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0日 06:5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哈药总厂怪味扰民数十年 向环保部门交数百万“排污费”———
由哈尔滨医药集团公司制药总厂超标排放污水和废气,导致哈尔滨市哈西地区被一种怪味笼罩,“夏天不敢开窗,出门要戴口罩”成为当地夏日里的特殊现象。
对于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现象,哈药总厂称,十多年间已投入4亿元治污资金,环境保护始终在进行;当地环保部门称,政府部门高度关注排污企业,监管从未停止。那么“药厂怪味”究竟为何挥之难去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药厂怪味”扰民数十年
在距离哈药总厂不到十公里的范围内,有多所拥有上万师生的大学,数万名师生饱受着“药厂怪味”的煎熬。记者调查了解到,哈西地区怪味并不是最近一段时间才有,至少困扰当地居民有二三十年之久,夏天感觉尤其严重,居民曾经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这一情况。遇到天气不好时,这股怪味可以飘散到市区内更远的地方。
■数亿元环保资金难除“药厂怪味”
“药厂怪味的确给周围居民带来一定影响。哈药总厂属于微生物发酵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性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气就是‘药厂怪味’产生的主要原因。”哈药总厂副厂长马杰说。
据介绍,哈药总厂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重点抗生素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级制药企业,现有员工近万人。
哈药总厂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彬说,上世纪90年代,工厂已经开始探索实施污染治理的途径。1999年以来,他们已累计投入4亿余元用于治理污水和废气,并取得一些成效。但即便这样,距离周边百姓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哈尔滨市环保局监察支队支队长彭旭说,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是个“老大难”。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对药厂进行专项监测,结果表明臭气浓度历次监测均超标约20倍;污水排放则一直处于“低超标”状态。他们在对药厂施行征收“排污费”等处罚措施的同时,还积极督促药厂针对主要味源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了多套气味处理设施,污染已经较从前有所缓解,但确实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厂怪味”。
■根治“药厂怪味”需下猛药
药厂在治理,政府在监管,为何一个怪味如此难消除?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原因是,药厂产能在增加,但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却没能同步跟上;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污染成本较低,监管部门往往只是收取“排污费”了事,并没有让企业从根本上重视环境保护。
据环保部门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哈药总厂在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总体来说投入还不够。产能在增加,相应的污染防治设施却没能同步跟上,在处理生产和环保的关系上,把环保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企业应该痛下决心,彻底地进行治理改造。
据了解,哈药总厂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而环保部门除了每年严密监测其排污情况外,把征收500万元至700万元不等的“排污费”作为主要监管手段。而业内人士指出,几百万元的“排污费”,对于一个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的大型企业来讲,实在是“九牛一毛”。
那么,“药厂怪味”究竟该如何根除呢?专家认为,首先,企业应该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加环保投入。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监管力度,让污染企业付出更大代价,才能督促其有效进行污染防治。
马杰、彭旭等人表示,对于哈药总厂这样一个高污染企业,只有将重污染车间彻底搬离主城区才是根治之策。目前,哈尔滨市已确定在市郊建设哈药总厂升级改造工程,采取新工艺建设生产车间,一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建成,届时困扰哈尔滨市民的药厂气味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文/新华社记者 李建平 梁书斌
■供图/新华社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