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9日 11:27 来源:新闻晨报
降速降价,京沪高铁如何算好“大账”与“小账”
专家:年成本逾60亿,收入约190亿
[专家算盈利账]
■总投资额为2209亿,一半左右依赖银行贷款,每年利息支出至少50亿元。设备折旧方面,按3%的年折旧率计算,每年产生成本逾60亿元。参照已开通高铁情况,每年还有约60亿元委托运营和电费等支出。
■基础票价555元,按每个旅客平均旅程800公里计算,人均花费约300元,如此算下来京沪高铁每年的售票收入约190亿元。
据新华社上海6月28日电
千里京沪一日往返,高速、便捷是京沪高铁的“名片”。然而,在京沪高铁正式开通前,铁道部决定对其降速降价。降速降价如何不减效益,京沪高铁如何算好经济账?在专家看来,京沪高铁本身收益如何是一笔“小账”,在其背后还有一笔“大账”可算。
“小账”经济账
初期盈利压力大
同样属于标志性工程,同样途经各自国家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中国的京沪高铁经常被拿来和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比较。后者在建设时面临过极大的争议,然而建成后第三年就实现盈利,京沪高铁能复制这一奇迹吗?
按照目前已公布的数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红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京沪高铁每天开行动车90对即180列,按16节长编组计算每列可载旅客1000人左右,在上座率比较高的情况下每天客运量18万人次。京沪高铁基础票价555元,但并不是每个旅客都能坐完1318公里的全程,按平均旅程800公里计算,人均花费约300元,如此算下来京沪高铁每年的售票收入约190亿元。
成本方面,京沪高铁之前公布的总投资额为2209亿元,一半左右依赖银行贷款,即使按优惠利率计算,每年的利息支出至少50亿元。设备折旧方面,按3%的年折旧率计算,每年产生成本逾60亿元。此外,参照已开通高铁的情况,每年还有约60亿元的委托运营和电费等支出。
虽然只是粗略的计算,但仍可以看到在相当理想的情况下,京沪高铁开通初期也仅仅能实现盈亏平衡。不过,李红昌指出,这种算法忽视了两个因素:一是京沪高铁开通后,既有京沪线每年释放5000万吨的货运能力,这将对高铁形成补偿效应。二是随着后期客流量的增加,列车运营密度提高,售票收入还能进一步增加。
对于京沪高铁的收益问题,铁道部的官方回应是有信心收回投资,但具体何时收回要视运营情况而定。
3百公里时速是“经济时速”吗?
既然京沪高铁的盈利压力比较大,那么铁道部为何在其开通前降速又降价?
首先是成本的问题。同济大学教授孙章介绍,从损耗的角度讲,300公里时速的列车,行驶2-3万公里,轮对磨损1毫米;而350公里时速的列车,行驶1万公里,轮对磨损2-3毫米。 350公里时速的列车损耗相当于300公里时速列车的4-9倍。
其次是效率问题。由于京沪高铁采取混跑模式,慢车要给快车让路,如果速度差过大,让车太多会影响效率。按照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的说法,时速350公里和250公里的混跑模式,效率要比时速300公里和250公里的混跑模式低20%。
最后是上座率的问题。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是高铁降价的前提,而票价降低能刺激客流量的增加。“客流量乘以单位票价等于总收入,如果这其中的平衡点控制得好,票价降低后总收入并不会少。”孙章说。
“大账”民生账和节能账
占地少能耗低,可全天运行
京沪高铁开通,首先受惠的是既有京沪线部分普快列车。为避免以往高铁线路开通后的“被高铁”争议,京沪高铁与老线普快不但共存而且惠及后者。铁路上海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沪高铁开通后,既有京沪线超饱和运行的情况得以缓解,部分车次等候、避让的时间减少了,缩短时间10分钟至2小时不等,提速列车一律不提价。
其中,一些线路列车提速较为明显,比如,从上海到连云港的K8356次和上海到信阳的K464次普快列车均提速2个多小时。而这些提速列车票价均不上调。同时,部分列车调整了运行时刻,更加方便旅客出行。比如,上海至哈尔滨的K56次列车由“两天一夜”改为“两夜一天”;上海至北京的T110次列车改为“夕发朝至”。
建设京沪高速,也使铁路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运量大、全天候运行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能够降低社会的运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比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后,按照新干线的运能替换为公路运输计算,能够减少能耗、排放、噪声以及交通事故等,一年可节省731亿日元。
目前,既有京沪线每年实现货运量8372万吨,京沪高铁开通后,运能将增加至1.3亿吨,沿线运输成本将大大减少。
分享到: |