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黄浦和卢湾两区合并 如何1+1大于2

2011年06月08日 19:50 来源:财经网

  新华社6月8日消息 外滩和新天地,南京东路和淮海中路……这些闻名中外的上海地标,即将迎来牵手的机会。记者8日获悉,上海两大中心城区黄浦和卢湾合并成新黄浦区的方案,日前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回溯到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北京四区合并。中国的这些直辖市,相继经历了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在此示范效应下,一些区域中心城市的区划调整方案也在酝酿中。专家指出,在当前“城市病”频发之际,“并区”不是简单为了“做大做强”,如何产生“1+1大于2”的效应才是各地政府的重要命题。

  “并区”渐成趋势

  “上世纪60年代,上海有10区10县,后来经过黄浦南市合并、浦东南汇合并,缩减为17区1县。如今黄浦又与卢湾合并,将使得上海的区县数量进一步减少。”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认为,总体来看,上海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面积扩张相适应的。

  以此次合并的黄浦和卢湾为例,两者都属于上海的“袖珍城区”:前者面积12.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2.99万人;后者面积8.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94万。“原来并不觉得小,现在随着城市发展,越看越像‘大街道’。” 沈晗耀说。

  与上海类似的是,北京的行政区划同样经历了多次调整。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拥有9区9县,2010年四区合并成两区后,行政区划缩减为14区2县。其他直辖市中,天津于2009年在塘沽、汉沽、大港三区的基础上成立了滨海新区,重庆则在2010年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设立两江新区。

  “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体系、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相对应,城市区划也需要随之调整。”区域经济专家、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浦西“心脏”地带两区的合并,将催生出一个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与浦江对岸的“大浦东”形成良性互动,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深远意义。

  优化资源配置 压缩行政成本

  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指出,“并区”的很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由于当前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仍较强,行政壁垒的存在导致很多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而“并区”后便于统筹规划,可以减少协调成本。

  “像黄浦和卢湾这两个区,在金融服务、商业贸易等领域,彼此实力相当、功能相近,存在竞争大于合作和资源重复配置的现象。合并后有利于减少内耗。”一位专家指出。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是一大考虑。在浦东、南汇合并前,两区交界处曾有不少断头路。“大浦东”成立后,“断头路”现象得到明显改观,浦东的发展空间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外,‘并区’能够扩大区级政府的开发建设视野,在一定意义上减少其对微观经济、特别是企业的干预,这对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也是有好处的。”沈晗耀认为。

  除去经济和城市功能布局方面的因素,压缩行政成本亦是城市区划调整的“应有之义”。“‘并区’后的一个方向,就是精简机构,提升行政效率。”肖金成说。

  不过,在现实中这一过程进展有时并不顺利。有些行政区域在调整过程中,老机构没有裁减,新机构却已冒出。“人员安置是区划调整中的难题。对此现象,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我国的改革大都采用渐进的模式,其中既要效率又要兼顾公平。不过,经过两三届政府的过渡,这类问题最终能够得到解决。”肖金成说。

  “做大做强”更要“做精做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很多城市的区划调整都采用了“强弱联合、肥瘦搭配”的模式。在“并区”的过程中,强区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外延式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而弱区也借此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区域价值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这些调整的一个隐含意义,就是做大做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副所长张险峰说。一个已有的案例是,在浦东、南汇合并前后,公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区域楼市的变化。而从目前情况看,南汇部分板块的房价,已是合并初期的2倍左右。临港新城的开发和迪士尼项目的落户,无疑加快了南汇的城市化步伐。

  肖金成指出,像黄浦、卢湾这样的中心城区合并,属于“强强联合”。由于两区发展比较成熟,合并后可供开发的土地也不多,下一步可以注重挖掘内涵,把管理做精做细,实现由“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转型。

  张险峰也提出,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在合并后,要注重盘活存量资源,走“紧凑发展”的路子。不能区划面积变大了,各种社会管理如教育、医疗卫生等却变粗放了。

  “如果通过区划调整,不仅平衡区域发展,还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功能性的突破,带来的效益就决不是简单的‘1+1’。”郁鸿胜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