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逃规模票据业务或全面叫停

2011年06月24日 19:18 来源: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 据媒体报道,继河南、湖南等地农村信用社逃避信贷规模(“逃规模”)票据业务被叫停后,近日,某地方银监局也向辖区内商业银行下发文件,全面叫停商业银行“逃规模”票据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去年全国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业务隐匿的信贷规模可能超过3万亿。

  “逃规模”操作

  此前有媒体报道指出,因为农信社在会计处理上存在的漏洞,商业银行与农信社进行票据交易可以脱逃信贷规模限制。

  资料显示,规范的会计处理下,商业银行或者农信社在收进票据后,需要记在“票据融资”科目下,即所谓的“进表”,要占用信贷规模。当银行将该笔业务转“贴现卖断”之后,该笔票据可以从“票据融资”科目中扣除,做到“出表”。而如果银行是将该笔票据以回购的方式转出去,则仍要留在“票据融资”科目下,不能“出表”。

  据报道,一些地区的银行和农信社仍因沿用旧的会计处理模式,对于“票据卖断”和“票据回购”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不做区分,即无论是将票据“卖断”出去还是“回购”出去,都可以在“票据融资”科目下扣除。

  利用这一漏洞,银行将票据转贴现卖断给农信社,票据“出表”,腾出信贷规模,然后银行再从农信社逆回购买入票据,将这笔交易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下,不再“进表”。从而实现“逃规模”操作。

  由于多数信用社不愿意将票据持有到期来办理“托收”,在票据到期前,银行还需要从农信社处将票据买断回来。

  因为银行回购来的票据是放入“买入返售”科目中,该科目成为这些逃出表外的票据规模所具有的“合法外衣”。因此,业内人士称,计算上市银行年报中“买入返售”科目下票据业务的规模,就可以大致了解所隐匿的“逃规模”贷款数字。

  媒体资料显示,通过计算,去年全国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业务隐匿的信贷规模,很可能超过3万亿。而这一数字,超过去年央行所统计的7.9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量的四成。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对媒体透露:“这其中的漏洞太大,实际的信贷增长要超过10万亿,这可能就是货币政策根本踩不住流动性刹车的原因。”

  叫停范围或扩大至全国

  一名银行业人士对媒体透露,“昨天收到了银监局通知,全面禁止不规范的票据业务,其他银行也应该收到了这个文件。”

  据了解,该通知中明确提出,严禁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通过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的方式来逃避信贷规模,要求银行认真实施新会计准则,准确核算票据业务。

  上述人士分析指出,近期江苏宜兴爆出的票据大案应该是促使监管层发文的主要原因。由于银行与农信社“逃规模”票据业务愈演愈烈,其中的风险正在暴露出来。

  一家国有银行票据营业部人士也对媒体表示,“这种做法本身是违规的,因此规范整顿也是迟早的事情。”

  公开资料显示,本月初河南、湖南银监局相继叫停农信社逃规模票据业务,迫使一些银行开始转战东北地区农信社。不过,随着监管部门全面整顿的开始,预计此类业务不久就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叫停。

  业内人士称,面对如此大的“藏匿规模”,如果监管层全面叫停该业务,可能会引发一连串影响。

  据报道,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本月曾警告称,中国中小企业正面临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更严重的现金短缺。“中小企业已经手头现金拮据,严重依赖较小银行满足它们的借款需求。这样会使他们的情况可能变得更加艰难。”分析师表示。

  “没人愿意接票,票据市场利率会大幅上扬,一些银行票据人员可能会失业,大量以票据作为主要融资手段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条可能会断掉,因为票卖不掉,银行也不愿再开票。”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表示。

  但他进而表示,具体还要看监管部门会如何规范。如果叫停后,银行在信贷规模上可以有所突破,可以缓解其影响。

  名词解释:

  银行票据:指由银行签发或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票据。银行票据主要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

  票据贴现:对持票人来说,贴现是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获得流动性的行为,这样可提前收回垫支于商业信用的资本,而对银行或贴现公司来说,贴现是与商业信用结合的放款业务。

  (《财经网》记者 唐喆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