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内地人在香港买楼首付多付一成

2011年06月13日 07:18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为了阻击炒作资金进入香港楼市,进一步推高香港楼价,香港金管局首次针对“收入来源非香港”的借贷人作出限制,要求比香港本地人多付一成首付。

  晶报讯 据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为了阻击炒作资金进入香港楼市,进一步推高香港楼价,香港特区政府已经频频动作。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就曾经表示,香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资金自由流动,如果不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政府是不会控制楼价的。

  由此看来,这一轮香港特区政府调控楼市,的确是已经到了必须控制的地步。11日傍晚,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宣布,鉴于香港楼市持续升温,银行利率风险上升,特区政府已经向银行发出收紧楼宇按揭的指令,要求银行调高楼宇按揭的成数。此外,金管局也首次针对“收入来源非香港”的借贷人作出限制,要求比香港本地人多付一成首付。

  陈德霖表示,由于今年三、四月以来,香港楼市呈现升温迹象,楼价已超越1997年高位,利率风险也比远1997年的高。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局已要求银行采取多项新措施,调高楼宇按揭的成数。其中,将1000-1200万港元楼宇的按揭成数调低至最高5成;700-1000万港元的按揭成数调低至最高6成,贷款上限为不超过500万元;700万以下楼宇最多可借7成,贷款上限为420万元,有关规定即日起生效。

  如果按揭贷款申请人的主要收入并非来自香港,贷款的最高按揭成数,不论物业的种类和价值,也需要按照所适用的标准下降至少一成。这是金管局首度针对“收入来源非香港”的借贷人作出限制。

  对于实施该政策的原因,香港金融管理局解释称:因为如果收入来源不是来自香港本地的人士的按揭贷款申请,银行面对的风险较高,银行很难确定申请人的收入及负债水平;另外,由于申请人身处外地,一旦出现逾期还款,银行很难采取追收行动。

  对此,香港银行公会主席和广北认为,金管局收紧按揭成数不会影响真正的买家,新措施能够将银行体系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香港特区政府还表示,如果楼价进一步上涨,特区政府不排除推出进一步遏制楼价措施。(中网)

  市场反应

  内地购房客 立打退堂鼓

  九成内地客按揭不超五成

  香港经络按揭转介首席经济分析师刘圆圆指出,透过资产净值申请按揭的客户大部分为内地人,本次收紧按揭将会增加该类人士入市成本,不过,由于内地赴港投资者财力厚,实际影响不大。她表示,该行5月份最新的按揭客户当中,近90%内地人士按揭成数五成以下。

  事实上,近年内地资金不断进入香港,动辄购入逾千万元物业,被市场指其间接推高楼价。

  海外客或被惊吓

  中原地产住宅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陈永杰指出,香港物业受海外人士垂青,主要是港元贬值效应,不少亦是来自南美洲、西班牙等华侨,如今政府针对境外人士收紧按揭成数,令这批海外客未必会再喜欢来香港买楼,令海外客户包括华侨等来香港买楼的意愿会大减,过去一年海外客来香港买楼比例约占30%至40%,料未来会减少20%至30%。

  有内地客即打退堂鼓

  昨日一位内地居民刘先生表示,由于买楼按揭成数由原来的七成大幅减至五成,资金周转不来,他已放弃在港买楼。

  刘先生本来已看好红磡黄埔花园的一个单位,楼价约700万元,按照原来的规定,他可贷款七成,即仅需210万元的现金就可购入有关单位,但在新的按揭政策之下,他仅可以贷款五成,需要350万元的现金,需要较原来多付140万元的现金买楼。

  刘先生表示,由于买楼预算的现金较原来增加了,而其做生意需要保留一部分现金,买楼资金不够,他已放弃在港买楼。(网易)

  相关链接

  瑞银:全球通胀威胁或卷土重来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虽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新兴市场物价出现较明显攀升,但从2013年起,全球性的通胀威胁可能卷土重来,其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期间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所导致。

  报告指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把投资者分为两大阵营:一些人预计价格将持续下跌,即陷入通缩紧缩,另一些人则担心价格将长期持续上涨,即通货膨胀。瑞银方面认为第二种情形更有可能发生。

  瑞银认为,未来通胀再起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工资或实体经济层面,而是由“生产”货币的部门引起,也就是各经济体政府及中央银行。如果后者相对于可供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过快增加货币供应,货币价值就会下降,进而带来通胀风险。因此,通胀首先和最重要的不是价格上涨,而是货币价值的下降。

  瑞银认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泛滥还未导致明显通胀,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货币扩张到价格通胀之间的传导机制还未发生明显作用,尤其是利率和信贷机制仍然失效。

  不过,瑞银方面认为,从货币到价格的传导迟早会发生。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经济体是美国。随着美国的借贷活动增加,经济逐渐呈现可持续增长,并创造新就业机会,美国的价格水平将再起,并对全球产生影响。

  瑞银指出,一般抵御通胀无需彻底改变投资策略,可以通过现有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加入抗通胀资产来实现目标。在通胀形势下,更加注重实际价值(比如大宗商品、房地产等)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应有助于防止购买力下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深圳新闻网-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