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让协议控制告别灰色地带

2011年06月20日 12:07 来源:济南时报

  “协议控制”的灰色存在,一定意义上是以牺牲国家政策刚性为代价的,而此次支付宝的股权之争,或许能成为“协议控制”告别灰色地带,从外商投资潜规则回归显规则的分水岭。
    国家对一些特殊行业不得由外资控股,但可以由外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规定,使得当年聪明的律师们绞尽脑汁,发明了“协议控制”方式,使外资企业在不涉及对境内权益收购的前提下,通过合同取得境内企业控制权。这种变通办法,在过去十多年间一直悄然运转,但是到了央行颁发第三方支付准生证的关键时刻,企业家们出现了分化:马云冒着“偷走支付宝”的恶名对“协议控制”说不,但也有申领企业仍然悄悄地由外资协议控股。
    事实上,央行并非没有态度。去年6月央行“二号令”已经明确,外资背景管理办法由人民银行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今年1月26日央行又发函要求牌照申领单位专门书面声明其是否为境外资本通过“持股、协议或其他安排”实际控制。牌照申领企业之所以仍然出现分歧,正是代表了互联网行业对国家现行外资准入政策走向的猜测。而这种不确定性的根源在于,过去十多年间通过“协议控制”规避外资产业准入政策已成惯例。
    应当承认,“协议控制”为起步阶段的中国互联网提供了不断创新发展的融资机会,从新浪开始,为数众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通过“协议控制”方式,实现了境外上市。但是它的后遗症也显而易见,因为这种方式从来就没有官方准生证,生来就身份模糊,在实际运转过程中更是存在法律和监管空白,由此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和风险隐患;更为尴尬的是,“协议控制”的存在让中国的外资产业准入政策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纸空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雅虎和软银直到牌照申领的最后关头仍然存有幻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的规定永远是可以绕开的——— 这对国家信用的伤害无形但深远。
    中国网民已从2000年的数千万人增长到5亿人,互联网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让灰色外资回到阳光下,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行业规范发展的现实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既防范风险又鼓励创新、不伤及产业发展,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但无论如何,在企业“姓内”还是“姓外”这个属性问题上,国家不可能一直被蒙在鼓里,尤其是在触及国家金融和信息安全的特殊领域,规范和秩序的优先地位早已超越了产业扩张的局部利益。可以肯定的是,要让“协议控制”从潜规则回归显规则,需要资本运作在阳光下运行,需要监管部门的政策更为清晰、透明,还需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灰色外资”浮出水面不仅不会影响中国现行的对外开放政策,还会进一步稳定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预期。《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始终依法开放中国互联网市场,欢迎各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进入中国互联网市场,分享中国互联网发展机遇。”一个成熟理性的市场很容易明白,市场的规范才是股民真正的长期利好,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透明远比开放来得重要。互联网永远是不停上演资本魔术的传奇产业,它让人们见识到创新的神奇力量;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足够让我们警醒,“协议控制”也好,其他的体制外创新也好,不论什么样的资本魔术,都应该在阳光下实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