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温州曝10万亩土地转而未供:已晒10年太阳

2011年06月15日 15:35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图为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南湖地块“拔钉清障”行动现场(资料图片)。图为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南湖地块“拔钉清障”行动现场(资料图片)。

  土地供应难,到底难在哪?

  政策处理难是土地“转而未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空间不足一再掣肘温州发展之时,一个巨大的数字令人倍感错愕:从1999年至2009年全市“转而未供”土地近10万亩,这相当于近两个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10万亩土地晒了10年太阳。

  大量“转而未供”的土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当前应当如何加快清理?《代表在线》栏目选取了龙湾和苍南两个典型事例,期盼有关部门从中得到启发借鉴,克难攻坚解决发展用地问题,扎实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

  经适房等了两年无法开工

  龙湾区瑶溪住宅区西地块4组团工程属于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计划建造8幢楼,包括672套住宅和1个配套幼儿园,总建筑面积75000多平方米。由于建筑用地范围内有上万平方米旧房未完成拆迁,加之部分厂房现行违章,最后导致供地只得被迫“等”在路上。

  2009年2月,中设建工集团以1.57亿元中标价成为该民生工程的建筑施工单位,此后与业主单位——原市安居工程指挥部签署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同年4月,中设建工集团的施工人员与机械设备全部调配完毕,但至今仍无法进场施工。

  中设建工集团瑶溪西地块4组团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部管理员李哲说,工地上所有的现场临时设施早已准备就绪,因一处厂房和市政高压线以及周边的违章建筑没有拆迁而受阻,业主单位至今没有拆迁迹象。

  按照双方签署的施工合同,原市安居工程指挥部作为业主单位应该同步完成拆迁工作,以便施工方早日进场。但该指挥部从2009年3月签署合同到2010年底被撤并,一直没有完成拆迁、拆违工作。

  我市城建体制改革后,有关拆迁、拆违工作由新组建的市工务局负责牵头实施。市城投集团安居办瑶溪项目部主任丁伟军表示,城投集团主要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如果工务局没有拆除工地上的违章建筑,工程就无法进场施工。

  目前,市工务局刚接手上述地块的拆迁政策处理工作。这些违章建筑五花八门,包括民宅、仓库、厂房和工棚,其中有10多处是2000年以后搭建的。

  市工务局旧城改建办有关负责人说,2000年后搭建的违章建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早就应该予以拆除,当拆不拆给整个工程带来了后遗症。现在跟农村违章建筑搭建者接触难度很大,需要挨家挨户去谈,平均每户要去几十次。

  拆了又建建了又拆

  针对当地村民随意搭建违章建筑的情况,工程所在地瑶溪镇永胜村村干部表示不好出面管理。在这些违章建筑中,有些还是党员干部搭建的。

  村支书邵崇清说,工程地面上共有11处违章建筑,大多是村民在自留地上搭建的,村里也不好管。规划、国土等部门前来拆过好几次,但村民往往是拆了又建,建了又拆。

  邵崇清承认自己也有一处违章建筑,这是一个很简陋的竹棚,2005年左右搭起来当仓库用的。他说,到时候自己会拆的,年底所有的违章建筑都要拆掉。

  瑶溪住宅区4组团工程一旦上马,按规定拆迁拆违等政策处理工作由当地政府配合业主单位共同完成,那么双方究竟如何开展合作呢?

  龙湾区瑶溪镇副镇长邱朝瀚表示,去年底原安居工程指挥部并到城投集团后,对方基本没有跟镇里联系,也没有要求镇里配合拆违,所以对整个工作进展情况不太了解。

  部门与乡镇之间衔接、配合不畅,这是导致瑶溪住宅区四组团工程严重受阻的其中一个原因。由于等待两年多时间还无法进场施工,建筑施工单位由此造成的相应损失,最终需要国家来承担。

  施工单位建设项目部管理员李哲表示,这两年来所有施工人员以及机械设备等处于闲置状态,每天损失在上万元左右。市城投集团安居办瑶溪项目部主任丁伟军说,对方已经提出索赔要求,目前正在与他们进行协商。

  据悉,针对工程迟迟不能进场施工的情况,在此次破难攻坚行动中,相关部门以及乡镇之间已经加强协作,拆迁拆违工作有了明确的时间表。邱朝瀚说,如果6月14日之后还没有自行拆除的,瑶溪镇将衔接行政执法部门发放强制拆违法律文书,6月底前全部完成4组团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

  45分钟办结38宗用地项目

  针对当前大量“转而未供”的土地形成原因,市国土资源局在一份专题报告中分析称,主要是政策处理不到位、规划调整、审批时限过长、“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到位等。此外,这些原因往往并非单一,而是集规划调整、资金短缺、政策处理等多种“病情”于一身。

  今年5月,苍南县6个部门带着公章开协调会,现场办理“转而未供”土地审批的做法,可谓对症下药。

  这次并联审批主要是办理该县县城新区共1000多亩“转而未供”土地清理的审批手续,包括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安置房建设等7个项目。书记、县长“坐诊”,通过“望闻问切”查找病因,本来需要3个月法定时间办结的38宗审批事项,仅仅用了45分钟时间就一次性解决。

  苍南县新区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黄悌敏说,这38宗用地项目并联审批后,其中8个项目今年6月份就可以开工了,其它项目就于下半年开始陆续启动建设。在该县行政审批中心主任黄文友看来,这些项目审批牵涉到6个部门,如今各部门同时在场,拿着公章当场签字盖章,这是从未有过的一项举措。

  苍南县“转而未供”土地原来有1万多亩,该县通过分门别类梳理汇总,制定了清理工作考核办法和处理标准,对因征地、拆迁等政策处理不到位导致的未供土地,进行限期政策处理;对项目尚未进入供地审批程序的,加快督促项目业主办理。

  苍南县委书记黄寿龙说,今后不会让土地问题成为发展的瓶颈,也不会让一个或多个部门的审批拖延清理的进程。对剩余转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将继续强势推进,并对县内10个中心镇以及几个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的土地供地率进行排名、督查,像这样带公章的定点办公,也会继续进行。

  理清旧账还需行政问责

  土地供不出去,投资就无法落地。作为各种矛盾纠结的产物,“转而未供”土地是我市城建中的老大难问题。据悉,目前市区共有4.1万亩“转而未供”的土地,今年年底90%必须要供出去。

  一宗土地完成供地往往要经历多个环节,涉及多个部门,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供地都无法继续进行。一边是缺地,一边是“转而未供”土地的大量闲置。在省人大代表王茂法看来,综观转而未供土地成因很大程度上是主观、人为造成的。这一工作进展不快,关键还是态度问题。

  “任何政治制度的关键就是政治责任问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胡经琨认为,“转而未供”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政府职能不清、责任不清,内部机制混乱,外部没有压力,部门之间就会相互扯皮推诿,能推则推、能拖则拖。

  胡经琨建议,在理清历史旧账的同时,应该启动行政问责制,依法追究某些部门以及那些懒政惰政、玩忽职守甚至渎职官员的行政责任甚至法律责任,要依法行政、依法问责,杜绝今后类似现象的出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