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沪豫赣肉价调查:养殖户说苦批发商叫屈零售商喊亏

2011年06月29日 07:02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早报记者 史寅昇   

  猪肉价格狂飙,甚至逼近牛肉。

  猪场老板:饲料人工运费都涨了

  ◎ 河南样本

  上海市场上的猪肉有三成左右来自河南

  早报记者 史寅昇 发自河南郑州 

  猪肉价格狂飙,甚至逼近牛肉。

  上海猪肉行业协会及上海生猪行业协会近三天的市场监测显示,猪肉批发价已达24.5元/公斤,生猪达19元/公斤,双双打破2007年至2008年创下的24元/公斤以及16元/公斤的最高价。  

  连续冲高的肉价刺激着畜牧业股票节节攀升,也让老百姓再一次准备调整菜篮子里的内容。

  河南省长期占据全国生猪总出栏数排行榜的第三名,上海市民吃到的猪肉也有三成左右来自河南。日前,早报记者前往以养猪闻名的河南省新郑市,从源头上调查近期猪肉价格急速上涨的原因。

  散户

  养猪太脏又有风险

  新郑市薛店镇岗周村,养猪农户孙彩霞的小院有三分之一被分割成猪舍,三头母猪趴在猪舍里悠闲地晒着太阳。对于城里人来说,这个到处是飞蝇、气味刺鼻的院落并不适合生活。

  孙彩霞告诉记者,她家养猪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三年来,这三头母猪每年都能生养近60只仔猪。其中,他们自家育肥一部分,其他仔猪则被卖掉。

  “现在的收购价比年初高多了,年初大概5块一斤,现在9块一斤。”孙彩霞所谓“9块”1斤是指生猪价,也即活猪上秤的价格。而去年,当这个价格为4.7元时,农贸市场上的猪后腿及精瘦肉价格分别为每斤10元或11元。

  孙彩霞并不认为饲料涨价是猪肉价格增长的主因。至少对她这样的散养户来说,饲料成本虽然略有上升,但还不至于影响猪肉收购价。让她得以将价格提高的,是比原来多得多的收购者。“现在来收猪的人比原来多,喊的价格也都差不多。”

  孙彩霞并不懂得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她甚至认为,日本地震也可能是导致猪肉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不过,她明确地表示,养猪农户在近几年来不断减少,肯定会导致出栏生猪的减少。

  “养猪的人少了,一来是养猪太脏,二来出门打工更赚钱。”孙彩霞介绍,由于猪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又有很大的疫病风险,一旦出现猪死亡,很多人便会放弃养猪。“我们家算是养得比较好的,去年猪没有生病。”

  孙彩霞表示,近几年来,村里养猪的人家从十几家缩减到了三四家,其他人家的规模也大致与她家相仿。

  猪肉收购价升高,孙彩霞自然高兴。不过,院子就那么大,孙彩霞即使想要继续跟进这波行情,也没机会。

  万头猪场

  各项成本都在上涨

  在薛店镇,郑州兴业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开设了一家拥有600多头母猪的养猪场,每年出产约10000头肉猪。猪场负责人罗南(化名)告诉早报记者,这里的生猪全都活体运到上海屠宰加工。

  对于这次猪肉涨价,罗南当然持欢迎态度。但他却并不认为,这足以让猪场大赚一票。首先,猪肉的价格总是呈现波形,今天的大赚不但要弥补之前的亏损,还要为之后可能产生的亏损买单。而且,收购价上涨,也与各项成本上涨有关。

  “3月份玉米还是9毛一斤,现在已经一块一了。”罗南表示,玉米价格上涨令饲料也有了近20%的上涨。饲料的理论料肉比是2.6比1,即2斤6两的饲料可以喂出1斤猪肉;但在罗南的实际操作中,这个比值往往高于3。这意味着,每斤猪肉的饲料成本已经涨了0.6元以上。

  其次,人工费用也在增长。罗南的猪场有20名工人,工资从年初的每月1200元上升到了近2000元。“喂猪这个工作,年轻人没人干,年老的又干不动,工资不够的话是不会有人来做活的。”这一部分支出的增加也都要计算进猪肉的价格中。

  而到了肉猪出栏后,运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原来从郑州到上海,每斤猪肉加五毛钱运费,现在油价高了,这个数字还要涨上去。”罗南还表示,现在连屠宰场的屠宰费用都在增加:“以前杀一头猪加工费是40块左右,现在也上升到60块了。”

  罗南认为,在成本上升的同时,仔猪的结构性短缺也是猪肉价格升高的重要原因。“2007、2008年的时候猪肉价格高,国家给养猪户发补贴,结果大家都去养猪。有些人家的母猪质量差,养殖技术不过关,养猪的效益就差。到了2009年,国家停止补贴了,很多人就开始弃养。农户要是趴下了一次,五年都恢复不回来。”

  出身农家的罗南告诉早报记者,经常大起大落的猪价让散户们越来越不敢轻易尝试,即使以兴业猪场的规模,也对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与疫病颇感“心慌慌”。

  大型猪场

  涨跌可预计散户熬不起

  对于河南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董秘吴易得来说,这次猪肉涨价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在他看来,几乎每个养猪户都能够预测这次涨价。

  雏鹰农牧公司的养猪模式在当地独具特色。他们占地造猪舍,召集附近的农民来养猪,而仔猪、肉猪的所有权均归公司所有,农民按照养猪的业绩得到工资。由于养殖集约化,这家公司得以用更好的育种手段、饲料调配方案等方式提高生猪质量,减少疫病发生。在这一模式下,雏鹰公司每年出栏肉猪、仔猪、种猪总数达到60万头,公司也在2010年9月上市。

  尽管如此,吴易得却认为,在猪肉涨跌价的大潮中,雏鹰股份这样的规模化养殖者起到的作用很小。事实上,中国畜牧业协会的数据表明,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合计出栏数仅占全国生猪出栏总数的0.64%,而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也不到1%。

  另一方面,生猪养殖对散户来说,风险很高。吴易得分析,“一来土地是租的;二来猪舍没有产证;三来养猪是生物资产,风险太高,得不到贷款;四来养猪周期太长,只有卖出的那天才能赚到钱。所以一旦出现行情低迷,散户是很难撑下去的。只有大企业能够以雄厚的实力去撑过价格低谷。”

  这就构成了一个诡异的局面:面对猪肉的涨跌价,相对坚挺的大企业几乎不起作用,而占据最多份额的散户却又脆弱无比。

  吴易得分析,一头肉猪从母猪怀孕、产子、喂养仔猪、出栏历时一年左右。今年6月份猪价走高,其实正是由于去年的母猪存栏量减少。因此,吴易得就预测,在没有疫病的情况下,明年下半年猪肉价格“肯定会跌”。

  上一次猪肉跌价正出现在2009至2010年上半年。“那个时候正是行情低迷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猪肉是大跌大涨的,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赚钱,但是散户没法坚持。”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710万头,同比增长0.21%,环比增长0.32%。而此前,能繁母猪存栏连续4个月出现下降。

  作为大企业,雏鹰股份在预知这一轮涨价来临的情况下能够有利润上的提升,公司连续多日走高的股价就说明了这一现象。但吴易得不认为大起大落对企业而言是一件好事。

  他更希望,政府能在关键时帮散户一把,“去年政府在4个月里收了5次猪肉储备,但是效果有限。其实最关键的是,在散户面临撑不下去的情况时,政府能不能帮他们撑一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