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央视对手节目:养老院能不能减轻养老负担

2011年06月04日 15:03 来源:央视《对手》

  《对手》端午节"幸福四重奏”系列之二

  -----《养老院能不能减轻养老负担?》预告

  据媒体报道,2011年初,广州越秀区年过八旬的张婆婆两次报警,只因儿子要把她老伴送进敬老院。养儿防老,这一仍被许多人坚持的传统,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于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立生活,据统计,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城市和乡村都出现了大量无人陪伴的空巢老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7亿人。与此同时,随着独生子女们结婚生子,421模式的家庭正在迅速增长:一对夫妇既要养育一个孩子,还要照顾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的四位老人,使养老压力空前沉重。老了谁来养?这已成为许多人眼前的难题。家庭养老力不从心,于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

  那么,送老人去养老院是不是不孝?送老人去养老院会不会增加养老的成本?社区养老能不能让我们省钱省心?养老院,能减轻养老负担吗?

  6月4日央视财经频道《对手》栏目晚间21:55即将播出的《养老院能不能减轻养老负担?》节目中红方阵营由媒体评论员朱煦、北京爱暮家香山养老院院长姚雪、媒体评论员丁兆林组成。蓝方阵营由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媒体评论员张彬、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人口与生殖健康研究室主任茅倬彦组成。他们就“送老人去养老院是不孝吗?”、“去养老院会增加还是降低家庭养老的成本?”“养老能不能让我们省钱省心?”展开激烈的辩论。辩论过程中多家财经媒体记者以及现场观众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一些质疑。欲知双方嘉宾有何精彩表现,敬请关注 6月4日周五晚上21:55分央视财经频道《对手》节目现场揭晓《养老院能不能减轻养老负担?》

  《对手》------养老院能不能减轻养老负担

  嘉宾名单:

  红方嘉宾:

朱 煦 媒体评论员朱 煦 媒体评论员

  朱  煦  媒体评论员

姚 雪 北京爱暮家香山养老院院长姚 雪 北京爱暮家香山养老院院长

  姚  雪  北京爱暮家香山养老院院长

丁兆林 媒体评论员丁兆林 媒体评论员

  丁兆林  媒体评论员 

  蓝方嘉宾:

于国富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于国富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张 彬  媒体评论员张 彬  媒体评论员

  张  彬  媒体评论员

  茅倬彦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人口与生殖健康研究室主任 

  主持人:观众朋友,节日好,欢迎收看《对手》栏目,端午节特别制作节目,幸福四重奏,我是王凯。我手里现在拿着一个小红本,它叫做老年人优待证,当你年过60的时候,在中国很多地方可以申领到这样一个小证,有了它证明你已经步入了老年生活,我们现在国家平均人口75岁,75减60,平均每个人会有15年以上的老年生活,那么这一段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去渡过,怎么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感,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这不单是老人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关于养老的话题,辩论过程当中,红蓝双方陆续会有六位嘉宾上场辩论,红蓝双方参与我们的讨论,第一个问题让很多老人、年轻倍感纠结的问题,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是不是不孝,掌声请出红方第一位嘉宾媒体评论员朱煦先生,有请。

  朱煦:其实送爹妈去养老院就像爹妈当年送我们去全托一样,幸福一样的,区别只是当年爹妈送咱们的时候,没问咱们愿意不愿意,但是咱们今天送爸妈去养老院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爸妈您愿意吗?

  主持人:谢谢。有请蓝方第一位嘉宾北京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于国富先生,国富兄一句话表明观点。

  于国富:在家千人好,出门一日难,养老院条件再好,没有办法给老人家的温暖,而给老人家的温暖是每个子女应尽的孝道。

  朱煦:接着咱们于律师的话讲,给爹妈家的温暖,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我们现在更多的家庭遇到的老人是一个空巢的现象。即使子女非常的尽孝,但是子女面对上面的爸爸妈妈,面对自己的岳父岳母或者是公公婆婆,还要应对可能祖辈的两位老人,所以我们会发现呢,将来的这种养老,它面对的是2对8这样格局,那么2对8怎么样来现实存在的呢?家实际上在更多的时候老人们是孤零零的,或者是两老相对,是这样一种状况,那么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家固然是有了,老人熟悉的这些家的内容也是有了,但是老人遇到更多的问题是谁来保证。老人想跟孩子说话,老人有许多老人的需求,老人的吃饭,老人的饮食起居很多问题,老人可能需要护理,老人需要关爱,老人需要交流,这一切又从哪里来,绝对不是一个家所能承担,但是我们来看,我们现在的养老院正在逐渐地完善养老院,他会给老人们提供更多的相聚、更多的关爱,所以我说进养老院是对老人的大孝、务实的孝,是有效率的孝。

  于国富:根据马斯勒的理论,人的需求吃饱穿暖,包括更深层次,尊重的需求,回到养老问题上来,老年人的需求多层次,除了物质上需要我们照料,生活上需要我们辅助以外,还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而在家庭里面可以得到儿孙绕膝、欢聚一趟,这种天伦之乐,而如果说我们把他送到养老院他是没有办法得到这种欢乐的,这个需求是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应当所得到的回报,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当我们大家说,我们很忙,我们应酬很多,我们没有时间照料他们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我们可以为客户的一个事情从北京飞到深圳,可以为老板的一个事情加班到深夜,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回家多陪陪我们的老人呢?而他们才是真正赋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为我们操劳一辈子的人,是我们的恩人。那么对于这些人,我们有一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有借口面对这样大爱都是没有任何说服力,在这儿拿一句老歌提醒大家,常回家看看,别再提什么养老院。

  朱煦:年轻朋友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受旧观念影响,总是怕背上骂名,总觉得把爹妈送进养老院那是多薄情的事情,我们试想一下,像丁老师讲的那样,我们关爱我们父母、我们陪伴我们父母,你有多长时间,你要不要出差,就算从一个城市几点回家,会不会加班,再有天天回家,天天回家能和父母在一起有多长时间呢?而父母实际上本来已经和你分开住了,而分开住最常见的形式,您最早是周五晚上回去,周一早上走,那么父母要用多长时间,用五天的时间等待两天的时间。那么在五天的时间里头,爸妈实际上还是空巢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生活结构已经不具备了,就是您所说的那种,就是大家其乐融融,大家非常开心地在一起,而且这样在一起,实际上是高昂的代价、极低的效率,更何况爹妈老了总会生病,那他生病了您是靠什么?其实您能靠的就是护工和保姆,您自己靠不上,如果靠上您自己了,您就有可能失业了,面对失业来讲,您如果失业了,在家陪父母,您是折磨父母还是善待父母,与其这样,老8人的观念都在转变,都没有给您扣上不孝的帽子,您自己为什么背上不孝的帽子,所以我们顺从父母意愿,把他们送到养老院去。

  于国富:实际上这并不是观念新旧问题,谈到养老院不是一个新事务,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在学雷锋、做好事的时候,曾经去过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但是那会儿的敬老院收留哪些人,孤寡老人,换句话说,没有子女来承担这种赡养义务的老人,才进养老院。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的,我们不可能进步到了,老年人他的子女双全,还在被送到养老院去。这是不可以的,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送老年人去养老院,有三个不利于,哪三个不利于,第一步利于老年人自己,人在家养老可以有天伦之乐,这种天伦之乐对于老年人来讲,这是他辛苦一辈子所追求的。

  于国富:这是我刚才说第一个不利于,第二个不利于,不利于我们家庭本身。为什么?因为大家可能听说过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有一生的生活经验,他能够告诉我们,我们年轻人所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生活经验,而老年人正好可以弥补我们年轻人生活经验的不足,甚至咱们现在很多的小两口,为什么离婚率越来越高呢?可能和这种老年人不在身边,没有任何人开导他们有关系。

  朱煦:我觉得于律师说了一幅非常美好,而且很甜蜜的情景,其实我们想一下,什么叫代沟,代沟就是指上一代人和这一代人认识观念上的很大差距,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现在的老人,其实他在认识上是有很大的分歧和冲突的。如果您说我们说一点不关乎这些内容的,我倒相信大家还能够其乐融融的谈,您如果说到您刚才所说的内容,只能是天天打架。

  于国富:朱老师提到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我想要说这既然是幸福状态,为什么不能够去追求,如果已经有这样生活,为什么要让养老院打乱这样幸福生活。

  朱煦:为什么可以追求?比唱歌还要难,为什么唱常回家看看,就是因为常回不了家才唱这个歌,如果大家天天都回家,唱这个歌有什么意义,完全没有意义。

  您把难易问题做了一下排列,买名车、豪宅容易,而照顾自己的父母是难的,你的潜意识里是这样一个意识,而我的意识里面照顾父母首先是第一位的。名车豪宅我认为应该是第二位,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照顾父母一点不。工作岗位是不是第一位,加班是不是第一位,劳动合同是不是第一位,薪酬增长是不是第一位,这些是不是第一位?

  于国富:首先我是一个法律人,所以您这个问题问到枪口上了,劳动合同规定每周工作时间有限度,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有限度的,如果我们的老板要求我们一天24小时加班的话,这样的老板不要也罢。这是我说的第二个不利于。第三个不利于,送到养老院不利于是社会,社会上能够提供养老床位是不足,单纯床位解决不了,谈何社会帮我们养我们老人,如果我们自己都认为养我们老人是很难的事情,社会怎么能够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决呢?

  朱煦:我认为首先是观念进步,其次是他意识到了条件转变,我觉得老人们的与时俱进,其实比我们年轻人,比我们做儿女的要来得快,来得务实,所以我为什么说务实的孝,刚才丁老师表态,将心比心,他将来不会愿意进养老院,我将心比心,我今年50岁,我一定选择在一定时候选择去养老院,而且主动,不征求我女儿意见。

  朱煦:没有,因为我所处时代和我所面对生活应该有一个更有效的配置,如果我们一直认为那个空空的家庭,冰冷的家,那样一个小小的空间是所谓的刚才于律师所说的,有那种天伦之乐的,试想一下,就你自己,除了电视、除了网络,你什么都没有,哪里来温度。

  朱煦:可是我去了养老院,我起码有同龄人。去了养老院就算全托还能接回来,去了养老院,能看到很多很多我能参加活动,去了养老院真的有点小病、小灾,不用求儿子、女儿,不用麻烦他们了,直接给我照顾了。

  于国富:我觉得刚才朱老师给了我们非常阴暗的假设,他的假设是什么?居家养老就是被关在一个黑屋的养老,不是这个概念,居家养老指老年人仍然在家庭,他可以在子女下班了以后,见到自己子女,在自己孙子从幼儿园回来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孙子,在这些人上班了以后,可以见自己的邻居、老朋友,他们的生活仍然是圆满,另外一点养老院里确实有一些医疗设施、有一些护士,但是我们现在社区都已经有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他们的专业性要比养老院专业性强得多。这一点,我认为朱老师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家想得那么阴暗,这个是不对的。

  朱煦:其实我们在同一个城市计算一下比率,又有多少家庭是儿女和父母在一起的,所以于律师一再强调的先决条件,家里总有儿女的阳光在照耀,但是事实上至少在工作日的时候,我们只能,特别是在冬季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天不亮的时候,偶尔听一下儿女的声音,见上儿女的一面,没准还是疲惫不堪的,累得要死的,所以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我就不知道我所描绘的阴暗还是于律师给我们构筑的这种虚幻的阳光来得更实在。

  于国富:再回到我们刚才说到,老年人愿去养老院,到底是自愿的还是非自愿的,我这儿有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老年人里面有60%是因为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有30%因为害怕自己连累儿女,这是在百分之百这些同意去养老的人里面60%和30%,只有10%的人是自己愿意去养老,其余的60%和30%,都是因为子女并没有照顾周到。那么我认为在这里面。

  主持人:你是说像朱煦兄这样观点的人是属于10%。

  于国富:对,我非常钦佩他。但是我在这儿要强调一点,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这些子女的生活,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去工作,他们可能愿意去牺牲自己的家庭温暖,但是我们千万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地认为,这是他真心地自愿地去养老院。如果我们有些人把父母排在了所有的事情之后,然后说我有时间做这些,所以没有时间照顾你,那这绝对是不孝的。

  主持人:刚刚我们一起讨论第一个问题,咱们再来看看如何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之后,我们应该算一笔账,我们付出是不是和我们得到成正比,也就是说我们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之后,我们能不能得到我们期望的还是我们的养老成本会随之升高,这就是我们的第二轮辩题,有请红方的第一位嘉宾。咱们掌声请出红方第二位嘉宾,她就是北京爱暮家香山养老院院长姚雪女士,

  姚雪: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阐述,我觉得老人住到养老院里会更安心,也会更开心,所以核算一下,住在养老院里是划算的。

  主持人:咱们再看看蓝方是谁来出场,有请媒体评论员张彬,有请张彬兄。面对业内人士的建议你怎么说?

  张彬:现在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私立养老院良莠不齐,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得花费不小的代价,这种既违孝道,又赔钱赔本买卖,我奉劝大家千万别看。

  姚雪:专业事情由专业人做,成本一定是最低的,第二个观点,觉得很多的老人他居住的周围没有专业的养老的服务网点,所以没有专业的人员,住多专业的养老院养老机构来说,实际说设施设备是很完善,人员素质也是可以有保障的,老人如果生了小病也可以得到紧急一些救治,搜易觉得住到专业的养老机构里来是安全上有保障。第三点精神方面,如果住到专业养老机构里来,会比在家里可以摆脱精神上的荒芜。他们不但可以得到子女的这种关爱,也可以通过娱乐活动,结交更多的同龄朋友和我们养老院里年轻员工,所以从而让老人他得到更多的尊重感和价值观。最后一点,我想说的就是,老人实际上他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居住的房屋,采取出租的形式,或者以断按揭的方式来抵消养老院的费用。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住到专业的养老机构里来,没有增添家庭的支出,从而性价比更高。

  主持人:好,谢谢姚雪,总而言之,专业的人士去做专业的事不但从生活上、医疗上,以及精神上都可以给老人养老,是不是?

  张彬:当下社会我们发觉往往是专业的人做专业事,往往做不好,还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就居家养老来讲第一中国人传统习惯还是要在家里养,之所以要出去那是没办法才出去,父母怎么说愿意,其实他心里也是为了减轻儿女负担不是他的本意,另外我记得2010年3月广州的某家媒体做了一个调查,在海珠区、白银区等等这些大的行政区域内做了调查,发觉养老院的费用三千到一万不等,当然还有更高的,但是平均起来三千到一万,同样有个数字大家知道不知道,职工收入只有两万多一点,如果你在三千和一万之间我们选择一个中等养老院的话,咱们用五千来说,基本上你一个月的工资可能还不够交他一个月的管理费。

  不要忘了伙食没算,如果你需要其他服务没算,这个在日本又是有先例的,包括你说你走失了我找你,这都要算钱,我不知道姚院长你们养老院到底是怎么收费的,但是总体感觉来讲,目前我们的养老院费用相当昂贵,而且服务质量、服务的水平也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在子女身边最安全、最踏实,即便出了什么事也不用别人负责。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到底是居家养老好还是放在养老院好,哪个性价比更高一点,这样我们一起来看个图表,来对比一下,一起来看。养老费用的方面居家养老无房租,看护费用,机构养老肯定是要付一定的费用,但是相对似乎比较重,情感需求方面与子孙同住,在机构养老你也可以和同龄老人作伴,去排遣自己的孤独感。安全系数方面,在居家养老可能安全系数相对差一点,但是机构养老有全天候的这些看护人员,饮食方面,在家做饭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烹饪,老人爱吃什么吃什么,可是在机构养老可能会有一个统一的时长,并不是那么自由,个人自由个人隐私的方面在家里当然是自由,隐私可能得保障,但是作机构养老可能要与他人同住,隐私上可能稍微欠缺这么一点,这是我们简单的一个图表对比,不知道两方嘉宾还有哪些觉得异同的地方,尤其给我们算算账,到底哪一个更值。

  张彬:勿庸置疑,大家根据图表显示,已经发觉了,居家养老在子女身边,至于刚才我们说比如安全问题,北京前一段时间出了一个事,也是老人被送进养老院,本来以为是美梦成真,结果发现恶梦开始,进去之后第三天因为医护的问题,颈椎摔断了,从养老院来讲他把这个,去医院,在养老院医务室来护理,耽误了治病时间,造成了很恶劣影响,最后在他要出去的时候,还要收13万看护费等等,一系列,现在养老院收费高,护理的能力低或者说相对服务水平低,这个是跟国外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中国国情不同。

  姚雪:张彬,我想打断您一下。其实您刚才我觉得有一部分是误导,为什么这么说呢,您说的这种个案的确是有,但他不是整体突发情况,家庭举例子,有很多老人他就是自己在家庭空巢老人,已经在家里去世,但是没有人发现,可能五天或者十天以后才被邻居发现,那时候已经面目全非了,那这种个案您又做何感想。

  姚雪:我来帮您算一笔账,因为我们刚才的论据是说到底是住家里划算,还是住到专业的养老机构里划算,比如说我们拿北京来举例,如果是一对老人北京城区大概两居室,他们每个人的生活成本可能是大概1500左右,包括油盐酱醋,所有的跟食物相关的,包括他有税费、电费、煤气费、卫生费等等一系列,如果这个老人在行动上有问题,他可能还要需要请保姆或者小时工,保姆和小时工,现在的北京的市区调查在两千到三千,保姆和小时工他们也要。

  姚雪:保姆吃饭也是有成本的,算来算去他们一个月的支出看得见是在五千块钱,包括如果我们想,拿我刚才举例来说,如果他们把两居室出租,根据目前北京市场价格可以租到四千块钱,这样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每个月的成本支出是九千块钱。如果想需要一张床我们一个老人收费大概两千块钱,我们再加上一个人的一个月的成本是七百块钱,所以我们一个老人的收费两千七百块钱涵盖所有的费用。所以你这样算下来,你觉得住在家里更贵还是住在养老院里更贵。

  张彬:你以为养老院没有博弈成本,小时工在家里如果跟你发生争执,还能发生请邻居和自己儿女回来帮忙,在养老院发生整治,按救助铃请人帮忙,反而叫来养老院两个员工帮人家一块收拾你。中国人跟西方人最大区别,一个老太太从年轻时候一工作就贷款,供房子,住到老了,这房子房款全返还,中国人恰恰相反,我们从年轻时候攒钱买房子,绝不贷款,到老了,快不行了,终于住上自己房子,现在这些养老形式,所谓按揭、出租,一对父母辛辛苦苦二三十年,买了一套房子,可算有自己房子住,你现在说。

  主持人:这说明大家还是认为进入养老院我们还是可能要多花一些钱的,是不是?也许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养老,除了居家养老,除了进养老院之外,我们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方式,一起来看。谢谢,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这社区的医疗急救等等各种机构的服务,这种服务这种养老的方式泵不能让我们做到生前省心,有请红方的第三位嘉宾,他就是媒体评论员丁兆林,有请兆林兄。。

  丁兆林:社区养老就像肥皂泡,看起来好看,但是真要抓到实处找不着人,还是回老养老院,有事找院长。

  主持人:有请蓝方第三位嘉宾国家人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人口与生殖健康研究室主任茅倬彦。

  茅倬彦: 离家不远,找人不难,花钱不多,子女不烦,社区养老省心省钱,谢谢。

  丁兆林:刚才对方讲养老问题省心省钱,首先一点不能在这个问题省心,再有一个钱一定要用在父母身上,另外一点,我们所说社区养老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一定要落到实处,什么叫落到实处,你得要知道老人出了问题去找谁,比如老人吃饭找吃饭的人或者吃饭机构,老人如果是生病,找生病机构,如果是有需要陪护,再找需要陪护机构,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几个机构他们是相互分开的,有了问题我只管你吃饭,其他事不管,如果是要看护的话我只管看护,吃饭的事,我不管,这时候你会发现老人已经是非常不方便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看起来很美东西落不到实处,它的价值就没有了,这个过程中还是要走到社会最本质,一个社会最有价值就是他的幼儿园跟他养老机构,至少是应该一样的多,出门就能够找到幼儿园,也能够找到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把这些所有的养老服务进行打包服务,一个是方便老人,再有一个就是有专人负责,有什么事你不会跟社区不同机构扯皮,有什么事找院长就能解决问题,这才是一个社会所正常应该有的一个社会的养老机构一个结构,专业的人士做专业的事情。

  我想先阐述一下居家养老的优势在哪儿,第一节约成本,在自己原来家里生活,原来自己家里一些消费、住房,以及消费品都可以使用原来,极大程度节约成本,其次就说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有一些特殊服务,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培养了一支非常专业家政和护理服务队伍,那么通过很少的花费,大概是一个小时是十到三十元,可以购买呼叫救援、家政服务、解闷聊天等一站式家庭养老服务。第三个,身心愉悦,我们说社区养老一个很大哈出你没有离开家,没有冲击到原来一种传统养老观念,这样在熟悉关系里可以预家人左邻右舍交流,这样促进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第四点,社区养老可以激发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一种热情,当你社区很有凝聚力,老年人愿意去无偿或者低偿去做为社区做一些管理工作,这样也提供了老年人一个老有所为一个空间和一个机会。所以说我们认为,家庭照料如果现在是力不从心了,公立养老院一票难求,私立养老院很多人承受不起,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更加难以承受。所以说社区养老省钱省心又省力是最靠谱的,谢谢大家。

  茅倬彦:实际上我上个礼拜刚从山西省考察回来,到一个社区里头,具体不提名字,到一个社区里,我进行详细考察,他们养老模式是这样,您所说问题几乎他们都已经给您想到了,他们都给您解决了。比如说他们每给一个社区,他们花了大概一百万左右覆盖社区三千个老人,社区里头我们工作人员进去采集老人的信息,然后给老人配发了一个手机,这个手机配棉是有一个免费,一个呼叫按纽,这个呼叫,当你有需要的时候你一它按钮,社区中心有一个GPS,我们当场打了电话,只要你按按钮,立马出现老年人的头像,家庭位置,马上出现屏幕上面,服务人员在五分钟之内就会到达您家,给您解决这个问题,是这样子的。

  丁兆林:最后没有来怎么打这个分,再有一点,这个东西我们平时在说,五分钟就到,实际我上跟你并没有法律协议,并没有义务必须5分钟到,听起来很美,但是最后一个小时没有到,最后耽误老人治病,这个责任由谁来负。

  茅倬彦:您目前属于一种空想状态,您认为这个做不到,那个做不到,实际我们探索过程中已经做到这些,而且还在研发新的东西,就说跟西安交通大学他们介绍,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一种,如果你要是请到,如果老人瞬间摔倒,手机带在身上,倾倒斜度手机提醒我们这边GPS。

  茅倬彦:你这个数据,我可以说是一个准确数据,因为我前期做过一些调研,也就是说比如说我们拿上海为例子,一张养老床成本平均十万人民币,建老人养老院,大概花两千万左右,我想请问大家你们觉得这样花费,相对社区养老,谁在农村更可行,谢谢。

  丁兆林:我们在养老和养小的时候,我们做一个比较就能知道,我们知道养老的时候,是他做一个社区养老,吃饭你到餐厅去,如果看病你到卫生所去,但是我们对养小时候是绝对不会有这样概念,我们一定要他送到幼儿园,我们绝对不会吃饭到餐厅里去这样一个结果,所以我在养老和养小问题上是双重的标准,你发现了没有,我们是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但是为什么不能在我们社会建通例专业这样一些养老机构呢?

  丁兆林:其实我们所说的养老和这个照顾孩子是一样的,你一定要记住,其实大部分的老人当他身体很健康的时候,不是你在养他,而是他在养你,他在给你帮忙,等真正他需要帮忙的时候,那时候才见你的功力,那时候他需要你每天需要你照顾的时候,那时候你能真正地去帮助他,那才是功力,所以我们说养老不是他在回家给你做饭的时候,那不是你在养他,而是他在养你。

  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今天我们探讨的是一个养老的话题,每一个人都不能忽视,中国现在每年正在增加几千万人口的数量,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会感觉中国社会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政府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与此同时,其实社会各界也应该不断地贡献自己的智慧,银发经济,当然如何在银发经济过程当中去掘得自己一桶金,那就要看如何提高人生活当中的幸福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本身具备商业价值。衷心地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期望您在明天同一时间,继续关注我们《对手》为您奉上的《幸福四重奏》的其他节目,这就是今天的《对手》,我是王凯。再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