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8日 17:27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马汉青 孙晶 实习生 陈瑶璇
进入6月份,猪肉价格创下近年新高,开始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国家农业部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显示,6月份第二周猪肉、活猪价格为25.99元/公斤、17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63.6%和79.1%!
面对肉价高企,市民大叹“吃不起”。然而,羊城晚报记者连日的采访显示,从猪肉销售、批发到养殖等环节,经营者却都在感叹赚得不多。农业部的监测显示,目前,猪价同比涨幅偏高,很重要的原因是去年4-6月处于近几年生猪价格低谷。今年1-5月份猪肉、活猪平均价格与近5年平均水平相比,涨幅仅15.6%和17.6%。猪价虽高,很多养殖户实际上还要为前一两年猪价低迷而心有余悸,不敢贸然扩大生产。
猪肉价格如坐过山车,我国的养猪业以3年左右一个周期,“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大幅波动,依旧十分明显。这种“猪周期”,何时才能彻底打破?
市场探报
猪肉涨价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猪肉涨价问题出在哪个环节?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肉菜市场、批发市场、生产商,就此一探究竟。
终端零售:销量降低难赚钱
“猪肉价格高了,零售生意很难做。”面对猪肉上涨,广州福今肉菜市场的一位档主却高兴不起来。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近一个月来,生猪批发价不断上升,良种瘦肉型生猪要10.1元一斤,而在5月25日左右,良种瘦肉型生猪的批发价格为8.9元/斤。而且,生猪的数量也少,能挑选的范围不大。“现在瘦肉17元一斤,排骨25元一斤,不少街坊都嫌贵,原来一天卖一头多猪肉轻轻松松,现在一头都卖不完。”
东川新街市一位从温氏集团拿猪的档主告诉记者,温氏的猪肉价格算是广州比较便宜和稳定的,近段时间也开始上升了。“批发价贵直接导致零售肉价上升,销售自然受到影响。原来我们市场每天可以卖出17头左右,现在只能卖出15头。”
关于档主的收入,东川新街市的徐主任认为,猪肉涨价对他们一年的总体收入影响不会很大,“这几天赚少一点,过几天如果价格回落了,他们就又赚回来了,不过目前日子确实比较难挨”。
生猪批发:猪价上涨反而赚少了
猪肉批发价贵,是不是批发商赚了大钱?
在天河牲畜批发市场,不少批发商却向记者反映,其实他们并不希望生猪价格太贵。
一位批发商说:“每斤收购价在7.5元左右,我们的利润比较大,那时每斤猪肉可以赚6毛钱,现在每斤生猪的收购价到了9.4-9.6元,我们每斤反而只能赚4毛,这里面还包括油费、装卸工费等等。原来我们收购一车猪跑两个养殖场就可以装满,现在最少要跑四个养殖场。装一次要300元工费,还有增加的路费,现在一车猪的费用起码多了1500元左右。”
猪肉价格是在涨,但生猪的交易量却有所下降。据了解,今年1月市场生猪交易量平均6500头到7500头每日,现在平均每日成交量为5000多头。
养殖户:不愿意大量补栏
“今年猪肉价格上涨有人工成本的因素,也有饲料上涨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刚刚过去的冬春季节数量的减少。”壹号土猪创始人陈生表示,现在每头猪的利润水平的确相当于2008年初,但是这两年数量偏低将整体盈利水平拉低了。一般情况下生猪的出栏率能达到95%,现在平均只有80%-90%。
广东一家大型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养猪的成本节节攀升是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人工成本比去年涨了80%,饲料涨了20%,柴油价格两年内几乎翻了一倍从4元多变成8.5元。“别看现在一头猪可以赚600多元,加上损耗,实际利润也就是400元左右,一旦盲目补栏,很可能全都亏进去。”
更多的养殖户担心重复2008年的情况。当时,看见猪肉价格高,大家拼命扩大养殖规模,但后来猪价掉下来,不少猪农杀了母猪,现在大家不敢贸然补栏。而且,目前猪苗价格也在上涨,有养猪户表示,一个月前猪苗每头是750元,近期猪苗已攀升至800元了,而一年前猪苗的价格不到400元。
原因分析
新一轮“猪周期”开始显现
对于这一轮猪价上涨,国家商务部和国家农业部近期都作了分析。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去年这个时候是猪肉价格最低的时候,猪肉价格低就会导致养殖的减少。所以,这个阶段出现了育肥猪上市的阶段性偏紧。猪肉价格上涨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部分饲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
农业部分析认为,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养殖成本快速上升推动。今年1-5月份,全国玉米平均价格2.16元/公斤,同比上涨11.2%,比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上涨20.7%;目前生猪饲养员工资同比平均涨幅在20%以上。据测算,5月份购买仔猪育肥出栏一头100公斤肥猪,饲养成本在1230元左右,同比上涨15.6%。生猪生产整体已进入高成本阶段。
二是生产规模压缩调整。2009年9月开始,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累计降幅20.2%,猪粮比价连续23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养殖户亏损面一度达到58.2%,部分养殖场户缩减养殖规模。
三是去年异常气候导致仔猪死亡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
“综合各种分析,生猪生产周期性的供求基本面,是目前猪价上升的主要原因。”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砚文教授对羊城晚报记者分析,上一轮生猪价格下降,带来了养殖数量的减少,经过一定时间,最终表现为市场生猪供应量的不足。这时市场价格高了,但生猪养殖需要时间,不可能马上补充市场,结果价格自然高涨。当然,去年以来通胀预期上升、各种成本增加等因素,使部分猪农产生“惜售”等现象,也加大了猪价波动的幅度。总体而言,近期涨价表明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始显现。
解决之道
发展规模化生产化解“猪周期”
近年,我国生猪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这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如2003年、2004年,猪价高,导致生猪生产发展很快,结果到了2005年、2006年,猪价又大跌,养猪户不得不大量减少母猪,结果又导致2007年、2008年猪价大涨,随后,又开始一轮猪价下跌,进而踏入了去年以来猪价的上升通道。
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使猪农叫苦不迭,“赚一年、赔一年”,“价高伤民、价贱伤农”。
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砚文教授分析,这种周期性波动不断,当中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生猪的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依然不够。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生猪散养比例占到了80%,规模养殖仅占20%。散养猪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造成我国生猪生产、加工与销售的脱节,供需失衡就会导致游资的介入,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
二是补贴政策需要完善。猪肉价格高时,社会各方都关注,为了增加市场供应量,相关部门出台各项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比如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但实际上,这时候价格已经给养猪户发出了收益趋增的信号,再给予补贴,只会使扩大生产的信号更强,导致下一轮供应量过多,反而增大了生产的波动性。
三是预警信号不充分。现在经营者多少都有了一定的“猪周期”意识,但绝大多数散养户并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再加上盲目的追涨惜售与恐跌滥杀,从而导致养殖户始终处于受损最大的弱势。
实施更灵活的补贴政策
“要化解这种周期性波动,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规模化生产。”谭砚文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散户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始终是比较弱的。通过各种扶持、鼓励措施,发展生猪的规模化生产,增强养猪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是加快跳出生猪周期性大幅波动的关键。
反周期的补贴也很重要。谭砚文说,现在的补贴政策缺乏灵活性,往往是在生猪减少、价格上涨时,政府重视生猪补贴政策的实施,而在市场价格较低时,却忽视对稳定生猪生产政策的实施。应采取更为灵活的补贴政策,在价格下跌时增加养猪户的补贴,而在价格上涨时,适当减少补贴,以保证生猪的平稳生产。
谭砚文还建议,猪肉价格上涨的预期往往会造成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从而进一步放大市场的供需矛盾。因此,适当时候应考虑对消费者实行补贴,比如对低收入者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也可以实施普惠制的消费者补贴政策,比如补贴一些大型超市,供应平价猪肉等等,从而在一定程度缓解因价格上涨导致的恐慌性消费,降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知多D
猪周期
业界所称的“猪周期”,其循环一般是: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