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7日 08:44 来源:南方日报
2010至2011年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内棉花价格上演惊人的“过山车”行情:从“1(万元)/吨”时代接连跨入“2”、“3”时代,在去年11月时达到历史巅峰;随后跌落,今年3月一度重返“3”时代,但此后出现连续大幅下跌,至今已跌去两成。棉价波动幅度之大,历史罕见。其波及众多相关产业链,纺织企业遭受重创。
“我们厂去年囤积了很多3万元/吨的棉花,现在跌成这样,想出手都难!”不少纺织企业主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诉苦。记者了解到,往年这个时候是佛山纺织行业最繁忙的季节,但今年众多张槎针织城的企业开工不到一半,这样的情况也在南海西樵纺织基地蔓延。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实习生 杨云琴
市场
跌宕起伏历史罕见过度炒作导致倒“V”行情
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6月10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为24513元/吨,该价格同2010年10月中旬的棉价相差无几,但看似平静的价格变化背后,却隐藏着棉价在8个月内如“过山车”般的行情走势。
棉价最疯的时候要追溯到2010年下半年。据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介绍,2009/2010年度中国棉花产量预期一降再降,缺口扩大至400万吨左右,受供求关系和看涨心理影响,期货、电子撮合、抛储和现货价格出现暴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棉价便接连突破2万、3万关口,累计涨幅高达75%左右。
2010年9月以来,郑州期棉成交屡创天量,无论是成交量还是价格均出现了大幅飙升,在基本面和资金的双重推动下,棉花期货成为2010年大宗商品牛市的领跑者之一。这在棉花投资史上也颇为罕见。
不光是国内,国外棉价更是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美棉从去年6月份的80美分一路走高,一直涨到219.7美分的巅峰,涨幅超过170%,在农产品中可谓一枝独秀。
然盛极必衰。2010年11月11日,棉价触摸至31302元/吨,创历史新高。随后展开一波快速调整,20日内跌幅高达17%。
自2011年年初至今,棉价再起波澜,走势呈现出倒“V”字行情。自年初的27000元/吨左右一路上涨至3月8日的31241元/吨,此后便一路掉头向下,5月30日走出年内低点,较年内高点已经跌去22%。
回顾这轮牛市,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棉花商业库存极低,因为该年度种棉面积减少、天气恶劣、消费回暖等因素导致消费缺口扩大,大量上年度库存被消化。低库存难以满足企业的用棉需求,企业需求的扩大则捧高了棉价,棉价的上涨带动了纱价上扬,这就是2009-2010年度棉价与纱价互相作用走强的因由。
对于3月以来的棉价下跌,中国第一纺织网分析师汪前进表示,“下跌主要是挤水分的过程,目前棉价已经恢复到实际价值附近。”汪前进认为,尽管本年度棉花供应紧张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棉价背离供求基本面疯狂上涨,严重损害了棉业各方利益。伴随着调控政策的出台和下游需求的萎缩,市场过度的乐观已经完全消失,谨慎观望渐渐成为主流,棉价也在前期市场过度炒作之后向正常回归。
在分析师们看来,棉价虽然短期内难以重返历史高位,但自此已经进入了高价时代。
影响
纺企高位囤棉亏损严重佛山部分企业减产停产
繁华终将褪去。但棉价的大起大落对产业链的影响不会随之而去。
按道理来说,棉价走低对纺织企业是利好,因为原材料成本下降,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据业内人士介绍,棉花从原料开始,先到棉纱、再到面料、再经印染最后到服装企业手中,因此纺织业是一个“居中”的行业。下游一旦看到棉花价格下跌,出于“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就会减少对上游企业的订单。但纺织业同样出于这种心理,会减少对棉花的需求,从而导致棉价继续下跌,下游企业观望情绪更浓,如此便会产生一个“跌价循环”。
而如何消化高价库存则是当前摆在纺企面前更要命的难题。香港长江制衣集团有限公司前高管昨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去年棉价大涨之时,不少企业本着“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大量囤货。可自从棉价大幅下跌后,库存越多的企业亏损的也越多。有一纺企负责人甚至给记者算起了账:从最高位买进的话,到现在囤一吨就亏1万元。有些大企业囤货达万吨,这意味着将直接亏损上亿元。
事实上,棉价的大幅波动已经重创整个产业链条,部分纺织企业出现减产甚至停产。5月本是广东佛山纺织业的传统旺季,但淡季已经提前到来。
“棉花价格不稳定,我们厂现在库存的棉花,都是在棉价高企时买进的,这导致棉纱成本高,出厂价低,我们已经处于亏损状态。”西樵纺织工业园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纺企负责人说。
佛山市南海一家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耀坤说,近半个月来,西樵不少纺织企业已处于半停产状态,“不敢接单,尤其是大单,这个时候产量越大亏损越严重”。
应对
多接短期的、量小的订单
与棉价上涨时企业采取的短期应对措施一样,多数面料企业表示,现在棉纱价格跌得快、跌幅大,企业要做到的是出货快,现阶段接短期的订单,接量小一点的订单,相对来说风险容易控制一些。
棉价的波动倒逼企业采用替代材料。新塘牛仔企业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企业利用混纺技术,研发出了棉与天丝、竹纤维、涤纶、毛等原料混纺的新型牛仔面料,并加强了牛仔面料的洗水后整理工艺,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牛仔面料的档次。而如何更好地与下游服装品牌商对接,则成了当前面料企业努力的大方向。
更多的企业则谈到了他们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战略决策,在他们看来,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坚持,才会让企业在面对不利因素时占有主动权。这些长期规划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方向:一是提高产品档次,以高性价比的产品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与上下游建立更稳固的伙伴关系。
教训
“套期保值”提上日程
纺织企业的遭遇让人们在惋惜之余,也不禁要问:为何不借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呢?香港长江制衣集团前高管坦言:套期保值在纺织企业中运用的还是比较少,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才采用。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广州期货研究部副总经理罗强表示,如果纺织企业采取了套期保值手段,在这轮价格波动中就不会遭受如此大的损失。他举例说,纺企在高位买进棉花后,如果担心棉价会下跌,随即可以在期货市场卖空相同数量的棉花期货。一旦棉价下跌,虽然库存受损,但期货市场上是获益的,从而可以弥补损失。
期货市场的作用,就是减少价格暴涨暴跌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罗强认为,这一轮价格波动肯定会教育了一批企业。
延伸
面料下跌未传导服装很难降价
有服装企业表示,棉布的采购价格在近二个月来有了下滑波动。据广州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学明介绍,该公司采购的棉布二个月前报价为20元/米,现在为15-16元/米,跌幅为20%,“其它面料的价格变化没有棉布这么明显。”
“上游棉花价格最近确实有下跌,但服装业还没享受到,我们的原料供应商目前还未降价。”日前,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王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上游跌价的主要是棉花期货,跌幅约有15%,但在现货方面,跌幅却只有5%左右。他认为,若要看到棉花下跌对服装行业是否有实际作用,得等到一二个月之后才能看到。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服装行业,往往是提前半年订货,比如现在的春夏服装,所用面料是去年中旬预订的;而今年秋冬装则去年底早已订做好了。这也意味着,今年春夏、秋冬服装所用面料都是去年在棉花高位制成的,服装成品售价不会有改变。广东“山牌”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山告诉记者,服装企业与面料商的交易是采用订货制,提前半年与供应商定货,而供应商目前所用棉纱、织的布都是去年高价囤得的棉花制成的“原料供应商不可能降价的。”
记者昨天也从市场得到证实,零售市场的服装价格并没有应声下跌。记者昨天从广州部分商场获悉,今年夏装的价格同比上涨了20%~30%,涨幅为近年来较高。广州高驰服饰有限公司负责广州销售的姚先生表示,该公司今年夏装、秋装售价已定,不可能会有下调。据其透露。
在广州商场的各大品牌服装目前也没有下调。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如七匹狼、李宁、安踏、361等的财报看到,各大品牌服装都在今年完成了涨价,涨幅从10%到30%不等。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棉花下跌传导到服装行业,需要一段时间。若棉花价格持续下跌,估计在明年春夏装上市时会有所体现。
不过,广州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学明认为,棉花原料占服装总成本的比例不大,约占10%左右,物流、人工所占比例远远大于棉花布料的成本,今年以来物流、人工成本大幅攀升,面料下跌的幅度远远不能弥补其它成本上涨的幅度,因此,明年春装最大可能是不提价。广东一家服饰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感,他指出,除了面料,其它服装原辅料、人工等成本去年以来持续上涨,即便面料价格有所下降,但为了弥补此前的利润损失,这也使服装企业不可能让服装降价。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