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再调查 没有集中倒闭显现

2011年06月03日 16:37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三家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关门如何演变成温州经济出现衰退的传言?

  权威部门回应:没有出现集中倒闭现象

  早在今年3月年温州企业主逃跑  4月10日,沪上一位著名财经评论员,在《温州民间金融泡沫接近崩溃》一文中提及了上述网帖,称“该文内容未经证实,但以利率之高、实体经济之低迷的景象来看,可以从侧面进行佐证,同时也证明温州等地通胀早已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

  4月下旬,随着江南皮革和波特曼餐饮两家企业的危局见诸报端,以及乐清三旗集团倒闭事宜曝光,这3家企业逐渐成为“温州经济出大事”的论据,矛头指向稳健货币政策引发企业融资难。

  5月24日,网上出现“温州不存在中小企业‘扎堆’倒闭”之类言论,称上述3家企业出事,主要是自身出了问题,属个案。

  本报曾报道,今年4月18日晚,在温州挺有名气的餐饮店“波特曼”和“港尚记”,员工们突然接到通知,不要再接待客人了。原因是,老板严某夫妇“落跑”,据传缘于资金断链。

  这件事开始引起关注,重点还不在这里,而是严某夫妇“失踪”前,留下了20万现金、银行卡和4辆汽车等资产,说是给员工发工资,着实与众不同。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温州当地媒体还报道了一篇企业危机新闻,“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老板近日突然不知所踪”。

  不过,报道直接点名,“坊间传言他是‘因赌博而债台高筑’出逃”。

  上述两家企业“出事”后,在乐清诸多电器电缆大佬中并不算出众的三旗集团,其濒临倒闭、官司缠身的消息,也“配合”着为世人揭晓。

  终于,上述3家“出事”的温州企业,开始“抱团”出现在各类消息开端。而它们被频繁引用,大多是为了证明,“温州经济出大事了”,且倾向于银根收紧逼出了一幕幕资金断链,甚至当下困难“堪比金融海啸”等说辞。

  不仅如此,支撑这一说法的“论据”,还有增多趋势:永嘉县黄田区域,近一个月有100多家企业关闭;温州瑞安的西西里连锁教育机构突然停业……

  三家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关门如何演变成温州经济出现衰退的传言?

  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再调查

  权威部门回应:没有出现集中倒闭现象

  温州的江南皮革、波特曼餐饮和三旗集团,本风马牛不相及,却因“扎堆”被爆出老板出逃等状况,短时间内引来了诸多关注。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上述充满“个性”因素的企业危局,竟一夜间都和银根收紧,进而引发“资金断链”等话题连在一起,成了“温州经济出大事”之类“传闻”强有力的论据。

  “传闻”闹猛之时,温州不少企业可能“扎堆”倒闭,或温州某地上百企业已倒闭之类信息,竟也不胫而走。

  温州企业到底有没有“扎堆”倒闭?若干企业“出事”,当真能看成温州经济出现衰退的预兆?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解亮

  企业危局“扎堆”为人知晓

  ■事件回顾

  ■权威分析

  “这3家企业出事,明显‘个性’强于‘共性’,为什么硬要扯在一起呢?”前天下午,温州市经贸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运行专家,在提及上述情况时,显得有些气愤。

  他掰着指头,向记者细数这3家企业的“个性”所在:

  江南皮革经营上并未出现太多问题,去年净利润还有3525万元,问题是出在企业主个人身上,“他喜欢‘打赌’,结果欠了很多钱,外逃后,导致企业陷入瘫痪。这和银根紧缩,和企业经营中资金链紧张,根本扯不上关系吧。”

  再说波特曼餐饮连锁的问题,“它也不是眼下突然出现的,早在两三年前,这家企业经营状况就有问题了,很多温州人看在眼里的。”

  三旗集团,也不是在精心专注主业的情况下出了问题,而是“多元化投资”造成顾此失彼……而且它明显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2008年,就陆续暴露问题。实际上,三旗集团未能按期还款的15份起诉书,立案时间集中在2009年底到2010年7月份,而非今年之后。

  在这位经贸委官员看来,不管什么情况,就都归因稳健货币政策等外部压力导致企业生存困难,这实在说不过去。

  记者随后获得资料显示,浙江银监局和温州银监分局前段时间做出的一份调查,证实江南皮革经营情况基本正常,只因企业主欠巨额赌债外逃致使企业倒闭;

  波特曼咖啡经营中餐、西餐、快餐以及橄榄油等多个行业,投入大量资金后却没有及时回本,自身资金周转越发困难,最终资金链断裂;

  而乐清三旗集团近年来除经营电缆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外,短时间内投资了塑胶、房地产、酿酒等行业,还在外省购入多处土地,资金运作顾此失彼,最终导致企业濒临破产。

  不仅如此,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之后出现的永嘉县黄田镇上百家企业倒闭,以及瑞安的西西里连锁教育机构突然停业等“论据”,不仅和资金链无关,而且还存失实之处。

  温州经贸委办公室一名负责人介绍,网上出现“永嘉县黄田近一个月有100多家企业关闭”等信息,他们随后了解情况是,根本不是所谓资金链出了问题,而是当地进行了行业整治。

  公开资料显示,抛光作坊在黄田较为集中,不少存在安全隐患。前段时间,当地政府对该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包括采取了停业整顿等措施,“根本不是所谓资金链紧张造成的。”

  昨天,记者从永嘉县委宣传部门再次获证,目前黄田当地企业运行状况平稳,没有出现“扎堆”倒闭的现象,偶有一两家企业关闭,也是正常范畴内的“关停并转”。

  至于瑞安的西西里连锁教育机构这一“论据”,则更显离谱。这本是一家两年前就已注销、基本证照都不齐全的企业,核心当事人洪某之前借此大量融资,而后彻底消失。学生家长和股东都已报案,警方也已介入调查。

  结果,这种状况,也被扯进了外部压力导致“资金断链”之类话题。

  有关中小企业“扎堆”倒闭的“传闻”,还是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

  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温州等区域再次成为中央相关部委密集调研的目的地之一。

  那么,温州企业当下生存状况到底怎样?

  银监部门5月出具的一份报告透露,根据温州工商系统调查,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对企业融资产生了一定压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温州企业整体向好的发展大格局,也没有出现企业集中倒闭的现象。

  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全市私营企业注销户数534家,同比减少14.56%。但是,全市在册私营企业7.32万户,再创历史新高,注册资金2063多亿元,同比增长15.11%和28.37%。

  温州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干淙波介绍,企业外迁、合并、转行和倒闭等,都会影响注销户数。

  而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倒闭,应该以工商等部门登记数量为准,不是凭空猜测。一个企业只有完成注销和结税等事宜后,才算真正“死”掉了。

  “应该说,相对还是比较平稳的,根本没有外界传言那么大的波动。”干淙波说。

  在调查中,温州市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当前一些企业出现“关停并转”,直接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的较少,更多的是企业经营不善所致。而且,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部分企业被淘汰,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比如,一些不符环保要求的皮革、炼钢等高污染企业,根据规定本来就要关闭;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自然也要予以淘汰。

  “类似这样的情况,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温州经济出现危机的先兆。”上述经贸委官员解释,再退一步说,参考往年数据,每年也有5%至10%的企业经历“关停并转”,这也都很正常。

  温州企业生存状况未出现大波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