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宁夏贺兰特色发展再续城市辉煌

2011年06月10日 21:4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张敏良 高煜荣报道

  以往说起贺兰,人们会讲银川往北8公里处。如今的市民却再也难以找到明显的界线。东西向5条快速通道,将黄河金岸与109国道连接,形成五纵一横交通路网,也将银川与贺兰这两座城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而贺兰,一直将自身定位于首府银川的后花园来打造,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等13项国字号荣誉,并跻身于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县(市)行列。

  特色工业 撑起半壁江山

  “贺兰的出路在工业,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去年工业产值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57%,已经占据了贺兰县经济的半壁江山。”贺兰县副县长恩建国说,“在贺兰,工业不是强势产业,但是各个园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企业的成长性一直非常好,近年来,贺兰县的优势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效应日趋显现。”

  恩建国介绍说,贺兰县有工业企业640多家,其中112家为规模企业,在宁夏全区各县规模企业数量最多。虽然没有大型企业,但是发展性极强,2008年全县过亿元企业有只有3家,到今年已经发展为21家,过5亿元企业3家,过3亿企业5家,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企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贺兰县政府的远期规划。

  在宁夏,几乎人人都知道买汽车去贺兰。在这里的德胜工业园区有80多家汽车销售企业,48家4S店,几乎所有的世界品牌都可以在贺兰找到,而在近几年不断火热的房车节上,有85%至90%的销售份额是贺兰县的汽车销售企业创下的。

  早在10年前,贺兰就以土地优惠政策吸引汽车销售企业入驻,然后逐步将职能部门向市场内转移,现在仅在园区的一个大院内,就可以完成购车、挂牌、办证等等一系列手续,真正形成了一条龙服务。随着各项服务的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买汽车去德胜成了妇孺皆知的事情,销售范围辐射至内蒙古、陕西、甘肃等周边省份。

  如今,德胜工业园区已升级为区级工业园区,并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国家级清真食品加工、家具制造、机械电器、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多元化工业园区。

  除此之外,贺兰县还立足于培育优势企业,为失地农民再就业搭建平台,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德胜工业园区的建立孵化基地,建设了创业产业园,园区内建设68栋1800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之间的办公场所,水、电、路、天然气、绿化全部到位。吸引了68家中小型企业陆续入驻,最大的投资近3000万元,最小的也有几百万元。

  今年,仅仅入驻产业园两年时间的绿环生物公司,产值已达4000多万元,正在申请将企业搬迁至德胜园区。随着申请入驻产业园区的企业不断增加,产业园业已提高入园门槛,必须档次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才会予以批准。并且又在金贵镇安排了500亩土地,为当地的失地农民及拆迁户投资置业提供场地。

  如今的贺兰县,已经形成了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商贸两宜立县的良好格局。

  现代农业 引领绿色潮流

  “我们两口子一共承包了6栋棚,一栋棚好的时候能挣个两三万块钱,今年种的西红柿每斤卖个1块2到1块5,把钱挣下了。但是由于芹菜市场没看准,菜价上不去,估计有2栋棚是白白种了。如果政府能够给我们指导着种菜,或者是搞订单式种植,那就太好了。”说上面这段话的是贺兰县银河村的张学文。目前贺兰县蔬菜面积达到2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突破10万亩,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7%。

  然而,在种植面积大和品种单一的情况下,菜贱伤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贺兰县政府积极与新百连超进行对接,希望能够签订框架协议,真正实现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根据市场需求定品种。

  “我们既要保证农民的收益,也要保证超市的利润。”

  “我们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让市场上的菜价降下来。”

  “如果有需求,政府可以指导农民去种植一些高端的品种,政府可以做到从种子下地到收获,全程记录,收获后由我们的检测机构做第一次检测,到超市后你们再做第二次检测,确保食品的安全。”

  “我们刚刚已经看到了园区里边有一个很大的检测中心,我们对这里的食品感到很放心的。我们不敢说全部包收,可以先做一个品种试验,成功后再逐步增加品种。”

  以上是记者在贺兰县新平设施蔬菜园区听到的一段对话,贺兰县副县长刘虹正在积极的与新百连超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保证种植户们的利益。

  “我们现在追求的就是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绿色安全有保障,也是我们建大型园区的原因,就是为了生产技术配套以及后续产业链的标准化,冷藏、分拣、检测都有政府统一按标准完成。”刘虹告诉记者,“因此怎样让财政的补贴资金发挥最大的撬动作用,将示范带动作用起到最大,这是我们这几年着力去推动的一个事情。”

  贺兰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57万亩,农业人口13万人,虽然地处黄河腹地,拥有大面积耕地资源,贺兰县依旧在不断寻找一地多收,一水多用的路子。从东北盘山学来稻田养蟹技术,不仅增加了一项收入,还可以省去化肥农药的费用,使普通稻谷由此升级为生态有机稻,地头收购价一举涨到6块多钱每斤,增值一倍左右,每亩土地可以增加300元左右的纯收入。正对推广使用的冬麦北移工程,提前将小麦收割期提前10至15天,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价格,每年还可以多种一茬陆地蔬菜,由以往的一年一季种植发展为一年两季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民收益。

  在贺兰县县长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幅贺兰县地图,上面清晰地标示“2008年至2012年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分布图”,自东向西依次为优质粮产业带、蔬菜产业带、适水产业带、畜牧养殖产业带。农业,早已成为贺兰县的响亮品牌及经济支柱。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西北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西部四季鲜菜之乡、全国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张张响亮的城市名片,无不书写着这座城市的辉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