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杜双华入主两家央企子公司 山钢重组再添新麻烦

2011年06月10日 23:01 来源:华夏时报

  杜双华“吃下”两家央企 山钢重组再添新麻烦

  本报记者 郑重 北京、营口报道

  6月6日,杜双华出现在营口市的鲅鱼圈经济技术开发区。知情人士透露,这一天,辽宁省政府主要领导及营口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在鲅鱼圈“隆重”宴请了杜双华,宴请的目的是“期待杜氏的钢铁产业在营口做大做强”。

  杜双华这次来鲅鱼圈是给央企中国中冶(601618.SH)旗下的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冶营口”)提供“诊断咨询服务”的。不久前的4月27日,杜双华的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钢集团”)已经成为另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五矿发展(600058.SH)营口中板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营口中板”)的二股东并全面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

  在山东日照创造了钢铁行业奇迹的杜双华,不出意外,可能在辽宁营口再次创造一个奇迹。一口气“吃下”两家央企,再次引起了业内对喊了3年依然悬而未决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钢铁)重组日钢集团的关注。

  二次入主央企

  6月6日上午,营口中板副总经理张志忠在公司向本报记者证实,日钢集团以近19.74亿元人民币对价,收购营口中板原来几家中小股东的股权,从而成为营口中板第二大股东,股权变更已于4月27日在工商管理部门变更完毕。

  最新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日钢集团目前持有营口中板39.96%的股份,仅次于五矿发展持有的50.40%。

  据张志忠介绍,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导致公司此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至2011年第一季度公司亏损达到8453万,如何扭亏为盈成为公司的一个难题。

  “鉴于营口中板持续亏损的局面,五矿集团决定对公司进行招标托管,日钢集团在6家参与招标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张志忠透露,日钢集团派出了10人的管理团队全面接管营口中板,分别出任总经理以及营销、采购、财务等主要部门的“一把手”。

  “这种采取国企由民企代管的模式日钢集团还是第一次遇到。”看上去精神状态极佳的杜双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态依然谨慎,“作为尝试者,五矿和日钢能不能种好这块试验田,走出一条国企与民企在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合作的新路子,是一项重要使命,也是五矿与日钢此次合作的深层意义所在。”

  对于此次与中冶营口的合作,杜双华表示只是提供“诊断咨询服务”。

  “目前为中冶营口服务的只是我一个人。”杜双华对本报记者说,主要是为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进行把脉诊断,并向其提供全面改造方案。

  之所以选择与杜双华合作,中冶京诚显然是出于日钢集团与营口中板合作模式的示范效应。

  “中冶京诚最近的确与日照钢铁进行接洽,但目前还仅仅是意向阶段,尚没有到披露的时候。” 中国中冶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复制“日钢样本”

  由一家民营企业来接管央企,本身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公司效益及职工收入是硬道理,已经实现平稳过渡。”张志忠说。

  他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份材料显示,自日钢集团进驻后,营口中板已在4月、5月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170万元、86508万元,利润总额分别为2263万元、5032万元。职工收入比原来增长了15%以上。

  营口中板中厚板厂生产室主任孟昭悦对日钢集团派来的管理团队进驻后感受最大的是营销和成本控制。“原来公司的营销一直是薄弱环节,日钢集团进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销售对象就由原来的协议户为主转变为现在的直供户为主,并且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

  在日钢集团托管营口中板后,包括张志忠、孟昭悦在内的营口中板180多名各层级人员被“邀请”到位于山东日照的日钢集团,目的是进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对标,包括各环节的成本、员工收入都与日钢集团进行了“统一”。

  “日钢集团是一家民企,但生产运营效率却是国内最高的钢厂之一。当初,日钢集团建设一个几百万吨的钢铁厂只用了181天。而国企一般则需要两到三年。”孟昭悦深有感触。

  尽管对未来与中冶京诚的合作最终发展到什么程度杜双华没有表态,但谈及中冶营口的发展时他说:“这两个企业(指营口中板与中冶营口)产业都与我不重叠,重叠我就不做这个事了。”

  “中冶京诚明年不亏,我是有把握的。”杜双华说,“国企有着政策、资金、资源优势,而民企则有着灵活多变的效率优势,双方的合作将实现双赢。”

  看得出,杜双华在说这番话时对营口基地充满了期待。

  山钢重组还只是在谈判

  “谈判仍在进行中。”杜双华6月6日在鲅鱼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言语谨慎,“日钢集团服从山东省的钢铁产业战略规划,支持日照精品钢基地的建设。”

  然而,杜双华接连“攀上了”两家央企,还是被业内人士看做是再次给山东钢铁重组日钢集团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实际上,牵手“中”字头下属企业,确实有助于改变杜双华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弱势”地位,更为将来发展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山东钢铁重组日钢集团一事,持续了3年之久至今悬而未决。去年11月30日和今年2月底曾两次被认为是完成资产收购交割的大限,最终还是再次推迟了双方的重组谈判,使谈判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两家企业一直在谈,主要是收购价格的问题。我对重组有信心,这是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时曾做出这样的表态。

  关于收购价格,本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是,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已经给出了一个参考数据,450亿元人民币左右。日钢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是由山东钢铁和日照钢铁共同聘请的评估机构。

  如果上述评估价值作为山东钢铁和日照钢铁的谈判基础,这对山东钢铁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山东钢铁能否拿出这笔钱现在还是未知数。

  在一位知情人士看来,日钢集团当然希望在市场化原则下进行重组协商,现在的关键是,“在市场经济的规则下,确定企业重组的到底是实力还是政策?”

  热爱钢铁的杜双华当然不会放弃他的“钢铁事业”,出手营口或许正是杜双华在看不清重组形势的情况下,提前将日钢集团钢铁产业进行北移的举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