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1日 13:29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5月21消息,陆家嘴论坛于5月19-21日在上海举行。以下为“专题五:巴塞尔协议III 及其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直播实录:
主持:
凌华薇 财新《新世纪》副主编、财新传媒编委
演讲嘉宾:
范文仲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
杨琨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张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
Ritesh MAHESHWARI 标准普尔金融服务评级董事总经理兼分析部门首席经理
龚方雄 摩根大通中国区投资银行副主席
实录
[凌华薇] 感谢各位来宾来参加这一节的论坛,我是凌华薇,来自于财经传媒新世纪周刊,负责金融、资本方面的报道。很荣幸受到上海金融办的邀请,来主持本节讨论。这一节的议题是:巴塞尔协议III及其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去年年银监会拟定了适合中国银行业的新的监管框架,今年3月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这些新的监管规定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是哪些呢?大家其实是有一些分歧和矛盾的。这次邀请了分量很重、背景各异的嘉宾,先请每一位嘉宾就每人发言6到8分钟,下面就会进入一个互动环节,最后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在场的观众提问。 [11:08:51]
[凌华薇] 首先介绍一下第一位发言嘉宾,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他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曾经在财政部世界银行司工作,也曾担任过雷曼兄弟的宏观经济学家。请您先做演讲。 [11:09:23]
[范文仲] 非常高兴来到陆家嘴论坛,跟大家一起交流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个人理解和看法。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国际金融界也是重要的讨论话题。今天想跟大家交流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有哪些考量。第二个方面简单谈一下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监管框架,我们的一些基本设想。第三个方面介绍一下当前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正在进行的一些重点领域。虽然巴塞尔协议III 已经出来了,但是国际金融改革还在继续,最后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11:10:39]
[范文仲] 首先从这次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我想很多今天参会的嘉宾都会比较熟悉。它的大背景就是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对这次全球体系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暴露出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一些巨大的制度性的漏洞,这个漏洞主要是集中在三个层面。首先从微观的金融机构层面来讲,微观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出现很大的问题。 [11:11:28]
[范文仲] 这次金融危机说明在微观的金融机构上的基础非常薄弱。包括微观金融机构不管从资本的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出现问题。另外从薪酬机制上讲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同时在经营模式上,在金融危机前几年,很多金融机构追求利用高杠杆率,追求ROE(净资产收益率),形成一种风潮。同时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前,我们在全球没有一个统一的流动性的监管标准。很多的国际银行,都依靠短期发行票据的融资,来补充自己的流动性。一旦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出现紧缩,流动性马上出现问题,同时在表外业务,还有在多业经营方面,在这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11:13:32]
[范文仲] 第二在中观金融市场层面,这次也暴露出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很大的滞后,整个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大大下降。大家知道金融市场最核心的功能,其实就是风险的交易和定价。这两个功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受到非常大的伤害。因为很多金融产品都依靠复杂的模型进行定价,同时要依赖这些评级机构对它进行风险的评级。 [11:14:10]
[范文仲] 这些实证数据的缺乏,假设比较简单,在真正危机到来之后,所有的假设条件全部失效,整个市场没有办法进行定价,没有办法进行定价就没有办法进行交易。如果这两个都没有了,那么整个市场就变成病人了。所以这次对市场的层面上也有很多的反思,在未来考虑到评级机构,这些都引起了很多的思考。 [11:14:39]
[范文仲] 在宏观性的系统风险方面,一个是影子银行体系没有监管,会存在很多监管的套利。同时对于系统性的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问题,没有意识到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在跨境、跨市场的协调监管方面也缺乏统一有效的机制。这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出来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后,实际上G20领导人已经有明确的目标,要是由FSB(金融稳定委员会)制定推动领导改革的新方案,在峰会上定出来,在去年11月在首尔峰会上提交金融改革的方案。 [11:17:01]
[范文仲] 到这一轮监管改革,也是历时两年多时间,到去年11月份,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向首尔20国委员会提出了监管的改革方案。监管改革方案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严格了资本的定义和标准。第二个方面建立了全球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标准。第三个方面根据经济复苏的现实情况,设定了过渡期安排。这个方案在去年的首尔峰会上得以顺利的通过,在去年12月中旬,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在12月16号公布了关于资本和流动性改革的方案,现在统称为巴塞尔协议III 。新的方案要求,新的监管标准将在2013年1月1号起在全球范围内实施,2019年1月1号前全面达标。所以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要求。 [11:18:12]
[范文仲] 以前我们中国在实行国际银行监管改革的标准,跟这次有很大的不同。以前中国还不是巴塞尔委员会,或者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正式成员,所以在实施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空间。但是2009年初中国已经正式成为金融稳定委员会跟巴塞尔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因为实施这个方案就成为我们一项国际义务。但是同时这个方案里边,也吸取了很多中国在积极参与的一些改革建议。 [11:19:13]
[范文仲] 从目前来讲,中国实施,有一些基本的考量,首先我们觉得巴塞尔协议III 的改革方案,它是一个国际的最低标准,大家知道国际方案有很多政治妥协的结果,并不是一个我们所认为的最优的标准。每一个国家巴塞尔协议III 的方案中也明确说明,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自己国情的一套银行监管方案,巴塞尔协议III 是一个最低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以及根据我们在推进国际金融改革,国际的改革方案要与国情相结合的原则,也在过去将近一年里的时间,认真地考量了中国的实施方案的一些设想,这个设想其实在这个月以指导意见的形式,对外正式公布。 [11:21:42]
[范文仲] 中国实施巴塞尔的改革方案,从一个总体特点来讲,我们的标准比国际的巴塞尔协议III 的最低标准要高,同时我们的时间也比国际的时间要短,这里面有我们自己的一些考量。具体来讲,在资本的最低要求方面,现在要求核心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是 5%。一级资本充足率6%,资本充足率8%,同时又留存资本的要求,5%。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系统性重要的银行还会附加1%的资本要求,所以正常情况下资本要求是5%,普通银行是10.5%。 [11:23:19]
[范文仲] 同时也按照巴塞尔协议III 的方案引进了杠杆率的监管指标。在国际上来讲杠杆率的标准是3%,我们的标准是4%。同时借鉴国际的流动性改革方案,我们也引入了国际上要求对于短期流动性和长期流动性衡量的两个指标。同时还结合中国自己以前的经验,还保留了存贷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11:25:56]
[范文仲] 针对中国的国情,在拨备方面,早于国际改革,设立了拨备的一些相关指标。这些方案都已经跟银行业进行了沟通,也进行了正式的发布。这个发布的指导意见只是原则性的意见,在今年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面,监管部门还在进行积极的努力,在制订一系列执行这个指导意见原则的具体的法规,比如说修订管理办法,另外制订一些新的监管指引,更多的信息将会向社会,包括向我们的市场随后逐步公开,进行发布。 [11:26:37]
[范文仲]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实行巴塞尔协议III ,是不是太严格?另外时间过渡期是不是短,有什么样的考量?从我们监管的一些考量来讲,首先中国的银行业,跟西方的银行业的基础相比,我们在资本充足率的状况上面,在流动性方面都大大优于国际的标准水平,所以实际上我们已经达到了一个国际要求的巴塞尔协议III 的水平,结合一些审慎性的考量,在未来,我们进一步加强这样的一个风险监管能力,这个是有必要的。因为中国的银行业在国际上发展非常快,我们的资产规模增长的速度也非常快,就要有一个比较审慎的监管指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11:27:40]
[范文仲] 另外从国际上来讲,很多巴塞尔协议III 的标准,各国还在制订,也在陆续颁布。从现在看到的很多国际上的标准,许多国家制订的都大大高于巴塞尔协议III 的标准,比如说一些国家制订的规定比中国制订的比规定的标准要高很多。从各国至少经历了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对于整个风险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方面都在做一些努力。所以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很多的一些信息在未来大家都会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方面看到。 [11:28:32]
[范文仲] 最后我想简单谈一点,巴塞尔协议III 只是一个起点,并不是一个监管改革的终点,未来在几大领域进行一些改革的具体工作。第一个领域就是系统性、重要性银行,这是重点领域。国际上目前正在考虑一个是确定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方法论。第二个是数目,全球的系统性、重要性银行机构有多少,确定了这些数量名单之后,怎么对它加强监管,是不是在资本上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日常监管方面,是不是要有更加全面的方案,这是一个在讨论的问题,一个讨论的方案,估计新的信息会在今年确定下来,跟大家公布。 [11:30:25]
[范文仲] 第二为了保证监管,现在对影子银行体系也在考量一些监管的方案。因为如果把银行业体系的监管标准提的很高,同样具有信用中介功能的,其他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果监管还是比较薄弱的话,那么就会形成监管套利。同时在未来同样会存在金融大额漏洞,引发金融危机。所以国际上从全面性的角度考虑,也在考虑针对影子银行体系的考量。一个方面对影子银行的体系监管有哪些具体政策,第三在透明度,准入的程序上面是不是要做一些改变,这是几个方面。 [11:30:54]
[范文仲] 第三个在其他的方面,包括在会计准则方面,也在做一些积极的推动工作。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有两个会计的主要体系,以美国为首的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体系,还有国际上以欧洲为首的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会计体系,如果会计体系不能统一的话,同样的财务报表用不同的会计体系来算的话,可能情况会有天壤之别。所以为了实施一个公平的监管,最近也在考虑会计体系方面能够加强两个体系的融合。 [11:33:46]
[范文仲] 第四个方面,在加强跨境监管协调机制方面也在做一些工作,这次不管从雷曼的倒闭,还是其他大的银行方面,金融监管在好的时候没有问题,大家信息都是通畅的,但是一旦发生危机,为了保护本国金融机构的利益,这个金融信息沟通就会很困难。所以这些方面只是我们在未来监管的一些重点领域。但是除了这些方面之后未来还会很多。 [11:34:16]
[范文仲] 所以最后一点,我想总结一下,作为一些银行的从业人员,以及监管的人员,对风险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因为中国有一句古话“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好的时候就要想到未来的风险变化。我们也看到历史研究了整个金融危机,这种事例是屡见不鲜的,最近有一本书是讲,每次都认为在危机之前的繁荣时期,都认为这个繁荣是可以持久的,它是有实质性的支撑保障。但是发现一旦忽视了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金融危机很快就会到来。 [11:35:04]
[范文仲] 现在国际上,包括中国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尽量避免,尽量让我们的金融环境维持稳定,使国家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我们之所以决定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完成这样的一个监管标准实施,主要也觉得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银行业既要支持经营发展,同时也要维持自身的稳健,风险防控能力一定要跟得上,所以从这些角度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今天跟大家简单做一个交流。谢谢大家。 [11:35:18]
[凌华薇] 谢谢您给我们介绍了国际金融改革以及实施的主要进展。第二位发言嘉宾是杨琨先生,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杨先生毕业于南开大学,在农行长期工作,曾经主管过批发、零售和各类业务,现在是总行的副行长。他同时还兼任了农行汇率基金和农行租赁的董事长,也请你控制一下发言时间,6到8分钟。 [11:35:38]
[杨琨] 今天我们这个专场是讲巴塞尔协议,安排得也很好,有监管部门的领导,有专家学者,还有国际的金融同业。我作为中国一家大型银行的高管,每天从事的都是非常具体的经营工作,所以说我就想通过我自己的工作体会,讲一讲巴塞尔协议,特别是巴塞尔协议III 对中国商业银行有一种什么样的影响。 [11:36:12]
[杨琨] 大家知道,我们这家银行去年7月份实现了自己的IPO(首次公开募股),在上海、香港两个资本市场同步发行,一共融了211亿美金,据了解当时是创造了一个发行的记录。股改以后的资本大大充实,我们又相应的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调整了机构、人员、业务的经营架构,开始了由形似向神似的转换。如果说为了IPO,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必要的包装,但是实现IPO之后还是静下心来,完全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打造我们自己。 [11:36:56]
[杨琨] 去年底的年报已经向大家公布了,完全符合银监会的监管要求,所有的效益指标,也大大超过了我们在招股说明书中的承诺。大家也了解了,两个资本市场,通过我们股票的价格,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体现。但是这家银行在股改上市之前,应该说和巴塞尔协议没什么关系的。众所周知,我们这家银行是1951年成立的,今年就将迎来我们60周年的行庆。 [11:37:42]
[杨琨] 这其中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在前30年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一个三次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同时又三次并入到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这大概跟法国农业信贷银行100年前,从法国中央银行农业信贷局分离出来的历史是差不多的。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修改了我们党的路线,把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会上还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所以这家银行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一路春风成长。 [11:38:33]
[杨琨] 改革以后我们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们特别对中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中国经济的辉煌我们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同时没有完全安全商业银行的原则在运作,行政化的色彩很重,也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虽然不至于不良资产最后高得难以为继,但如果不是中央银行作为后盾的话,这家银行很难持续下去。我记得在原来信贷管理方面,就没有一个资本的约束,好像组织了存款,按照中央银行的要求交出了准备金之后,就可以按照75%的存贷比来安排我们的信贷,似乎跟资本约束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一个结果让我体会到,不按照巴塞尔协议的原则办,办好商业银行那是不可能的。 [11:39:41]
[杨琨] 去年,我们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高管团队的带领下,实现了自己的IPO。对于这么一家古老的银行,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转换到市场经济时代的一家银行来说,应该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大变化。上市之后,不但从资本市场的反约束,到金融监管部门对我们的监管准则,到我们高管和我们自己的员工,都牢固的树立了一个办上市银行、办大型优秀上市银行的指导思想。 [11:40:30]
[杨琨] 目前的经营计划,首先要考虑银监会对我们各项监管指标怎么样能够实现。例如,我的资本约束,如果存在问题的时候,可能我安排年度计划的时候,更多的向各个一级分行下达一些对资本消耗小的业务。而资本消耗大的业务由我们总行相关部门进行集中控制,甚至最好发展一些中间业务,因为它对资本没有消耗。这样的话也会和我们的利润计划,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一些矛盾。这就需要我们高管团队怎么样能够审时度势,既能按照巴塞尔协议的各种要求,按照我们中国银监会对上市银行的核心监管指标,同时又考虑给两个资本市场理想的回报,来实现广大投资者对我们的支持。 [11:42:12]
[杨琨] 所以通过我们这家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前后,我自己体会到,按照巴塞尔协议办是不是就可以办好商业银行呢?我没有这种把握。但是至少有一个体会,就是不按照巴塞尔协议办,你想办成好的商业银行,那是不可能的。谢谢。 [11:42:25]
[凌华薇] 谢谢您,这个案例太有说服力了。下一位发言人是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院长张春教授,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2004年回国。目前研究领域是公司金融,银行监管和国际金融体系,有请张先生。 [11:42:37]
[张春] 谢谢,今天的主题是讲巴塞尔协议III 。我看了一下议题里面,我想讲和两个问题比较有关系的,一个就是巴塞尔协议III 把资本监管的标准提高了很多,这个标准是不是太高了,在国际、国内都是有争议的。第二提高了以后能不能防范金融危机,第二个问题我简单讲一下,主要讲第一个问题。金融危机大家知道,可能每若干年要来一次,不完全是微观的金融监管或者资本监管能够完全防范的,但是大家知道经过这一轮的金融危机,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11:43:27]
[张春] 如果资本监管不到位的话,银行不光是商业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做准银行业务的那些金融机构,他们的破产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所以金融危机的强度和力度就会非常大。我个人觉得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是减少或者减弱金融危机的最重要的监管方法。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核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国内国外的监管发展,主要是在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上面,加强了非常大的力度。 [11:44:06]
[张春] 回到我第一个问题。现在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不光是从数量上、从质量上,尤其是从质量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这个是不是太高了。巴塞尔协议III 是最低标准,其实中国的监管标准,现在定的比巴塞尔协议III的标准似乎更高一些,而且我们的时间也比较短一点,他们要三五年巴塞尔协议III才能逐渐实现。我是研究公司金融,最主要是所谓公司的资本结构。公司的资本结构就是这个企业的资本充足率是多少,我就先讲企业的,然后来讲银行. [11:46:30]
[张春] 企业资本充足率大家知道一般是多少,绝大多数的企业资本可能是占所有资产50%以上。大家知道也有一些企业,可能会有比较高的杠杆,资产资本充足率可能是在 20%,就非常的低,杠杆就非常高了,资本就相当少。有很少的企业说资本充足率是在10%或者是10%以下。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资本充足率是很高的。为什么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是定的那么低呢?当然有很多历史原因,今天不一定完全能够讲到。 [11:47:31]
[张春] 在国际学术界,这也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是不是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应该提高到至少不低于企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大家知道企业如果资本不够充足的话,银行可能就不会给他贷款。这是一个原因,有一个很强的约束。但是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不高,政府监管不到位的话,这在西方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什么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么大,就是因为资本充足率不到位,所以政府必须要监管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11:48:31]
[张春] 还是回到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为什么要比较高。学术上面还是有一个研究的基础,其实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不应该比企业要低,从理论上来说。为什么?一般的企业破产也有成本,会有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但金融机构如果万一因为资本充足率不够而破产,尤其是大的银行如果破产,破产成本不仅仅是自己企业的破产成本,有一个巨大的社会的破产成本。如果企业在选取股东的时候,这个资本充足率有时候并没有把这个考虑进去。 [11:49:31]
[张春] 所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比企业更低。但是由于很多历史的原因,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国际上从二三十年前开始,从巴塞尔I、巴塞尔II开始监管,直到现在监管还是比较难。最近这些年虽然有了金融危机,在国际上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在很多国家、很多企业里面阻力还是非常大。 [11:50:34]
[张春] 我个人觉得在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上面提高,中国的监管当局是在国际上走在前面的。几年前国际上讲起中国的银行,都是教训中国的银行或者是中国的监管部门,但是现在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走到国际前列。说了这一点,我还想说,中国的银行业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和国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个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资本充足率可能还是要比国际上面更高一点。 [11:51:38]
[张春] 主要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在今后几年之内,作为国家整个金融战略,肯定要推出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两个重要的举措会对我国银行业有很大的冲击。利率市场化就要挑战银行,有一定的风险,现在有一个利率保障,因为利率基本上是国家定的,所以利润的空间是有一定的保障。但是如果一旦有竞争,就会巨大的冲击。 [11:51:53]
[张春] 还有一个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肯定就有更多的资本流出和流入,这当中会有更多的挑战,对于我们银行业的资金会不会有一定的流出,这也是一个挑战。我个人觉得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的银行业还是有很多风险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觉得现在对中国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更高一点也是完全应该的。 [11:52:19]
[张春] 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讲,如果一会有时间再讨论。总的来说,我个人觉得中国在资本监管方面,最近提高的要求,我个人觉得不是很高,而且在国际上从长远来看应该更高,这对中国的金融稳定,对全世界的金融稳定,长远是好事。 [11:52:43]
[凌华薇] 谢谢张教授,提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银行的杠杆率,为什么能比普通企业高那么多。范局长和杨行长是不是马上要做一下回应,银行和企业在资本充足率上是否应该一视同仁。简单回应一下。 [11:53:21]
[杨琨] 对张教授讲的这个观点,应该说总体上我是应该赞成的。银行也是企业,就是一个从事特殊行业的企业。由于特殊的行业在于它的社会性,一旦有风险,殃及的不是企业一家,而是殃及的整个社会,所以为什么各国对银行业的监管都非常重视。目前这种情况看,银行的杠杆率很高,特别是表外那一块根本不受资本约束。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怎么形成的呢?就是没有一种资本的约束。衍生产品不断的演变,演变以后都不被人类所控制了,就形成了金融危机。 [11:54:03]
[杨琨] 如果把银行业的资本金也提到企业这种程度,目前来看也有一些问题。这样会导致银行业的急剧萎缩,因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全社会给我这么多的资本金,这么充足的充足率,再去做业务,像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试想把中国的资本金都补充到像其他的企业一样,负债率不超过75%的话,至少我目前的业务就萎缩一半,现在 10万亿,让我消耗5万亿,很难想象。如果现在让我补到那个水平,也是很难想象。另外对社会资本的节约也有问题。主要是通过有效的监管和商业银行自我约束,怎么样跟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契合,就更合适了。 [11:54:30]
[凌华薇] 愿望是良好的,现实还是有差距的。下一位做简短发言的嘉宾是标准普尔亚太区的董事总经理,兼金融服务评级的首席分析经理Ritesh MAHESHWARI。在进入标普之前,他在印度最大的评级机构任职,曾经担任金融业的评级主管。 [11:55:06]
[Ritesh MAHESHWARI] 各位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并且能够参加前两天的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以及分享巴塞尔协议III 及其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我们的标普研究全球银行业很长时间了,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一下为什么跟前两次相比,巴塞尔协议III 更好,以及它为亚洲和中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1:55:54]
[Ritesh MAHESHWARI]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想说的是,我们认为塞尔协议III 目前来讲是1988年以来,也就是巴塞尔协议产生以来最重要的一个进展。巴塞尔II做的非常不错,它设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它走的还不够远,它激励着银行增加风险敏感性,加强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同时也建立关于市场披露方面的监管体系。 [11:56:24]
[Ritesh MAHESHWARI] 但是它有它的缺陷,第一它建立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但是它也造成了资本的竞争,就造成的对于资本充足率的估计不足。另外就是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巴塞尔协议 II真正实施花了很多年。这个过渡期非常长,这也就降低了或者说减少了巴塞尔II的成效。另外它也低估了一些风险,比如说资本的留存风险。 [11:56:40]
[Ritesh MAHESHWARI] 当我们看全球银行的话,我们作为一家评级机构,发现有一些国家的政府,他们用了巴塞尔II当中的一些规定,有一些歧视性的做法来倾向于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是考虑到自己国别的需求,但是从我们的角度上来说,实际上也影响了这些银行的风险运作。所以标准普尔就引用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对于巴塞尔II之外做一些补充,然后再做我们的信用评级。现在比较起来,我们觉得巴塞尔协议III要比前面的协议更好。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先前也已经了一场金融危机,才最终是达成了巴塞尔协议III。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巴塞尔协议III很快就达成了,这是个好处。 [11:57:46]
[Ritesh MAHESHWARI] 巴塞尔协议III 把我们先前的努力大大的推进了。它是对好几类资本都进行详细的要求。可能有一些类型是过去没有进行充分的估计,而且对有些业务也是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评估。另外提高了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同时也对资本的质量提出了要求。不管是先前遵循什么样的资本要求,但是现在对于资本的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对于普通股的要求,现在大大提高了。 [11:58:21]
[Ritesh MAHESHWARI] 刚才杨先生也提到过,我们有的时候可能也是会有利润最大化的冲动,要把这两者去进行平衡起来。银行就应该要去遵循巴塞尔协议III 的协议要求。其中大部分都是强制性的要求,而且有一些要求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同时也必须要有些银行改变自己的业务模式,比如说有些业务线就必须要去缩减,或者说有一些其他的工具,有的时候可能也要去转向影子银行。 [11:59:03]
[Ritesh MAHESHWARI] 假如说在监管的环境之下,业务对于银行来说是无益,可能就把这个业务转到影子银行系统那里去了。现在影子银行这一块的业务就变得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其他的监管方面的一些变化,像瑞士还有一些其他新的变化版本,这些都是符合我们现在最新的发展趋势。 [11:59:16]
[Ritesh MAHESHWARI] 关于定价,应该是要注意充分的去体现风险,原先巴塞尔协议II就已经是启动了这一点定价的框架。现在也进一步增强要强化资产负债表的做法。现在有了巴塞尔协议III之后,银行他们也是去进一步的强化资产负债表的状况。同时去杠杆化也会继续下去,要保持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现在更多的重点放在吸储上面。 [12:00:49]
[Ritesh MAHESHWARI] 我们相信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III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我们也是需要去建设一个更强的银行系统。当我们去看银行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叫做独立的信用状况。监管者正是在解决降低公共成本,我们相信将来还会有一些新的金融危机,所以也提出了一些框架,希望将来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公共代价能够限制。 [12:01:01]
[Ritesh MAHESHWARI] 刚才我说了巴塞尔协议III 的一些好处,但是巴塞尔协议III 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一是转型期很长,刚才也有先生讲到进行了很多的谈判,而且也是要由各国政治当局做出一些让步、妥协。转型期这么长就会降低巴塞尔协议 III 的效果,当然我们是希望在真正起效之前不要再经历一次金融危机。 [12:01:43]
[Ritesh MAHESHWARI] 还有一个问题,提高资本的要求,也许会去损害监管者的经济利益,银行可能在中介方面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刚才张教授也说到了,如果银行的杠杆率降低的话,同样的资本能够发挥的作用就缩小了,银行会缩减。监管者面临着一种困境,当巴塞尔协议III 真的执行之后,接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想可能这个就是我们不得不要去面对的现状。 [12:02:42]
[Ritesh MAHESHWARI] 还有就是说强制性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了,监管者也有一些可转换的工具,从而帮助银行能够达标。这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获得成功,我们还要拭目以待。总的来说,巴塞尔协议III 是相当好的,现在的关键是在于这种一致性的执行巴塞尔协议III ,因为存在着影子银行系统,还有是各个区域市场的不同性。我们希望巴塞尔协议III 的执行能够非常严格。 [12:03:45]
[Ritesh MAHESHWARI] 刚才我们讨论是巴塞尔协议III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现在具体讲到对亚洲的影响。在我对于亚洲影响的评估来说,我觉得原先要解决的这些问题,其实在亚洲原先并不是存在这么多问题的,这样巴塞尔协议III对亚洲的影响,总的来说不是那么大。总体来说亚洲实际上受巴塞尔协议III的影响不是很大。原因在于亚洲对资本要求本来就是比较高的,而且因为亚洲1997年也爆发过金融危机,亚洲的监管者,包括中国的银监会,一向是比较审慎的进行监管。 [12:05:15]
[Ritesh MAHESHWARI] 有了巴塞尔协议III 之后,亚洲各国的努力会进一步加强。有些亚洲银行在法定的标准之外,其实他们本来就是有更多的资本,其中日本跟印度的情况可能有点不同。流动性的要求对亚洲市场来说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亚洲的储蓄情况实际上黏性度更高。 [12:05:51]
[Ritesh MAHESHWARI] 最后讲一下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银行一向是有着非常强的资本要求。在2009年、2010年的时候中国一些银行还成功的募资。范先生也讲到了银监会的要求,而且中国执行巴塞尔协议III 的时间框架也更快,这样能够加强对于中国银行的监管。巴塞尔协议II也提出了风险管理方面的措施,这样风险管理的措施也是中国银行必须要遵循的。接着中国银行会来进一步的执行巴塞尔协议III ,总的里说我觉得巴塞尔协议III 是非常积极的一步。我们希望全球各国都是能够减少他们的自由裁量权,而加强一致协调性。 [12:06:15]
[凌华薇] 我注意到您刚才谈到一点,其实亚太地区的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受到巴塞尔协议III 的影响都是比较小的。所以中国银行业现在要求标准稍微高一点,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下一位发言嘉宾是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龚方雄先生,熟悉投资领域的人相信对龚先生都很熟悉,但可能不知道他对银行业其实也很有研究。龚先生毕业于沃尔顿商学院,北京大学,他曾经担任纽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也做过摩根大通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现在有请龚先生发言。 [12:07:52]
[龚方雄] 前面几位演讲者都讲了非常好的观点,我作为最后一位发言的嘉宾,先回应一下前边提出的一些观点,然后再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刚刚张教授提出的这个问题,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要跟一般的企业同样的高,这个观点很新颖。我想讲的首先是我赞成巴塞尔协议III ,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的方向,这个绝对是没问题的,而且中国的银行和金融行业在这方面确实做得很好。 [12:08:50]
[龚方雄] 我们行的标准现在实际上比巴塞尔协议III的标准还高。刚刚前面几位也都提到了,但是为什么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按照现在的标准?昨天刘明康主席讲了,中国的银行业的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的12.2%,现在对大机构,所谓系统性重要的机构充足率的要求是11.5%。中小银行可以低一点,10.5%。但是刚刚张教授提到一般企业的资本充足率都是50%以上,如果20%的资本充足率就太低了。我们要不要向这个方向发展呢? [12:10:55]
[龚方雄] 我是这样看的。不同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巴塞尔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们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现在巴塞尔协议III提出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监管的要求是不是已经太高了,还是说将来会更高。这其实没有一个比较确定的客观标准。这是要大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经济体系的变迁去摸索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2:11:26]
[龚方雄] 银行业,跟一般的实体经济公司不太一样,它的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跟其他的不一样。大家知道银行业,比如说一个主要的负债就是存款。刚刚我们讲了巴塞尔协议III 有一个方向,尽量把存款分散化,而不是集中化。分散化的存款对银行的负债来讲,风险是非常非常小的,从资产上也是一样,向各行各业进行贷款风险很小。其实危机在市场经济里面总是会出现的,不能说巴塞尔协议III 把资本充足率提高了以后,将来就一定会避免金融风暴和金融风险,因为发展市场经济是有周期的。 [12:13:04]
[龚方雄] 各行各业的周期都有特定的属性。银行业由于向各行各业贷款,资产是非常分散的。所以说银行和金融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其他实体经济行业不一样,相对风险较低。比如说保险业也是同样的,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10%以上,但是保险业的资本充足率一般只有5%左右,5%—10%。它的杠杆率就更高了,如果保险业的资本充足率和实体经济一样吗?不可能的。所以资本充足率的设定和资产负债表的风险相关系。这个是很难去一概而论。我想首先把这个观点表达出来。 [12:14:31]
[龚方雄] 另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银行业,目前状况实际上受巴塞尔协议III 标准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我们来说应该影响不大,因为确实我们的标准已经比别人高了,而且我们的时间表方方面面都走在别人的前面。这次中美对话里面,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其实是受到美方很多的好评。另外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确实看任何的问题还是要结合中国特色。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会继续延续。这就决定了中国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很快。 [12:16:00]
[龚方雄] 在金融创新方面,从我们中国的银行资产的结构就能看得出来,资产结构相对来讲还是很单纯的,金融创新不足,所以说未来还是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由于这两点,第一点是高速成长,第二是金融创新,我们的资本充足率一定要比巴塞尔协议III高一些。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特性所决定的,金融创新有很多是要有高杠杆率的,风险也是相对高大,所以相对要有一些比一般标准高一点的资本充足率,应该是非常合理的。 [12:17:19]
[龚方雄] 另外从市场角度来讲,市场经常问的问题,中国高速的发展带来高速的资产成长,银行要在市场上不断的补充资本金,从市场的角度好像对我们上市银行的股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看到国内很多分析师经常拿这个事情说事,说银行经过几年高速成长以后又有补充资本金的要求,有向市场集资的要求。这个事情怎么看呢?我认为在中国还是应该按邓小平说的那句话,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成长是关键,这一点非常重要。 [12:18:35]
[龚方雄] 我举一个例子,其实大家把这个成长和金融创新想透想清楚以后,银行要在市场上补充资本金是非常容易的。我想提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境外中国上市的银行,它拿到的市场估值比境内的A股高20%—30%。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造成的这种差价,其中一个原因是境外的资金成本和利息环境,跟国内的资金成本和利息环境现在有一个差异。怎么讲这个问题?对一般投资人,银行能给他带来的回报即使最低,也是很好的,把存在银行里的钱给银行,当做资本金给的汇报,要比存款多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融资是不成问题的。 [12:22:51]
[龚方雄] 在境外更简单了,在境外利息更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投资者愿意把这个钱交给银行,让他们去花。因为他们给资本回报率带来的更高,比存在银行更高,比拿现金会更高。我刚刚举的这个例子还没有把成长放在里面,中国经济每年8%、9%的成长,银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回报率会更高。所以刚刚的论点就是经常讲银行不断的要向市场要钱,补充资本金,这是一个相对的论点。要看银行的估值,现在银行的估值是非常非常低的,这也是一个,我为什么非常、非常看好中国银行板块的一个原因。如果把这个原因牵涉到巴塞尔协定III和资本金框架来讨论的话,这个论点也是非常站得住脚的。 [12:24:06]
[凌华薇] 您这个问题非常好,我正想问关于资本金的问题,在座几位嘉宾把巴塞尔协议III的主要内容介绍非常详尽了,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资本金补充的问题。龚先生刚刚提到资本金的问题,认为资本市场可能是需要一个更开放的态度。我想问一个问题,也许不是很对,现在到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101.2 万亿,在过去几年间,我们的GDP是10%的增长,所以每年银行业的资产增长速度是15%到20%。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未来4年我们的GDP还是以这 10%的速度增长,我们银行业的总资产要再次翻番,意思就是说资本金要补充多少呢?是不是先请龚先生说一下。 [12:25:25]
[龚方雄] 我的观点很明确了,随着经济的成长,你刚刚讲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成长。经济成长会带来财富的成长,比如说银行的存款方方面面,流动性都会改善。在成长环境中,银行由于成长的需要,带来的补充资本金的需要,在成长环境中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我强调一点,刚刚我讲的一个利息关键,对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成本跟利息环境有关系。利息环境跟整个通货膨胀的前景有关系。我觉得现在境内和境外的投资人,可能对未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前景还是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可能也是造成为什么境外给我们银行的估值会比境内高20%到30%的主要原因。 [12:26:18]
[凌华薇] 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的银行业是否还可以以现在的速度来成长?请杨行长回答一下。 [12:26:32]
[杨琨] 昨天中国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在主会场演讲时讲了一个观点,中国目前直接投资的占比还是偏低。刚才主持人问到,如果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十二五”期间还是保持这么一个高速增长的话,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也是肯定的,但是信贷需求不一定是按照100亿银行资产同比例的增长。尚主席说要通过各种方式启动我国直接投资的比例。再一个随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我想我们国家经济的增长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可能也会有一个缓冲的过程。 [12:27:20]
[凌华薇] 对于农行来说有一个问题,因为前面几家大行都已经上市了三四年,他们保持了好几年的高速增长。所以我们也对农行比较关注。我想再问问范主任,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比例问题,大家都觉得风险很大,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在银行,作为监管者的唯一代表,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2:27:38]
[范文仲] 这也是长久以来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时间相对起步比较晚一点,我们现在直接融资跟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还是占主体地位。结合着巴塞尔协议III ,在未来如果中国经济一样高速成长,银行业还要为经济增长成为主力的话,现在确实在信贷方面要有足够信贷的支持,会对资本有一定的压力。 [12:28:26]
[范文仲] 这个问题解决其实两个方面,一个从银行业本身来讲,我们也有多种渠道,可以来补充这样的资本。除了在内生之外,在外生方面也在考虑,国际上也在考虑,为银行业补充资本有更多的机制、更多的工具。从目前来讲我们看中国银行业跟巴塞尔协议III 要求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新的监管出台,近期不会对银行业造成太大的影响。从远期来讲,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信贷支持,也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持,这是很必然的。但是我们也相信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这样的一个融资过程将会是平稳和有序的。 [12:29:03]
[范文仲] 另外我们现在是拿现有的情况来判断中国的经济增长,大部分都要靠信贷支持,从长期发展来讲,中国也会慢慢过渡到直接投资会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所以说整个全国金融体系的融资结构,也会日趋合理。所以几方面的因素结合考虑,我们觉得银行业的前景还是稳健的,而且稳健的前景,同时结合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能够支撑中国未来平稳的增长前景,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 [12:30:28]
[凌华薇] 说到补充资本金,我看现在银行办法挺多,比如所现在发刺激债也好,发其他的债也好。我注意到一点,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发得非常多,非常迅猛,据说工行一家就有 5万亿,银行让理财产品多发一点,买银行股的增发,或者说参与买一点刺激债,这种做法监管部门怎么看呢? [12:31:43]
[范文仲] 其实理财产品具有创新性的业务方面,我们也非常关注。理财产品的发展,是有自然的一些需求,但是从监管部门关注来讲,这样一个发展,我们不希望造成特别多的潜在金融影响。所以在理财方面,前一段跟表外业务结合出了一些产品,但由于金融的管理能力从银行角度并没有完全到位,因此从监管方面对并表的要求在未来也会日趋严格。所以理财产品在今后发展会越来越规范。同时在巴塞尔协议III出台之后,大家会发现,它对表外这一块,现在给予了更多的一些关注,在这方面会有更多严格的规范。 [12:32:54]
[范文仲] 所以大家可能会担心这些严格的规范会不会扼杀一些新兴创新的市场。我们想其实如果监管的规则发展能够跟得上创新的发展,这才是平衡的状态,才有利于创新业务的发展。上次金融危机已经证明,如果一旦单方面推动创新,但是整个要风险管理体系,没有跟上的话,这样一些新兴业务最后可能会栽跟头,反而是不利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包括理财一些业务,如果加强一些规范管理,其实为了呵护这些理财业务健康平稳的增长。 [12:33:50]
[凌华薇] 在金融危机以后,一些国际评级机构,比如说惠誉和标普都先后调低了对政府的评级,但是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没有动,他们有一个最主要的理由,可能政府要为银行的坏帐买单,但是银行因为有政府的外部支持,所以风险并不大。我想先问一下标普的Ritesh MAHESHWARI先生,我这个描述是否准确。 [12:35:40]
[Ritesh MAHESHWARI] 谢谢。其实我们是上调了中国政府的评级。如果说把中国跟其他的一些美国或者说发达市场的情况做一个比较,危机对中国跟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大部分的发达市场当中,危机的负担是由政府来承担,所以他们不得不去提高杠杆率,甚至在爱尔兰这个国家就引起了危机。但是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其实银行方面获得了更大的刺激。假如看整个系统,把政府跟银行一块来看,中国政府不需要承担那么大的负担,所以中国政府总的评级实际上是上调了。而这些银行,因为他们现在资产风险提高了,所以他们现在的评级没有什么变化。可以说在中国银行已经是增长这么快之后,还是保持着稳定的评级,这已经是个好事情了。 [12:36:37]
[凌华薇] 杨行长,银行是不是就这么想的,因为政府对银行的外部支持力度很大,所以其实那些大家所担心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其实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12:37:18]
[杨琨] 关于政府融资平台,这是个比较时髦的话题,也是比较敏感的话题。过去在经济学领域里面好像没有这个概念,不知道范主任怎么“发明”了这么一个平台。银监会在部署我们检查的时候,我们都有点不知所措,因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没有这个科目。没有所谓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因为我们都是放给企业的,虽然可能这个企业是有股东背景的,有的比如地铁之类的项目,不可以交给民营企业办的,也都是用公司化的名义在做一个项目搞建设,但是股东中可能更多都是各级政府的投资公司。 [12:39:40]
[杨琨] 我们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已经弄了好几轮,在政府融资平台内的贷款,按照不同的程度来排查,按照全覆盖、无覆盖、半覆盖这几个风险识别的监管标准。我们做的压力测试从目前看,就我们这家银行,因为在政府融资平台领域里面的量我们是最少的,而且都是给的二级市以上的,比如说省会城市、直辖市、省属市这一级的,更多在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有还款的保证。而且我们80%以上都投在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也就是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市场比较好,另外政府也比较有钱。目前看我们不是特别担心这一类贷款潜在的风险。 [12:41:20]
[凌华薇] 范主任您在银监会之前担任过多年的经济学家,也有挂职锻炼的地方经验,请您谈一谈您怎么看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比如说银监会希望把银行保全做在前面,希望发生危机地方政府可以多分担一点,我这么理解对不对。 [12:41:47]
[范文仲]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确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从监管的角度,更多考虑在风险这一块,在地方政府的角度考虑更多可能就是发展。所以非常有幸我确实既在监管部门工作过,也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过。我个人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平衡的关系,如何能找到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平衡点,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讲也是至关重要。 [12:43:23]
[范文仲] 说到政府投融资平台,一个大的背景大家都很清楚,在为了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各个国家都在采取一些经济复苏的政策,都采取的很多刺激经济的措施。中国也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期间,进行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大大推进了。各个地方的信贷量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信贷增长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看到跟政府有关联的,每一家省市都有一个跟政府有关系的投融资公司,投融资公司靠一些国产来进行抵押、进行信贷、进行融资。所以这一类跟政府有关联的投融资公司,其中又是把政府信用担保的这一类公司,作为一个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概念提出来。 [12:44:00]
[范文仲]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有审慎的背景,一个方面我们对这种类型的风险要从几个方面看,一个政府承诺的,我们不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风险抵御手段,未来看一个信贷活动风险,要看一个工程完成之后的现金流,是不是能够覆盖还本付息的成本,同时也要看抵押的资产,是不是能够覆盖这些风险。所以实际上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考量,对目前增长很快的这一类贷款的审慎性的一些监管措施。 [12:44:36]
[范文仲] 但是从另外角度来讲,如果对某一类贷款在过去几年特别集中的话,从集中度的角度考量,也要对这一类贷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这就是最近我们对这一类政府投融资平台性的贷款,大幅度提高了风险权重,最高甚至到了300%。权重的确定也要根据现金流的覆盖能力,担保资产的情况,同时也对整个信贷,从集中度方面采取一些前瞻性的措施。 [12:45:13]
[范文仲]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这些监管的措施都有不同的解读,作为监管者——银监会,我们总是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既能够支持经济发展平稳的增长,同时要把金融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个工作非常困难,但是最近这些年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通过各种工具的摸索有了一些体验。这些几年监管的进展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同,包括对政府投融资平台方面的监管措施。这个也得到了不论是国家还是国际上的肯定,也非常感谢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给我们做的积极配合。 [12:46:37]
[凌华薇] 所现在基本上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都化解了,并不是一个潜在的很大的风险? [12:47:13]
[范文仲] 实际上中国很多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我们有很好的监管措施,相信在未来这种贷款能够更加规范。实际上我们也并不是把某一类公司所有的贷款都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贷款。还是要从经济风险本身看它的指标,看它有没有现金流的覆盖,有没有足值的风险抵押。 [12:47:29]
[凌华薇] 对系统性重要的金融机构怎么监管,我们看到中国的资本充足率高,是不是全球范围内对这个问题都束手无策,请Ritesh MAHESHWARI先生回答一下吧。 [12:47:53]
[Ritesh MAHESHWARI] 通过很多并购,的确有一些机构越变越大,但是这样他们也会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一些风险。银行大而不倒,就是说一些大的机构破产,就会造成全球的影响的话,那些大银行,对政府肯定是造成了风险,所以现在是不是说政府就不得不去救助大银行呢?我觉得不管是政府愿意不愿意,如果大银行真的有麻烦,这时候不得不去把一些其他的法律、规则的东西先抛置一边,不得不把这些大银行先救起来再说,现在政府救银行,不光为了银行家,其实也是为了保护公众。 [12:49:31]
[Ritesh MAHESHWARI] 接下去美国也会在法律上面做一些调整,政府也不见得非去支持大银行或者救助大银行。但是万一危机再次爆发的话,情况怎么样?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因为对管理当局来说,他们的选择的确非常困难。可能他们有的时候不得不给公众造成代价,但是是为了能救公众,也不得不去救大银行。 [12:49:57]
[凌华薇] 确实研究系统性对大银行实行差别资本充足率的政策。这个是不是范主任也介绍一下。 [12:50:22]
[范文仲] 我先介绍一下国际上现在对系统性重要银行的一些进展。目前国际上把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列入到今年监管改革的重要议题。近期大家就会确定,首先什么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国际上有可能确定在30家左右,针对这些确定的银行,从哪些方面加强监管,一个方面可能在资本方面会适当地把标准提高。 [12:52:31]
[范文仲] 第二个标准提高以后对于他能够满足标准的工具,可能进行一些考量。另外对这些资本的全球系统性银行会建立全球同行评议的机制。这些机制都会加强对国际上系统性重要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从中国角度来讲,我们已经在指导意见中明确,对国内的系统性重要银行机构,就会在资本充足率附加一个百分点的要求,这是从审慎的角度考量。 [12:52:51]
[范文仲] 因为这些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能够在资本的基础方面更加坚持。同时也会在日常方面给予这些金融机构风险更多的一些监管资源的分配,这是国际上和我们的一些考量。 [12:53:23]
[范文仲]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并不是太大而不能倒,比如雷曼兄弟,它在资本中也并不是最大的。另外出过问题的很多银行,比如说北岩银行,这些银行出现了很大的系统性的影响。所以未来除了关注系统性重要机构,我们对中小银行机构也要进行一些管理,这些管理可能更多要从结构性的,从中国比较有效的资本监管工具出发。同时我们也认为资本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包括中国采取的很多拨备的措施,我们觉得是非常必要的,对未来防范中国的银行业风险,将会是很好的补充。所以谈论到风险的时候,我们知道系统性重要银行是重要,但是要看到其他的小的银行、中等银行一样会出大问题,另外在监管工具上,除了资本之外也要看到其他的工具,比如说拨备、杠杆性,传统的银行都很重要。 [12:55:24]
[凌华薇] 中国每一家银行都是系统性的重要的,都破不了。现在进入Q&A环节,有没有听众有问题想提出? [12:55:53]
[东方网] 我有一个问题,范先生,银监会在去年就提出“腕骨”的检测指标体系,现在运行情况怎么样,您刚才也提到所有的指标都是很重要的,会不会把这个体系扩大到中小银行的监管范围。 [12:56:18]
[范文仲] “腕骨”是我们监管部门针对大型银行的特有特征所设计的一个监管体系,我们采用它已经初步对大型银行体系进行评级,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小银行可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以前有一个路透评级体系,跟“腕骨”都是有关联的。针对全部的中国银行体系,有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很好的风险评级系统,这个也在摸索。我们相信 “腕骨”是我们第一步,因为大型银行相对来讲信息量更充分,同时也更加重要,所以从大型银行开始。我们未来对整个中国银行业体系,不论大中小的风险评级体系都会加强,大家在将来也会看到这个结果。 [12:57:11]
[听众] 我是台湾大学教授,我姓黄,巴塞尔协议III 这个部分,是不是在风险权属部分,我们把表内和表外业务分开做。中国的银行现在在世界上也是“走路有风”,各方面都不错的。我想说,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巴塞尔协议III 里面有发言权,考虑到中国银行是不是可以常保强势,能不能主导议题,使风险权属对银行更有利。虽然现在的获利还不错,有20%以上,但是我想看3年、5年以后的情况怎么样。杨行长请教您一下,您心里面应该承受很多的压力。 [12:59:07]
[范文仲] 首先我想今天有很多的学术渊博的嘉宾,很多问题他们都可以做很好的回答。另外就这个问题来讲,我想谈三点,第一个从风险权重,表内和表外的关系。这次金融危机很大的根源就是我们对表外的风险忽视了,所以这次监管改革的重点,也是真正实现全面并表的监管,使表外的业务同样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从现在初步考量,包括在国内的一些考量也是,一个方面表外转到表内会有一些风险转换系数。另一方面如果一些资产留在表外,但是有风险的话,将会受到同样相似的资本规则来约束,所以叫参照一些表内的资产进行一些管理。所以一个方面对表外可以通过合适的比例转进来,要不然待在表外就要用同样的风险管控措施。 [13:00:11]
[范文仲] 第二个权重其实是我们现在目前所考虑的,在现阶段的一些基础、工具。在未来如果中国银行业能够全面实现巴塞尔协议II、巴塞尔协议III,进入高级的一些资本管理方法,可能不光是权重,每个银行都会有自己的PB(市净率),有自己的LGD(违约损失率)这样的测算,这样的测算也都要体现风险审慎的原则,现在看到是调权重,未来是调全套。 [13:01:28]
[范文仲] 第二个问题,中国这么多的监管、这么多的要求下去,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会不会受到影响?会不会在今后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这是一个短期跟长期的考量。短期之内,你看到更多的是成本,这样的严格监管可能使发展速度慢了,但是长期之内要看,一个比较严格的监管标准下,我们能够保证一个稳健的金融体系,这个银行能不能实现稳健的发展,虽然每一步走得慢一点,但是在长期内走得更稳,更有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银行的竞争力反而大大上升了,就是因为前几年监管相对比较审慎,我们的银行经营比较稳健,所以短时间内慢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长期内能够稳健、有序的达到我们的目标。所以对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我们是有信心的。 [13:01:57]
[杨琨] 对于巴塞尔协议III,我认为在短时间内会影响我们业务的拓展,市场的扩张,对利润带来一些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就是范主任讲的观点,长期来看一个审慎的原则有利于我们打造百年老店,另外巴塞尔协议III 不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一个世界金融的准则。如果各个国家的银行从业者都按照巴塞尔协议III 来执行的话,我相信资本市场在衡量每一个上市公司的时候也会有变化,也会被整个市场所接受。 [13:02:39]
[听众] 我是来自于私募基金的,两个问题,第一个请教一下龚老师展望一下下半年的宏观经济以及交易策略。第二个问题问一下杨行长,面临通胀高企,贷款规模下降,对于政府投资的担忧。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盈利的可持续性。 [13:02:57]
[听众] 今天主要是谈到巴塞尔协议对经济的影响,对中国银行界的影响,时间非常有限,我简单回答一下。下半年宏观经济环境确定性会比上半年好得多,不管从全球经济也好、中国经济也好,尤其是中国的通胀,下半年会开始至少同比见顶回落,其实环比中国通胀已经见顶回落,所以下半年中国总体的经济环境会比上半年好很多。全球也是一样的,日本下半年进入地震之后的重建期以后,美国复苏态势也是非常好的,就业改善也在持续当中。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不管是全球和中国来讲,宏观经济它的确定性都会比上半年好很多。简单讲到这里。 [13:03:42]
[杨琨] CPI 的上升导致目前存款复利率时代,为什么银行现在发了很多理财产品呢?实际上给存款人一些补偿。换句话说,也是利率市场化在银行间的一个前哨大战,各家银行在发理财产品,现在已经竞争的非常激烈。关于今年下半年市场信贷紧张已成事实,特别是前几年为了拉动内需,启动了政府的大量投资。后续反映目前渐渐出来了,今年中央银行采取的一个非常科学的方式,用了一套模式来计算各家银行放贷所持的比例,但是不管怎么说,信号肯定是下降的。所以我们也做了很充分的思想准备。 [13:04:30]
[杨琨] 一个是细分市场,细分客户,特别是前几年我们都有一些承诺,但是我们承诺的一些项目,承诺的一些第一期项目支持了,但是第二期、第三期,通过去年和今年不断涌现出来,我们还是有一个资金的保证。但是就信贷下降这个趋势,当然这也是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所必须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但是短期内可能会对企业有比较大的影响。对银行的影响我想是有限的。因为我们现在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越来越高了,民间的财富也越来越多。尽管利率现在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平稳,我个人还是很有信心的。 [13:04:46]
[听众] 我是来自于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有两个问题问一下范主任,第一个是关于巴塞尔协议III 的。巴塞尔协议III 中并没有拨贷比的指标,但我们中国的条例里有这项指标,有银行说拨贷比的指标有一刀切的嫌疑,对资产负债比较好的银行来说是不公平的。第二个关于平台贷的说法,能不能透露一些数据,比如说一季度末,平台贷的数据是多少,对于银行报上来的平台贷的数据,您怎么看? [13:06:08]
[范文仲] 很感谢大家对监管的关注,针对最后一个问题,我想一个是巴塞尔协议III 里面拨备的指标。其实巴塞尔协议III 我跟大家介绍了,是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方案,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国际的监管界还在对动态拨备进行研究。这个方案可能会在未来出台。中国也是根据国际监管改革,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了我们自己的拨备要求。这个拨备要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拨备覆盖率,我们的要求在金融危机之前已经明确了拨备覆盖率为 150%。这次执行巴塞尔协议III 的时候执行了总体拨备率的要求,是拨备抵上全部的贷款余额,这是审慎的指标,现在标准定在2.5%。 [13:07:19]
[范文仲] 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讲,银行拨备离这样一个总体拨备率的水平也比较接近,所以这方面的压力并不大。这两个方面是涵盖风险不同的特征,拨备覆盖率是针对坏帐风险,有多大的覆盖能力。拨备率是针对如果这个坏帐本身目前标准,我们觉得它不准确,或者说在未来这个坏帐率有可能反弹的话,从总体的贷款说话也提一个指标。这两个指标,我想是相辅相成的,在坏帐率比较低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总体拨备率指标好像过于严格。但是坏帐率一旦反弹,就会发现拨备覆盖率的指标,变得更加严格。这两个指标在不同的阶段,控制着风险的不同特征,所以给大家做一个解释。实际上在动态拨备方面也正在做研究,中国是在前瞻性方面走出第一步。 [13:07:51]
[范文仲] 第二个数据很抱歉,相关数据都在整理过程中,而且是由我们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整理,所以我没有办法提供准确的数据,但是大家请放心,我们银监会会适时地把这些信息跟大家进行交流,进行汇报。 [13:08:23]
[凌华薇] 大家跟我一样,希望这些技术性的规定不是真正建立在一个沙漠之上,其实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任重道远,感谢嘉宾跟我们分享他们的观点,也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 [13:08:40]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