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经济:危机已缓 问题还在

2011年05月21日 11:49 来源: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张佳昺

  “就像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的,这场金融危机的讽刺在于——太多的信心、太多的借贷,以及太多的花费,但是要解决这场危机,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信心,更多的花费和更多的信贷”。在2011年陆家嘴论坛的关于全球经济前景的全体大会上,前美国财长、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引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那句名言来概括目前全球经济的现状,在他和绝大多数与会专家来看,虽然2008年大爆发的次贷危机已经缓和、甚至看起来已经过去,但引发危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

  旧格局下的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现在已经渐渐淡出,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如果进一步分析的话,现在的经济金融情况仍延续着经济危机以前的特征”,对于似乎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的次贷危机,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如此评价。在其看来,次贷危机爆发前经济不平衡的旧格局并没有打破,发达国家过度消费,发展中国家过度储蓄的格局并没有太大变化,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量、贸易顺差占全球GDP的比重在不断上升,预计到 2014年会达到1.14%,这是极高的数额。

  同样没有解决的还有流动性过剩。“这一轮的流动性过剩是2003年开始的,2007年进一步加剧。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个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一些放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进一步推动了流动性扩张的问题,现在资产价格在进一步上涨。应该说通货膨胀的压力,各个国家都非常大。”

  当然,在旧格局下细看全球经济,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变化。美国前财长、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指出,亚洲成为成熟市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变。“大家都说亚洲市场是新兴市场,但是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我觉得其已经成为了成熟市场,而不再是新兴市场。我相信,亚洲的决定将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利率和GDP增速必须同步

  危机看似已经过去,但希腊的债务危机却提醒着全球投资者更多的“地雷”随时可能爆发。对于“地雷国家”,劳伦斯·萨默斯在会议上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诊断指标:名义利率与名义GDP增长。

  “比较名义利率和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如果两者基本上是平衡的,相对来讲,这个国家的经济就相对比较健康;但如果从实体角度讲,这两者完全不平衡、不对等,这就要引起大家的关注。比如说,如果关注一下欧洲周边的一些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名义GDP是小于0的,而名义的利率却是有两位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就会影响到国家的收入和可持续增长,除非有巨大的变化。”在劳伦斯·萨默斯看来,以高利率吸引资金、但GDP增长乏力的国家无疑是危险的。

  当然,反过来的情况同样存在隐患——“如果利率大大低于名义GDP增长,就会出现大量的借贷来购买土地或者其他有价值的资产。根据净现值的原则,按照现在的增长,按照利率进行贴现的话,其实也是无解的方程。如果说进行了借贷的控制就没有办法使得资本、资产有效地分配,那也会让我们担忧资产价值的可持续性。” 正因此,劳伦斯·萨默斯强调,一个经济体要开放金融体系,利率和GDP必须相互匹配——利率对资产的分配非常重要。

  金融不能太虚拟太杠杆

  在原有格局无大变的前提下,全球经济要彻底走出次贷危机的阴霾显然是不容易的。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沈联涛看来,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四大挑战。“我们看到,发达国家面对的是经济发展缓慢,新兴国家面临的则是通胀、资产泡沫、宏观难以调控的局面,还有石油价格跟实体产品的价格迅速上升等问题。问题关键在哪里呢?是一个‘炒’字,全球金融体系基本在炒,有大量的杠杆套利交易,来炒货币、炒资产产品,泡沫情况还没有结束”,大量投机资金的炒作,在沈联涛看来无疑是全球经济直面的第一挑战。

  投机资金的泛滥不过是表象,沈联涛强调,这其实是一场全球法定货币的危机。沈联涛看来,越来越多非常规的“印钞”方式大大增加了这场法定货币的危机。如今,除了传统央行的印钞外,贸易顺差、影子银行都在“印钞”,据其估算,单单影子银行2010年存量20万亿贷款,占全球GDP1/3。“(这部分)货币和金融稳定性从来没有算在哪一个国家的货币杠杆或者说金融控制之内。”

  正因为问题复杂,解决更是困难。“不解决全球金融架构的问题,新兴国家很难控制自己的宏观政策。这个问题因为是两个互动,每个国家都有国内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大量的热钱走进来,没有办法减轻消费,长远来说就变成全球集体的悲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如果不解决全球的金融架构、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的问题,金融变得太虚拟、太杠杆了,我们就会变成全球的过度消费、过度借贷,未来还会再现危机。”沈联涛说:“大家知道十年轮回,每十年一个危机,这是必然的吗?还是偶然的?这需要我们大家好好的想想。”

  劳伦斯·萨默斯引用的一句名言值得深思:美国总是最终会做对一些事情,但是一定是在所有的错事做尽之后,才会做对的事情。

  锐见

  [关键词]逆周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为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人民币跨境使用是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谨慎地允许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有所运用,主要是为支持实体经济服务。

  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比去年更加明朗,但总体不确定性因素仍比较多。未来在有关宏观管理方面,特别是涉及到金融业和货币政策方面,将引入宏观审慎性政策、进行宏观管理。“宏观审慎性政策”的主要内容还是以金融稳定为中心,即增强金融稳定,特别是防止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为中心,以逆周期的宏观调节为特征所形成的政策体系。从中国情况来说,首先我们有需要来采纳和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中国经济在危机之后率先复苏,因此我们的周期和发达国家所处的周期有可能不一样。对于周期判断的变化,说明我们需要有一些“逆周期”的措施。

  [关键词]匹配

  ●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劳伦斯·萨默斯

  名义利率和名义的GDP增长速度,如果两者基本上是平衡的,相对来讲,这个国家的经济就相对比较健康。但是如果从实体角度,这两者完全不平衡、不对等,就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关切。

  如果金融系统进行开放,那它是不是可以很长时间内运作得很好呢?在历史上可以看到,如果说一个前提是利率和增长不匹配,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金融体系开放,是不能够运作好的;所以如果一个经济体在长远的时间内想要开放金融体系,就必须要看它的利率和GDP是不是“匹配”,因为利率其实对于资产的分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点特别需要大家紧密关注。

  [关键词]脱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顾问 沈联涛

  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全球法定货币的危机,这个危机我个人认为还没有完全结束。因为危机根本的原因 “还没有消除”,我们处在全球化的经济时代,但是宏观政策、货币政策跟微观实体的政策还是处在一个国家各自为政的情况。为什么说法定货币的危机还没有完呢?因为发达国家四大储蓄货币占到全球60%的GDP,占到75%的金融资产量,还没有算进金融衍生产品。它们大量地印钞票,基本在最近十年以来,货币供应量每年的增长高于10%到15%,但是实体经济增长量只有2%—3%,这是发达国家的情况,这就是说金融跟实体经济“脱轨”了。

  (晨报记者 刘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