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4日 03:27 来源:证券日报
业内人士指出,期货公司在向投资者宣传时,不应对客户做盈利保证
■本报记者 韩喆
七旬老人赵申秋投诉浙江中大期货北京营业部,希望中大期货能补偿其损失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期货业内很多人士都在关注此事件,纷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期货公司不应对客户夸大宣传,做盈利保证。
而据了解,本月上旬,由北京证监局进行的调解中,双方仍然未能达成一致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期货居间人的监管目前还处于一个“真空”状态,居间人群体则常年游离于期货行业法规的“盲区”。
业内人士:期货公司不应对客户做盈利保证
对于此次事件,不少期货界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一位期货界资深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说,从整个事件来看,抛开法律问题不说,中大期货北京营业部在投资者教育和业务开展等方面出现了几点问题,值得期货界同仁思考并引以为戒。
首先是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的问题。赵申秋在递交给北京证监局的投诉信中表示:“2007年9月……中大期货北京分公司宣传人员同我讲做期货稳赚不赔,又拉着我到当时位于工人体育馆东门(现已搬家)的中大期货北京分公司听课,听课的人有几十人,大多数是同我年龄相仿的老人。”
“中大期货的业务经理张某在讲课时宣称,做期货只有赚钱没有赔钱,就算会赔最多也就赔百分之二十,而且公司会派专人代我们交易,不需要我们这样的老人懂期货就能给我们赚到钱,希望我们投资期货。”
该期货界资深人士表示,如果当时真的是如此场景,确实不太合适。期货交易的投资者教育不是“盈利教育”,期货公司不应该对客户做盈利保证,更不适宜在公司营业部的几十人的课上做“稳赚不赔”或“就算会赔最多也就赔百分之二十”这样的宣传。
其次是开户时该注意的问题。赵申秋在投诉信中写道,“2007年9月,我拿出我的大部分积蓄13万元在中大期货开户。”
该人士认为,既然赵申秋在中大期货内开的户,期货公司就应该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投资者讲明,其安排的操盘手是期货居间人,而不是期货公司员工,如果不明确强调,又是在公司内部签约的,那么很容易让客户产生误解。
从投诉信中看到的是,“2007年10月,中大期货介绍其工作人员刘某,由其帮我(赵申秋)代理交易。我根本不懂期货交易,觉得刘某是中大期货的专业人员,便放心让她操作。”
该人士认为,从中可以看出,期货公司当时并没有明白地告诉赵老刘某是居间人,或者并没有强调清楚这件事。虽然当时赵已经66岁,或许也不会操作计算机,但基本的判断能力应该是有的,很显然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赵申秋相信的是期货公司,而根本不知道中间还有居间人。
而中大期货北京营业部总经理甘卫萍表示,在赵申秋开户时,期货公司应该强调的事情均已强调,并都待其确认后签了字。
对于赵申秋的亏损,甘卫萍还表示,赵申秋知道自己账户情况的。最初其账户算上浮盈有近15万元。账户出现亏损后,中大期货工作人员向其提示过风险,但他们在长达3个月时间内并没采取止损措施。
一位期货公司北京营业部总经理告诉记者,期货公司应为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把好第一道关,并向其充分揭示期货市场投资的风险性。
第三个问题出现在选择客户方面。这位期货公司北京营业部总经理认为,期货市场是小众市场,选择客户须审慎。由于普通公众对期货市场并不了解,从而也天然的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因此投资者教育应做的充分、明确,而选择客户则需要瞪大了眼睛,有选择的开展。
记者了解到,有些期货公司对于客户的选择非常严格,有一家期货公司就直接认定年龄太小或年龄太大的投资者不适合期货交易,直接认定其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
该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进入2011年,期货市场交易量有所萎缩,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而与之相反,大宗商品的中远期交易却如火如荼。一直以来,期货公司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又因为其盈利模式的单一,开发客户不容易,市场交易量的萎缩,期货公司都在亏损,这使得期货公司一直都是想方设法寻找新客户。尽管如此,商品期货也需要遵守投资者适当性原则,让适合的人来做适合的交易,审慎选择客户。
赵申秋:亏损后才知刘某是居间人
据报道,2007年9月,66岁的赵申秋在中大期货北京营业部开设期货账户,入金13万元。但到了2008年7月,账户亏损到只剩下2万元。
在赵申秋在递交给北京证监局的投诉信中写道,“2007年9月,我拿出我的大部分积蓄13万元在中大期货开户。2007年10月,中大期货介绍其工作人员刘某,由其帮我代理交易。我根本不懂期货交易,觉得刘某是中大期货的专业人员,便放心让她操作。”
但2008年正值金融危机爆发,刘某的操作情况并不理想,不到一年时间,账户出现严重亏损。赵申秋说,后来中大期货方面又安排了肖某替其操作,但情况仍然不理想。到2008年7月,账户余额仅剩2万元。
赵申秋表示,希望中大期货补偿他的亏损,同时希望北京证监局严惩中大期货在整个过程中的欺诈行为。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期货界资深人士认为,先后为赵申秋操盘的刘某和肖某不是期货公司员工,期货公司员工是不允许代客理财的。
从赵申秋所递交的投诉信来看,在2007年其在中大期货开户之时,赵申秋并不清楚刘某是居间人,当时是2007年10月,“中大期货介绍其工作人员刘某,由其帮我代理交易”,可以认为当时赵申秋只是“觉得刘某是中大期货的专业人员,便放心让她操作”。
该人士分析说,如果按照投诉信所说的来推测,表明当时可能有两种情况,投诉信中显示,赵申秋本人对期货交易并不了解,更不知道居间人是什么,那么第一种情况可能是,现场的期货公司员工当时只是模糊其辞,一带而过,并未向赵申秋强调清楚刘某不是公司员工,而是居间人,更没有为赵申秋解释,什么是期货居间人。
第二种情况可能是,期货公司当时没有对赵申秋说明刘某是居间人。
不到一年时间,亏损了不少钱之后,赵申秋感觉情况与当时宣讲人员说的不一样,根据投诉信内容,他找到中大期货北京营业部交涉,希望他们补偿其损失,这个时候,中大期货北京营业部才对赵申秋表示,刘某是期货居间人,并非中大期货的员工,其交易属于个人行为,中大期货对此不负法律责任。
虽然一方表示在账户亏损后,才被明确告知替自己操盘的人是居间人而不是自己本以为的期货公司员工,而另一方却表示,开户时已经告知操盘者不是期货公司员工。
中大期货北京营业部总经理甘卫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赵申秋是60岁以上人士,在开户时,我们有明确提示刘某非我们公司员工。我们将投资顾问服务书内容都给他讲解清楚了,还有一份风险承受能力的特别声明,都待其确认后并签了字。”
甘卫萍还对媒体表示,“赵申秋和刘某属于私下签订的代理操作协议,其后果与中大期货无关。”
一位期货公司北京营业部人士表示,如果是居间人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那么就属于双方个人行为,因为居间人不是期货公司员工,所以其中没有期货公司的法律责任。而2007年10月9日,由赵申秋签名的《投资顾问服务确认书》中也充分说明了这点。
该文件内容显示:兹有赵申秋委托浙江中大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从事期货交易……本人在期货交易期间,指定刘某为服务投资顾问。本人明确了解,投资顾问系居间人,非期货经纪公司工作人员;其责任为收集整理期货交易信息,及时揭示风险,但其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违规操作引发纠纷 期货居间人监管存“盲区”
居间人刘某可以说是“赵申秋投诉浙江中大期货北京营业部”一事中的关键人物,但媒体至今都没有联系到这位居间人。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期货居间人的监管目前还处于一个“真空”状态,居间人群体则常年游离于期货行业法规的“盲区”。
据了解,有些居间人为了追求收益而进行的代客理财、频繁短线操作等行为,损害到了客户权益,也容易引发客户与公司的纠纷,这使得目前追求规范经营的期货公司对于居间人也不敢过多使用。
在我国,期货居间人是与期货交易伴生并发展至今的,一直以来,我国公众对期货品种和交易制度的了解程度远不如股票、债券和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在网点数量和覆盖面上也远不及证券公司、银行等机构。
囿于自身相对较弱的市场开发力量,很多期货公司力图寻找覆盖面广且成本低的业务拓展方式,居间人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中居间人的数量总数远远超过期货公司员工的数量。而期货市场中大部分客户是由居间人开发的。据调查,国内期货市场中的客户60%左右是由居间人介绍进入的,而这些客户交易量占期货市场成交量的一半以上。
由于期货市场竞争激烈,期货公司为了争取客户,给居间人的返佣比例很高。
目前,国内大多数期货公司在业务拓展方面还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居间人,只有极少数公司采取完全依靠公司员工进行市场开发的方式。但居间人在为期货公司发展客户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隐瞒身份,误导客户。据了解,在开发客户时,一些居间人私自印制名片,谎称其为期货经营机构工作人员,甚至以期货经营机构的名义在当地设立非法网点,聚集客户进行期货交易,混淆了客户对其真实身份的认知。尤其是一些居间人在期货经营机构拥有办公场所,更容易造成客户对其身份的误解。一旦客户亏损严重,或居间人对其的获利承诺未实现,客户极易向期货经营机构而非居间人提出诉讼。
其次,恶意交易,侵害客户利益。居间人的主要报酬来源于按客户手续费额度返还的佣金。在居间人被客户指定为代理下单人的情形下,部分居间人为了自身利益,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频繁交易、恶意炒单,致使客户利益受到侵害。
最后,引发佣金恶性竞争,损害期货行业整体利益。
虽说如此,但对于居间人来说,监管依然是个“空白”。于是,各地纷纷出台措施规范居间人。
据了解,赵申秋开户做期货交易已是2007年的事了,从那时到现在的几年间,居间人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据了解,居间人对于期货公司的贡献作用已出现削弱,随着期货公司自身从业人员的增加,服务水平的提高,期货公司在客户开发上自身人员的比例在增加。
一家期货公司北京营业部业务经理告诉记者,跟前几年不同,公司比较注重产业客户的发展且成效显著,因此公司目前只保留一些老的居间人,而不再发展新的居间人了。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