实现城铁、市郊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的对接;在区域城际铁路方面,将增添涿州-北京新机场-廊坊-三河-香河-大厂-首都国际机场/顺义城际铁路路线,实现城际铁路间的互连互通;北京轨道交通向燕郊、潮白新城延伸,并在此基础上,沿潮白河增添燕郊-潮白新城-香河的轨道线路;建设一条重要的城际铁路,由涿州到廊坊,再到北京新机场,经三河等地,最后到首都国际机场。
这是北京到河北地铁延伸计划落空后,河北打造的以城际铁路为主的又一交通规划。
在河北省发改委公布的2011年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当中,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重点县(市、区)安排项目113项,项目总投资达到3000亿。
相较于河北的积极,北京则要淡定得多。4月25日,北京市政协召开了“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讨会,会上并未出现关于环首都经济圈的详细规划。
“目前,除了一些民间行动,暂未有官方具体行动。”河北省商务厅透露,这些民间行动也仅限于新发地和河北的农超对接等。
“我们已经看到,首都面临很大压力,人口压力、交通拥堵压力、产业升级压力和生态环境的压力。这些压力光靠首都自身永远都解决不了。”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勇表示。
“现在的问题是,京津冀经济发展始终是各自关注各自的块状经济,没有构建起一个按照都市圈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决策问题的理论框架。”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世芳表示。
强调“绿色”
环首都经济圈提出至今,始终无太大进展。
4月29日,河北省召开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工作调度会议。赵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中,反复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增长。
“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情况还不尽如人意,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牵动这三个地区实实在在的载体。”赵勇表示。现在,这个“载体”定位于“绿色”。
“新的环首都经济圈规划和以往并无不同,但强调绿色经济,将重点挑出来。”河北商务厅工作人员表示。
任务也很明确,今年环首都各县(市、区)要完成好8项硬任务:完善一套高水平的规划,建设一个森林公园和“城市客厅”,抓好一个新城区的起步区建设,形成一个旧城改造的新景象,建设一个5000亩左右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打造一个高标准的特色产业园区,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抓好一个新民居示范点。
推进艰难
“首都圈建设要加强产业合作,才能形成真正的合作。”北京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史利国研究员表示。产业项目被摆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重要的位置上。然而,北京产业转移到哪里,在天津和河北之间存在一个竞争关系。
“应该是共同发展,但一些地区担心别的地区与之产生竞争,在交通、产业、物流等采取了一些反区域合作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京津冀区域之间合作的进程。”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表示。
“在国务院层面应该形成一个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成立专门办公室,最好设在国家发改委,协调三个地方政府,采取共同行动。”赵勇表示,“省市长联席会议机制建立不起来,一些重大问题都协调不了,没有协调发展,没有合理的定位,问题就比较大。这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问题。”5月18日,“2011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上,赵勇呼吁京津冀三省市政府真正打破壁垒,不是走回头路,不是关起门来,不是设置障碍,真正地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在首都经济圈成为国家战略之后,他呼吁国家发改委应尽快制定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的具体规划。
“应该成立一个由副总理牵头的办公室,来协调跨区域经济体的发展问题。”施祖麟表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