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5月CPI或创年内新高 专家称仍在可控范围

2011年06月02日 03:33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夏 青

  大多数观点认为今年CPI涨幅前高后低,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有望减轻

  近期市场对通胀的忧虑加重。近期以来,蔬菜和猪肉价格连续上涨,加之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连续大旱,再度加重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虽然不少机构都上调了5月及全年的CPI涨幅数据,但宏观研究员仍认为通胀在可控范围内,而且在6、7月份达到高点后会回落。

  商务部和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影响,5月份食用农产品价格开始结束小幅回落的过程,重回小幅上涨。此外,生产资料价格也在小幅上涨。业内普遍认为,5月CPI涨幅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很大。目前主要研究机构的分析师仍在不断上调CPI的预测值:5、6 月份的CPI预测值都被上调,其中之前预测6月最高值为5.5%,5月28日的数据显示,该预测值被调高到5.6%。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预测,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可能达到5.5%,超过3月份的5.4%,创出年内新高。

  宏源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预计5月CPI同比上涨5.5﹪,由于6月份CPI翘尾因素更比5月份高0.52﹪,预计6月、7月CPI同比涨幅将分别达到6﹪、5.7﹪。

  民生证券研究员也表示,5月CPI可能会创年内新高。

  而中信证券与申银万国则对5月CPI涨幅预计较保守,一致预测为将会回落至5.2%。中信证券认为,若CPI涨幅再超预期将会影响市场对下半年通胀走势的预期。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预计5月份CPI涨幅为5.2%。

  李慧勇认为,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下,M1增速以及M1与M2增速差持续下滑,流动性带来的通胀压力继续下滑。而且,1季度的GDP环比增速相比去年四季度回落,PMI数据超季节性回落,3—4月份扣除价格因素的进口表现低于预期;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落等,均验证经济回调。经济增速的降低有助于带动物价的回落。此外,受美元指数反弹、市场对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新兴经济体不断出台紧缩政策等影响,5月份大宗商品价格以及油价终止涨势,均出现下跌,则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不过,他预计,6—7月CPI涨幅大概在5.6%—5.7%,10月份之前CPI涨幅可能都在5%以上,上调全年CPI涨幅至4.9%。但总体来看,前高后稳,通胀可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分析,通胀高企,未来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将取决于物价回落的时点及幅度。由于今年二季度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将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因此,预计二季度利率仍有可能再提高一次,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为抑制输入性通货膨胀,汇率升值的幅度也将会有所扩大。如果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如期减轻,则货币政策紧缩的力度和频率也将明显放缓。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